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永州市加快產業承接 實現跨越發展

2009-11-28 22:4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今年以來,為全面貫徹落實《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積極承接產業轉移促進加工貿易發展的意見》(湘政發[2008]16號)和《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湘南地區開發開放的決定》(湘發[2009]3號)文件精神,我們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加快發展的要求相比,與先進地區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我市承接加工貿易產業轉移的有關情況如下: 
  一、我市承接產業轉移發展加工貿易基本情況
  今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敞開南大門,對接粵港澳,加快湘南開放開發”重大戰略部署,我市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實施開放帶動首選戰略,牢牢抓住商務部授予我市為“中西部地區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的機遇,努力克服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加快對接珠三角、長三角,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利用外資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促進了全市經濟持續較快發展。1-10月,全市累計新審批外資項目19個,合同利用外資2.87億美元,實際到位外資2.6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6.2%;內聯引資67.37億元,同比增長26.4%。承接產業轉移項目150個,其中外資項目19個,內資項目131個。完成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2365萬美元,占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的40%。新拓展園區面積近32.8平方公里,新建標準廠房116.9萬平方米,新增勞動用工近8萬人。
  回顧我市承接產業轉移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承接速度越來越快。2008年至今,我市積極參加省委、省政府舉辦的各類招商引資活動,無論是在長三角還是在珠三角,均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2008年在“滬洽周”和“深洽周”上,我市共簽約項目144個,其中外資項目47個、引進外資15.9億美元,內資項目97個、引進內資246億元人民幣。簽約項目中產業轉移項目所占比例高達80%。今年在“中博會”和“粵港洽談周” 等招商活動上,我市共簽約項目138個,其中外資項目37個、引進外資11.71億美元,內資項目101個、引進內資180.3億元人民幣,產業轉移項目所占比例高達90%,創下永州招商引資新紀錄。
  (二)承接基礎越來越牢。交通方面,2009年,我市共投資230億元建設高速公路,建設里程達390公里。11月底,邵永高速公路將建成通車,到年底,永藍、廈蓉、道賀高速公路將完成路基工程。隨著洛湛鐵路永州段投入運營和零陵機場增加航線航班,一個集公路、水路、鐵路、航空四位一體的立體交通網正在逐步形成,永州毗鄰兩廣、緊靠港澳的區位優勢將更加突出。電力方面,永州電網以500千伏為主網架、220千伏為骨干、110千伏相配套,形成了配置合理、裝備先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地區電網。至2008年底,全市共有35千伏及以上的變電站127座,完成售電量44.18億千瓦時,最高負荷100萬千瓦。水利方面,永州境內水能資源豐富,總量達240.8萬千瓦時,位居湖南第三,其中可供開發量為163.78萬千瓦。政務方面,永州海關監管組和商檢處順利實現擴權,可在本地辦理進出口通關業務。隨著“手續代辦制”的全面推開,我市承接加工貿易產業轉移的軟硬環境得到了根本改善。
