民營物流之殤:陳平新啟非宅急送時代
2009-1-15 13:5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09年,陳平也剛好50歲。在沉寂三個月后,陳平選擇離開一手創辦、苦心經營15年的宅急送,重新開啟快遞事業。“新公司叫星晨,新的成品的諧音,春節后就成立。”1月8日下午,陳平接受本報記者的專訪時稱。
作為宅急送的創始人,陳平不愿直接談論離開宅急送的原因,但他坦陳,“家族企業有很多自身難以解決的問題,沒法把企業做成現代化的上市公司。”
面對外資不斷對國內物流企業的兼并收購,以及從去年就打響的外資價格戰,國內物流企業命運顯得很叵測。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戴定一指出,民營物流企業大多是家族企業,在發展的新階段陳平的困惑有相當的共性。
“陳·宅”時代終止
2008年9月底,坊間傳聞宅急送總裁易主,時任宅急送總裁的陳平僅在電話里確認自己休假。一個月后,宅急送發布聲明稱,陳平因身體原因開始“休息”,時任常務副總裁的陳平大哥陳顯寶開始主持工作。最終,陳平沒有如約回到宅急送。
2009年1月4日,陳平在自己的博客上發布了“給宅急送全體干部員工的一封公開信”,宣布自己將離開宅急送。在信中,陳平的解釋是“當華平突然終止投資后,我請求董事會給予資金支持以保住改革成果。資金是注入了,但我卻被多重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
陳平所言的多重壓力,有一點與其提出轉型擴張卻導致長達一年多的虧損有關。 2007年,為提高宅急送的競爭力及市場規模,陳平不顧公司其他管理層反對,決定推進由項目物流為主向小件物流轉移的戰略轉型。經過半年多的時間,宅急送在全國建網點近3000個,新增300輛地面物流班車,新包租航空線路200多條,新招小件操作人員6000多名。
宅急送內部員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陳平此次不計成本的擴張,加劇了規模和收入的失衡。2007年宅急送人數為9000多人,到了2008年9月,員工總數已達21000多,而2008年的營業收入僅比2007年增加7%,遠遠低于過去十幾年一直保持的40%以上的增幅。
知情人士透露,宅急送2008年的營收是13億元,該數據與2007年營收43億的順豐已存在很大差距。而且,“(宅急送)從2007年10月便一直虧損,直至2008年12月才扭虧。”
一年多的虧損壓力煎熬著陳平。評價轉型失敗的言論遠多于支持的聲音,更重要的是“十多年來我始終處在家族、同學、戰友等復雜多變的漩渦中,其中的難言之苦和心力交瘁,只有我自己獨自在承受”。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陳平多次在“家族分歧”的話題上停頓下來。他坦陳,對宅急送發展戰略上的分歧只是他選擇離開的表面原因,而更重要的是深感受困于家族企業的公司體制。“與其鬧得大家不合,落下獨尊的罪名,還不如兩手空空獨自而去。”
不過,在宅急送第一執行副總裁熊星明看來,陳平離開主要是與其他董事對公司戰略方向和發展步奏的看法不一致造成的。宅急送的董事、也是陳平的二哥陳東升在2008年8月份的一次經營會議上指出,金融危機將會影響實體經濟,公司必須進行戰略調整,穩健過冬。其他高管也認為公司需要更穩健和現實的發展,這與陳平的擴張思維產生分歧。
熊星明透露,董事會曾挽留陳平,但其去意已決,因此雙方好言好散。“我們希望今后兩家公司能融洽相處、互相支持、共同發展”。
陳平的離去,并沒有引起宅急送過大的反應。1月9日,宅急送總部所在的兆維大廈11層一切平靜。熊星明向記者證實,宅急送方面已經接受了陳平的退出請求,雙方還簽署了股權轉讓的文件,宅急送將出資購買陳平所持有的所有宅急送股權。
至此,宅急送終結了陳平時代。
“星晨”啟程
離開宅急送的陳平,并未放棄快遞業,在經濟蕭條之際,他選擇投入全部身家重新創業。
新公司取名“星晨急便”,注冊資本300萬,其中陳平占51%股份,其他兩位出資人和公司管理層則占了49%。“現在公司總投資3500萬,其中大部分是我的錢,我把全部身家都放進來了。”
陳平表示,雖然仍舊涉足快遞領域,但星晨急便的經營重點是30公斤以下的小件業務,主攻社會零散生意,與宅急送相比“在經營范圍上存在一定交叉,但方向不太一樣,將來也不會形成太大的競爭”。
同時,陳平向記者透露,新公司將在春節后成立,以北京為總部,然后圍繞北京、上海、廣州等11個城市分層次鋪設1000個網絡,部分網絡將通過加盟形式鋪設的。
不過,由于經濟形勢不佳,加之逆勢中快遞行業激戰更酣,外界不免質疑陳平的創業時機是否恰當。
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何黎明介紹,因為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形勢在第四季度開始陡然下行,去年9月份以后,物流業務明顯下滑,部分業務和局部地區出現負增長。
另外,外資快遞已經擁有了國際快遞80%的市場份額,而國內快遞市場的激戰更酣。以聯邦快遞為例,其通過并購大田國內快遞涉足國內快遞市場后,2008年前后三度降價,搶占國內快遞市場份額。雖然聯邦快遞成為跨國快遞企業首個被罰對象,但小額的罰金與高額的受益相比,并不能阻止其他外資快遞尋求相同的路徑,伺機進入國內快遞市場。
據中國物流與采購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聯邦快遞中國公司2007年的營收近25億,已成功晉級中國物流企業50強。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營收甚至是宅急送的兩倍,與民營快遞巨頭順豐營收差距僅為十幾億元。
在行業內外交困的形勢下,不少民營快遞企業也順勢調整規模和發展節奏,其中包括順豐和宅急送。但陳平認為,對于新公司來說,經濟形勢的沖擊有限,反而可能會在其他企業收縮之際空出機會,“何況目前小件業務的市場遠未飽和”。
記者從中國國家郵政局1月12日召開的工作會議上獲悉,2008年全國郵政業業務總量累計完成1407億元,其中快遞業務收入累計完成407億元,同比增長18.8%,快遞業的增長勢頭依舊強勁。
戴定一建議,解決民營物流企業公司普遍存在的治理問題,最有效的方式是提升信息建設。以信息來管理和監控公司,通過透明的信息掌控下級公司的真實運營情況,同時給予有限決策權解決企業活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