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投資、大交通、大產業 武漢城市圈全面提速
2009-1-13 17:1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03年11月8日,湖北省作出重大戰略決策:打造武漢城市圈;2004年3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2007年12月14日,國務院正式批準武漢城市圈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簡稱“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2008年9月10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簽批同意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綜改方案……
如果說從2003年到2007年,“中部的中部”湖北省打造的武漢城市圈還處于預熱和起跑階段,那么進入到2008年,武漢城市圈建設已開始全面提速。
當歷史掀開2009年的新一頁,一組數據為武漢城市圈進一步的建設進程打下堅固地基:
武漢城市圈的龍頭武漢市,連續14年以11%以上速度增長之后,2008年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或超額完成年度目標: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960億元,同比增長15.1%,經濟增長再創新高;完成財政收入791.3億元,同比增長24.8%,保持連續6年增收過百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6718元,同比增長16.4%;農村人均純收入達6349元,同比增長18.2%,增幅均創12年來最好水平。
武漢城市圈的九個城市(武漢、黃石、鄂州、黃岡、孝感、咸寧、仙桃、天門、潛江),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達6430億元,增長15.7%;實現財政收入602億元;武漢、黃石、黃岡、咸寧、潛江出口額的增速均持續在50%以上。
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空間、產業發展、綜合交通、社會事業、生態環境規劃綱要等五個專項規劃日前也正式實施。其中,空間規劃包括規劃、建設管理,各城市功能定位,主體功能規劃,城市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包括先進制造業規劃、現代服務業規劃和現代農業規劃,突出城市之間的產業為工與合作,主導產業的壯大、產業集群的形成、三次產業的聯動發展等;綜合交通規劃包括鐵、水、公、客和信息規劃,突出通過點、線、面,以及各種運輸方式相互銜接,形成把城市圈有機結合聯系在一起的綜合性大交通和信息系統;社會事業規劃包括文、教、衛、體等社會事業發展總體規劃,突出在城市圈內形成核心層、輔助層之間的分工合作和資源共享;環境和生態規劃包括退耕還林、水土保持,濕地保護,水污染防治,節能減排等,突出城市圈生態功能和生態資源承載力整體提升。
五個專項規劃的全面實施,標志著武漢城市圈進入全面提速階段。資料顯示,2007年武漢城市圈內常住人口2987.65萬人,城鎮人口1399.17萬人,城鎮化水平僅46.8%。而到2020年,武漢城市圈總人口將達3340萬人,城鎮人口將達2335萬人,城鎮化水平達70%。專家分析,這意味著12年多的時間,包括新增人口在內,這一期間約1000萬人轉為城鎮人口;人均GDP近6萬元。
大機遇作出大決策
2007年12月7日,武漢城市圈成為繼上海、天津、城渝后,全國第四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武漢城市圈是指以武漢為圓心,與周邊100公里范圍的黃石、鄂州、黃岡、孝感、咸寧、仙桃、潛江、天門8個城市構成“1+8”區域經濟聯合體。面積不到全省三分之一的武漢城市圈,集中了全省一半的人口,六成以上的GDP總量,是湖北經濟發展的核心地區。
武漢城市圈不僅是湖北經濟發展的核心區域,也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
“長期以來,湖北城市格局和發展嚴重不均衡,特大城市武漢GDP約占全省三分之一,與其它周邊城市相比差距甚遠。加之武漢曾是計劃單列市,與全省其它城市交流受限。特別是武漢與周邊城市間,一直存在著產業低水平重復,缺乏梯級分工;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缺乏統一規劃,協調困難;招商引資缺乏溝通,甚至相互殺價等問題!焙笔∥瘯浟_清泉,這位以“洞悉省情”、“開放務實”著稱的官員如是分析說,“因此,我們采取了‘九市聯動,共同發展’的辦法,以武漢為龍頭,突出中心城市的聚集和輻射功能,突出整體效應,帶動全省經濟發展!