  (三)承接項目越來越好。今年以來,全市共引進500萬美元或40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項目124個,占引進項目總數的82%;在所有簽約的項目中,投資上億元的項目68個,引進的大項目是前3年的總和。今年開工的上億元項目有31個,其中內資項目24個、外資項目7個。如永州(臺灣)承陽針織有限公司隸屬于臺灣承展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是具有完整產業鏈條的大型毛織企業,已躋身全省加工貿易進出口十強企業行列。法國珂莎黛國際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在道縣投資的制鞋項目,預計總投資220億元,其中第一期投資9.7億元,第二期投資82億元,第三期投資128億元,計劃于2016年前完成。項目建成后,將成為一個鞋業生產、鞋革鞋料、物流倉儲、包裝運輸、綜合服務等產業鏈完備,設施功能齊全的生態鞋業園,園內鞋業工廠將達數百家,成為全國最大的制鞋基地之一。
  (四)承接規模越來越大。1-10月,大批產業轉移企業來我市落戶生根,集群效應日趨明顯。在引進的150個產業轉移項目中,已投產或開工的項目有129個。藍寧道新國際物流中心、協威二期工程、福嘉富氧底吹6萬噸一步煉鉛、新美雅陶瓷、冠圖服飾、湘源實業、奧盟電器等項目正在投資建設。全市初步形成了以永州承陽、麗宏針織為代表的毛織服裝加工產業群;以湘威、珂莎黛為代表的制鞋加工產業群;以永州格林玩具有限公司為代表的玩具制品加工產業群;以永州捷寶電訊塑膠五金制品有限公司為代表的塑料制品加工產業群;以湖南元創精密科技有限公司為代表的汽車零配件、機電加工產業群;以永州三甲電子、弘電電子為代表的電子信息產業群;以永州海華竹木制品有限公司為代表的農林產品精加工產業群。
  (五)承接作用越來越強。通過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有力地推動了全市新型工業化進程,經濟發展步伐持續加快。1-10月,全市完成地方生產總值550億元,增長13.6%,其中沿海產業轉移對整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30億元,增長54.6%,其中來自沿海產業轉移企業的投資占60%;藍山、寧遠、道縣、新田等縣區新增財政收入近80%來自沿海產業轉移項目。
  (六)藍寧道新加工貿易走廊示范帶動作用越來越明顯。藍寧道新加工貿易走廊產業布局日趨合理,產業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示范帶動效應逐漸增強。1-10月,藍寧道新加工貿易走廊新拓展工業園區近5平方公里,新建標準廠房47萬平方米,入園的加工企業100多家,加工貿易規模企業10多家,加工貿易企業勞動用工3萬多人,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達1099.3萬美元,占全市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的46.5%。藍山縣進入全省加工貿易十強縣,臺灣承陽針織公司進出口額名列全省十強企業,藍山、寧遠、道縣、新田四縣被省政府定為全省承接加工貿易產業轉移試點縣。在藍寧道新加工貿易走廊的示范帶動下,全市其他縣區爭優創先,掀起了承接產業轉移新一輪熱潮,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形成了我市加快承接產業轉移的“小氣候”。
  二、主要做法
  (一)一以貫之堅持抓。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把承接產業轉移、招商引資作為經濟發展的“第一菜單”,一以貫之,常抓不懈。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每年都要多次專題研究招商引資和承接產業轉移工作。每年10月專門召開全市承接產業轉移推進新型工業化流動現場會,對全市各縣區新引進的項目進行實地查看,檢查落實。同時,成立了承接加工貿易產業轉移工作協調小組, 由黨政一把手親自掛帥,政府辦、商務局、發改委、經委、財政局、規劃建設局、國土資源局、環保局等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和藍寧道新加工貿易走廊建設工作辦公室,抽調精兵強將專職抓承接加工貿易產業轉移工作,定期召開承接加工貿易產業轉移工作聯席會議,就重大產業轉移項目落戶等問題進行協調,及時研究解決承接產業轉移發展加工貿易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
