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旬邑交通六十年
2009-11-3 15:4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十月的旬邑,風景如畫。五十萬畝蘋果累累盈枝,座座民居新穎別致,農民們正在田地里忙著摘果子、收玉米,好一派豐收的景象,分明是為祖國六十歲華誕獻上的一幅人民群眾安逸快樂、和諧美滿的幸福圖。當你驅車暢馳于那如棋格般縱橫交錯的黑色緞帶--農村公路上時,你不由得會想起共和國六十年從無到有,從空白到錦繡的交通史。
基礎薄弱 維艱發展旬邑縣位于陜西省中部偏西,咸陽市轄境北端,地處關中北界,地勢由東北向東南傾斜。地形為東北—西南向條形,長65公里,平均寬25公里。上朔歷史,公元前212年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派大將蒙恬修秦直道,從旬邑境內石門關穿過,長達90余公里,可謂之中國歷史上第一條高速路,然而,建國初期旬邑鄉間油路水泥路幾乎沒有,山區人民在進行生產和交往中“踐草為徑”俗稱羊腸路。土面的鄉村道路,坎坷崎嶇,雨天泥濘難行,真的是那句話“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給人們的出行也帶來了很大的不方便。
職田鎮照莊村趙長順老人感慨地說:“小時候,家窮,我和爹騎著毛驢去定邊販鹽,來回走了一個多月,就那還是天(氣)好的時候,路上不敢耽誤。現在多好啊,路好、車好,一天就到了”。說著,老人眼睛濕潤了。當時,旬邑人的交通工具就是馬、驢、架子車 。到1970年底,旬邑公路總里程為409.5公里,全部為土路;建成橋梁213.4延米/6座。
改革開放 順勢發展
1978年,改革開放號角吹響后,旬邑重視了交通建設,大量的動員組織群眾勞力包干包段修路,公路里程進一步延伸。到1990年底,全縣公路總里程為635.5公里,其中瀝青路229.8公里,沙石路376.8公里,建成橋梁723延米/24座,是1970年的338.8%,初步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以211國道、306省道為骨架,連接毗鄰各縣,溝通陜甘兩省,輻射全縣鄉村暢通無阻的公路交通網絡。但公路等級低,特別是農村公路路面鋪裝率差,近90%為土路,落后的公路交通狀況仍然是制約旬邑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瓶頸”。
創新機制 快速發展
2000年來,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國家對西部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力度的加大,旬邑交通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04年,旬邑縣在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的情況下,不等不靠,艱苦奮斗,立足實際,大膽創新,把修通村路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首要任務。在全省率先提出“把柏油路修到群眾家門口”,實行“政府引導、鄉鎮組織、群眾參與”的農村公路建設模式和“群眾打底子、政府鋪面子”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了群眾修路的熱情,發揮了農民出勞出力的主動性,加速了通村路的建設進程,全縣農村公路建設取得長足發展。2005年以來,旬邑公路建設投資累計達到6.33元,其中,農村公路建設完成投資2.86億元。到2008年底,全縣公路總里程達到1708.5公里,分別是1970年、1990年的417.2%、268.8%。
2008年以來,在實現村村通公路的同時,旬邑縣把實現公路的上檔進位、開通重點項目作為實踐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務,相繼完成了原丈公路、土曲公路、馬照公路、土照公路,實現了旬邑境內四大塬區的貫通,形成了馬欄、石門與耀縣照金紅色旅游、生態旅游的環線。2009年9月福銀高速彬旬引線順利通車,結束了旬邑無二級路的歷史。合鳳高速的前期準備、咸旬高速順利開工,即將大大縮小鄉村和城市的差距,將旬邑融入了一小時西咸經濟圈和全國的高速公路網。
今年以來,旬邑縣認真貫徹省、市交通運輸工作會精神,實現路站運一體化發展,運輸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到目前,全縣有兩家客運公司,一家出租公司,三家貨運公司,客運車輛153輛,出租汽車50輛,貨運車輛230輛,年客運量112萬人次,貨運量133萬噸。運輸基礎設施進一步增強。
共建二級客運站1個,五級站6個,客運停靠點28個,客運示范班線4條,行政村通班車率90%。基本實現了以縣城二級站為中心,以鄉鎮為節點,以招呼站為起始點、輻射全縣鄉村的農村客運網絡。
打好基礎 助推發展
“要想富,先修路”。旬邑縣在省、市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全縣上下共同努力,交通運輸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不但解決了群眾行路難、農產品運輸難的問題,而且增加了農民收入,改善了農村發展條件。五十萬畝的金蘋果在田間地頭迎來了果商車。2008年,在陜西省蘋果價格下滑的情況下,旬邑蘋果不僅暢銷,而且價格一路看好,斤均價高出鄰縣0.2-0.4元。底廟鎮是聞名陜甘兩省、地處三縣交界的大蔥之,農村公路沒有修通前,受路難行、運輸成本高影響,銷售價格不但比其他地方低,而且上門收購的客商也少。近年來,該鎮各村先后修筑了柏油(水泥路),當地大蔥價格每公斤較過去提高了0.6元。僅此一項,全鎮農民增收200多萬元。同時,也極大的改變了人民群眾生活環境,近四年來,旬邑縣太村野吉紅、土橋南北溝、湫坡北崖頭、職田馬家堡、底廟產場等十四個鄉鎮的26個村由于道路框架建成,由鄉村變成了城鎮。到目前,全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123個,改造舊村106個。旬東大道的貫通,不僅徹底改變了旬東兩個鄉鎮17個村2萬名群眾進城難,旬東5個煤礦運煤難的問題,而且拉大縣城框架2平方公里,使連家河等5個村的農民居住到了城區。
展望未來 再創輝煌
旬邑交通發展的六十年,是共和國六十年交通事業發展的一個縮影。站在歷史的舞臺上,旬邑縣交通局將在上級的堅強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堅持科學發展觀,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力爭在三年內使合鳳高速、咸旬高速順利完工,把旬邑建成城市連接西部農村的重要交通樞紐。以重點項目帶動戰略,不斷完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養護機制,在文明路、景觀路、示范路上下功夫。用3年時間,實現全縣所有自然村通上班車,真正實現路站運一體化發展,使發展成果惠及“三農”,為旬邑的經濟騰飛起到基礎性的作用,再創旬邑交通事業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