大空間構建大交通
武漢是全國著名的特大城市之一,歷史上以黃金水道和鐵路樞紐聞名。隨著國家重點戰略轉移和沿海戰略的實施,它的內陸交通優勢逐步淡弱。但湖北盯準了中部崛起這一時機,迅速利用大空間構建立體化交通網絡。按湖北省書記羅清泉的話說就是:“打好基礎才有長遠的大發展!备咚俟肪W絡已經形成。早在2004年,武漢市就規劃建設漢孝、漢蔡等8條高速出口公路,分別通往武漢城市圈8個城市。8條城市高速出口公路累計長達200多公里,總投資近百億元,已于2007年起相繼動工和完工。2007年12月,隨著武漢陽邏長江大橋通車,武漢與城市圈內8個城市高速公路網絡基本形成。目前,武漢到城郊區半小時,到城市圈內8個城市分別2小時,到周邊城市4小時。最近已開工的杭瑞(杭州到云南瑞麗)高速公路,沿途經黃石和咸寧市境內,湖北段全長200公里,總投資97億元,它成為武漢城市圈“橫五線”組成部分。“十一五”期間武漢城市圈交通一體化建設的投資規模將達616億元,其中公路建設58億元。到2020年,城市圈將形成“一環十三射四聯線”的公路主骨架網,建成中部地區最便捷的公路交通網。
現代鐵路網絡正加速打造。武漢市利用武九、漢丹、滬漢蓉及京廣線富余能力,在城市圈內規劃建設的城際鐵路網,將有6條主干線及延伸線和連環線,總里程1000多公里。其中3條今年初動工,其它三條主干線將在2020年前實施。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武漢擬建鐵路項目21個,目前在建10個,其中4個是重中之重。武漢市拆資千億打造軌道交通網,爭取2017年前全部建成7條軌道交通線。該市規劃軌道交通網總長220公里,設站182座,總投資1100億元。除一號線為輕軌外,其余六條均為地鐵。目前,軌道1號、2號、4號已動工在建,預計2010年建成。其中,屬于2號線一期工程的過江地鐵全長27.98公里,設21個車站,全線穿行地下,總投資149.13億元。屆時,武漢將成為全國四大路網中心之一。
中部最大的航空樞紐成形。武漢天河機場第二航站樓經過5年建設,已于去年完工投入使用。天河機場第二航站樓及其擴建工程總投資約33.72億元,其中,第二航站樓11.6萬平方米,是現有第一航站樓的4倍;新建站坪25萬平方米,新增24個遠、近機位;新建貨運倉庫2萬平方米;新建全國機場最大綠化廣場25萬平方米。第二航站樓的設計規模年旅客吞吐量1300萬人次,高峰期小時吞吐量4649人次;年起降航班12.12萬架次;貨物吞吐量32萬噸。武漢天河機場因此一躍成為我國中部最大的航空樞紐。天河機場第三航站樓正在規劃設計中,設計占地面積30萬平方米,專用跑道長3700多米,竣工后,天河機場能滿足每年超過3500多萬人次的客流量,成為中國內陸最大的航空基地。
億噸級新港建設緊鑼密鼓。近幾年,湖北四大主要港口集裝箱吞吐量每年以40%以上速度增長,川江汽車滾裝船發展迅猛,漢江河口至蔡甸千噸級航班投入營運后貨物量增長40%以上,經濟效益顯著。為了進一步發揮黃金水道優勢,武漢市決定“以武漢運輸樞紐為核心,以武漢港為節點,依托高速公路、干線公路骨架網和長江、漢江水道構成內聯外接的城市圈綜合運輸體系,實現城市圈公路、水路等運輸方式的無縫銜接。
已動工的武漢新港,位于天興州以東70公里的長岸線上,總投資370億將建成億噸級大港。新港打破了行政區劃,包括武漢、黃岡、鄂州的部分港口,規劃用地3225萬平方米,包括十大港口作業區,190個生產舶位。發展目標為“億噸大港,千萬標箱”,年吞吐總量將達1.6億噸,配套新區居住人口可達2074萬人。全部建成將用20年,F在首批已啟動項目有16個,投資總額100億元左右。新港建成,它將以武漢城市圈為依托,將與長江上中下游形成呼應,成為中部通達世界的水上門戶,我國內河最大的國際化港口,產生強大共贏效應。
大平臺推動大產業
目前,武漢城市圈已規劃實施裝備制造業、新能源、生物、軟件和服務外包、文化創意等產業群,形成農產品加工、汽車、鋼鐵、電子信息、紡織、石油等產業鏈。據了解,湖北將利用武漢城市圈規;瘍瀯,力爭2015年跨進“萬億GDP俱樂部”的門檻。
重點產業顯示核心競爭力。其中汽車、鋼鐵產和石化產業居主導地位;電子信息產業處于上升態勢;紡織業仍居優勢。武鋼集團2008年成為武漢首個千億企業,銷售收入首次邁入千億門檻,達到1200億元,實現利潤76億元,創歷史最好水平。電子信息產業2008年銷售收入和工業產值雙破“千億”,與“十一五”目標提前兩年“撞線”,成為湖北繼鋼鐵、汽車第四個銷售過億元產業。
重點項目大規摸啟動。我國需轉變以能源消耗為代價的經濟增長方式。湖北作為缺煤、少油、少礦的資源緊缺省份,重工業比重大的現實,更加迫切需要改變增長方式。根據系列戰略,武漢城市圈去年下半年列出了重大項目清單,列入試點啟動的項目共131個,投資總規模11430億元,部分重大項目已啟動。清單突出跨區域產業功能,整合大主題,優化布局和科學定位。鋼鐵主要布局在武漢、鄂州和黃石;汽車產業鏈將集中在武漢、孝感和天門;石化業以武漢80萬噸乙烯工程為基地,在鄂中建設中南化工產業園,以此承接產業鏈的上下游轉移項目;電子信息產業鏈則以富士康和中芯國際為龍頭,在武漢、鄂州、黃石建設電子產業園;而生物產業群,將以葛店的“生物谷”為依托,建設生物制藥產業園等等。
武漢城市圈產業動態連鎖升級,已初現以武漢為領頭的“雁形模式”。近幾年來,武漢汽車、光電子信息產業、家電制造產業等增速較快;武漢紡織業開始向周邊轉移,東風、中鐵十一局、三江航天等總部遷至武漢,“分廠經濟”和“總部經濟”逐漸形成。2008年,在武漢城市圈帶動下,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達10847.8億元,同比增長31.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1.066萬戶,提前實現“十一五目標”。
青山、陽邏、鄂州大循環經濟試范區、大東湖水網生態構建工程、武漢臨空經濟區和武漢保稅物流中心的規劃建設也在加速推進。最近,湖北與國家林業局簽約,共同籌資405億元,在武漢城市圈內建設國家現代林業試范區。
推動城市圈產業加大投資力度。2008年1-12月,武漢城市圈城鎮累計投資2977.53億元,同比增長36.6%,占全省比重的64%。2009年湖北全省計劃投資總量將突破7000億元,重點推進武漢城市圈的十大重點工程。(記者 張一彪、李弘彬、劉青峰、熊郁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