  (二)穩商富商精心抓。一方面,市委、市政府先后出臺了《關于推進承接產業轉移工作的決定》、《關于承接產業轉移發展加工貿易的實施意見》,在用工、用地、擔保融資、園區建設、優化經濟環境、提高通關能力等方面制訂了具體的優惠政策,努力做到有諾必踐、有行必果,著力建設責任政府和誠信政府。同時,由市委辦牽頭,組織專門工作班子深入研究先行先試政策措施,目前正在緊張完善和修改。另一方面,堅持以坦誠換真心、以服務換雙贏,全面推行“三制”,即手續全程代辦制、項目否定報告制、園區封閉管理制。在承接產業轉移過程中,我市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對引入企業全面推行手續全程代辦制,公開成本,限定辦結時間;項目在報批、建設、經營過程中,如果哪個行政部門認為項目不可行或不合規、不合法,要對這個項目進行否定,都需要給市委、市政府寫出專門的匯報材料,陳述原因和理由;對入園落戶的企業全部實行封閉式管理,行政執法部門如果確實需要入園檢查,首先必須征得承接產業轉移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同意,按商定時間對企業進行檢查。堅決做到“優惠政策零折扣,生產經營零干擾,優質服務零缺陷”,確保企業安心生產、順心發展。
  (三)上下齊心共同抓。每年初,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承接產業轉移和招商引資動員大會,將全市招商引資項目分成工業及產權轉讓、農林及農業產業化、能源及基礎設施、商貿流通及旅游、城建、社會發展等六大類,每類由一名市委常委或市人大主任、市政協主席任組長,一名副市長任副組長,三至四名市級領導參與,相應明確為每個項目服務的領導牽頭部門和責任單位,由責任單位在項目洽淡、簽約以及征地拆遷、建設等環節實行全程跟蹤服務。遇有困難和問題,由責任領導負責協調。各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竭力為產業轉移企業提供優質服務,全市上下形成了齊抓共管的濃厚氛圍。如市商務部門充分利用國家和省里的外貿發展促進資金、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資金、國家進出口銀行貸款、出口信用保險資金等,重點扶持承接產業轉移的加工貿易企業,極大地激發了廣大投資者來我市投資興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勞動、教育等部門積極為產業轉移企業培訓合格勞務工。各縣區還從公安、規劃、國土等部門及工業園建設涉及的鄉鎮抽調干部,組成矛盾糾紛協調小組,常駐工業園,專門負責調和企業建設過程中的各種矛盾和關系,全方位促進項目建設。 
  (四)破解難題重點抓。為破解園區建設難題,市政府把省承接產業轉移專項資金2000萬元加以配套,用于新建標準廠房貸款貼息,大大促進了各縣區、各企業建設標準廠房的積極性。1-10月,新擴建工業園區面積近32.8平方公里,在建和已建的標準廠房面積近150萬平方米。為破解企業用地難題,通過創新征地機制、科學合理用地和集約節約用地,拓寬了用地途徑,藍寧道新加工貿易走廊在去年報批土地12377.9畝的基礎上,今年1—10月又報批土地1744.81畝,保障了企業落戶需求。為破解融資難題,通過引進老板建、動員社會建、政府投資建等途徑,成立多層次的金融擔保公司,多方融資保證了建設需要。
  (五)獎罰兌現激勵抓。制定出臺了全市承接加工貿易產業轉移和招商引資考核辦法,把新擴建園區面積、新建標準廠房面積、引進年出口100萬美元以上的加工貿易規模企業個數、加工貿易年進出口總額、新增勞動用工等要素指標納入考核范圍。每年由市委、市政府組織專門班子進行考核,由財政安排近200萬元資金,獎勵在承接產業轉移招商引資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企業和個人。同時,對沒有完成全年承接產業轉移招商引資工作目標的單位,嚴格問責,充分發揮了各級各部門承接產業轉移招商引資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三、明年工作打算
