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讓水運與區域經濟聯動
2009-11-4 2:54: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石斌
日前,湖北崔家營航電樞紐工程1號機組進水閘門上的充水閘緩緩提起,流道充水試驗正式啟動。到明年,該項目6臺機組將為襄樊輸送4億度電;崔家營壩址以上33公里漢江航道通航標準將由300噸級提升到1000噸級;為鄂北崗地唐東灌區177萬畝農田提供充足的灌溉用水。
由 “就水談水、單一建設”轉變到 “資源捆綁、綜合開發”、 “以港興城、港城互動”,湖北正努力促進水運與區域經濟聯動發展。
目前,由交通、水利、電力等部門以及地方政府聯合投資,以水運為主,兼顧發電、灌溉、供水、旅游、水產養殖等綜合開發功能的漢江崔家營航電樞紐工程項目得到快速推進。為使漢江干流丹江口以下達到通航1000噸級船舶的標準,湖北在漢江干流湖北省河段實施9級梯級和引江濟漢工程開發,崔家營航電樞紐是湖北省內漢江干流9級梯級開發中的第5級。目前,在這9個梯級中,丹江口水利樞紐初具規模,王甫洲水利樞紐已建成,丹江口水利樞紐后期工程開始實施,興隆樞紐和引江濟漢工程已列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其他梯級均已進行或正在進行前期工作。
通過崔家營航電樞紐工程建設的實踐,湖北在水運綜合開發中,路越走越寬。赤壁市通過資源捆綁,招商引資,成功實施了陸水節堤航電樞紐工程綜合開發。
赤壁市區位于陸水河畔,距陸水河入長江口46公里。這46公里航道僅能在每年5~9月的豐水期通行50噸級~200噸級船舶。交通部門曾經籌劃改善航道,但由于資金籌措困難,一直沒有實施。根據綜合開發的思路,赤壁市政府決定將陸水節堤航電樞紐建設成以通航為主,兼有發電、深水滅螺、農田灌溉、美化城市沿河景觀、拓展旅游空間等綜合功能的 “兩型交通”示范工程。湖南恒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兗峰能源有限公司和湖南亞亨礦業有限公司先后看準了陸水河孕育的商機,進駐赤壁,共同組建赤壁市陸水河航電開發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節堤航電樞紐工程。華潤電力集團也投資建設長江赤壁3000噸級貨運碼頭。
目前湖北正在努力建設武漢長江航運中心,著力在以港興城上實現新突破,突破常規港口概念,把港口、產業、城鎮、綜合交通融為一體,還打破行政區劃的界限,跨武漢、鄂州、黃岡、咸寧四市,整合優勢資源,使城鎮建設與港口相互依托,實現港城互動。
據介紹,在未來幾年里,武漢新港新城將圍繞著鋼鐵及深加工、現代物流、石油化工等四大支柱產業,裝備制造、電子信息、食品加工等三大優勢產業集群以及商貿服務、金融、信息產業等進行建設。湖北省交通運輸廳有關負責人介紹說,武漢新港油、煤、鋼、水泥等貨物原材料從沿海及東南亞地區,通過扁平型萬噸巨輪經長江運入,可直接進入武漢新港長江沿岸工廠車間,制成品又直接從碼頭運往東南亞國家出口。
湖北沿長江、漢江等江河的地方政府努力將本地水運規劃與其他運輸方式發展規劃、臨江工業發展規劃、區域經濟發展規劃和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相互銜接和支撐,通過實施港口規模擴大、港口腹地擴張的 “雙擴”戰略,使港城互動區、港口輻射區成為拓展城市發展空間、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依托和載體。
據湖北省交通運輸廳廳長林志慧介紹,通過幾年努力,力爭到2015年,陽邏港口保稅物流中心基本建成,形成臨港工業區、港口物流園區、倉儲保稅區、加工包裝區等多元綜合體,拓展保稅物流功能,構建中西部地區溝通沿海、走向世界的現代物流基地。基本形成以武漢、宜昌、黃石、荊州、襄樊為重點,以高等級公路、高等級航道和地方鐵路為主力的現代港口集疏運體系,實現鐵路、水路、公路、航空等綜合交通運輸方式的高效銜接。武漢新港初具規模,貨物年吞吐能力達到1億噸,其中集裝箱年吞吐能力達到350萬標箱;全省港口年吞吐能力達到3億噸,集裝箱年吞吐能力達到425萬標箱。基本建成以武漢新港為龍頭,以宜昌三峽物流中心、鄂東組合港、荊江組合港為支撐的現代港口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