  (一)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按照省委、省政府戰略部署,搶抓機遇,以加強承接載體和要素市場、經濟發展環境建設為保障,大力發展加工貿易產業,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努力把永州建設成為“湖南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基地和對外開放的排頭兵”。力爭通過三至五年努力,全市新引進加工貿易規模企業60家以上,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15億美元以上,占全市進出口總額的比重提高到50%以上,規模以上轉移企業實現年產值300億元以上。
  (二)進一步做好發展規劃。面對去年以來全球股市大跌、經濟下行、市場低迷、消費萎縮給我市發展加工貿易帶來影響的現實情況,及時調研,根據我市實際制定吸引沿海企業進入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優惠政策,按照“積極承接,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突出園區特色,避免產業雷同,防止無序競爭”的原則,抓緊做好承接產業轉移發展加工貿易的總體規劃,繼續擴大加工貿易進出口。
  (三)進一步突出工作重點。全市以發展鳳凰園經濟開發區和藍寧道新加工貿易走廊為重點,以二廣高速公路永州段為中軸線,著力打造南、北兩大承接板塊。南部以藍山縣為重點,加快建設藍寧道新加工貿易走廊,主要承接泛珠三角地區加工貿易產業轉移,并輻射帶動江永、江華等縣加工貿易產業快速發展。北部以中心城區為重點,盡快把鳳凰園經濟開發區建設成為國家級出口加工區,并輻射帶動零陵、祁陽、東安、雙牌等縣區產業快速發展。年內鳳凰園經濟開發區新擴園面積達到2平方公里以上,以長豐集團為核心,引進3-5家汽車零部件企業。藍寧道新加工貿易走廊新開發面積達到5平方公里以上。同時加快其它縣區工業園區建設,年內每個園區引進落戶1-2家產值過億元企業、3-5家規模工業企業。
  (四)進一步建好“飛地經濟示范工業園”。積極與沿海發達地區的各級政府、工業園區、企業行業協會和大型企業集團加強聯系與合作,共建承接產業轉移工業園區,實行投入按比例適當分攤、收益按比例適當分成的“飛地”政策,市內各縣區也比照該政策執行。目前我市擬在藍山縣共建 “飛地經濟示范工業園”,該園由市縣共建, 規劃總面積5平方公里,項目的論證、選址、規劃、環評和各項準備工作均已完成,第一期開發建設面積2平方公里,第二期2平方公里,第三期1平方公里。力爭通過三到五年的努力,將 “永州飛地經濟示范工業園”打造成國家級加工貿易示范工業園。
  (五)進一步優化承接環境。一是創優政策環境。在用足用好現有政策的同時,根據我市實際,爭取省委、省政府比照給郴州的34條政策,制定出臺永州承接產業轉移先行先試政策若干條。努力推動政策創新,增強承接產業轉移的競爭力和吸引力。比如,在減輕企業社會責任方面,對于企業的員工培訓,可采取“政府買單、社會承辦、訂單培訓”的辦法,解決企業用工問題;對園區企業實行集中排污治污,降低企業成本等。在費用方面,對轉移到我市的項目在審批過程中所發生的地方性行政收費,實行適當放寬的優惠政策;專門的產業轉移園區,可以實行“封閉運行、獨立運作”的“無費區”管理。此外,還可考慮設立產業轉移基金,制定園區財政資金扶持辦法等。二是創優政務環境。對重大項目的審批、核準、備案,工商、稅務、海關登記,用地申請、報建等環節,大力推行全程代理制,開辟“快速通道”,切實保障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三是創優配套環境。圍繞承接產業轉移,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努力做到發展生產性服務業與產業轉移互動發展,為引進企業提供完善的專業配套服務。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培育引進一批重點物流企業,建設一批大型物流基地和大型專業市場,加快建設內外貿一體化的區域性物流基地、商貿基地。
  四、幾點建議和請求
  1、我市將比照郴州先行先試的34條新政策,向省委、省政府申報出臺我市作為“中西部地區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的優惠政策,請省委、省政府予以批準。
  2、請求對我市承接產業轉移予以專項扶持。2008年,省政府支持我市2000萬元承接產業轉移專項資金,我市將其用于標準廠房建設貸款的貼息,全市標準廠房建設突飛猛進,承接平臺顯著加強。為進一步加快我市承接產業轉移的步伐,懇請省政府繼續對我市承接產業轉移予以專項扶持,每年給予2000萬元的專項資金,一定三年。
  3、請求給予“永州飛地經濟示范工業園”政策和資金扶持。我市擬在藍山建設的 “飛地經濟示范工業園”,主要承接引進珠三角地區產業轉移項目,實行稅收分成。規劃總面積5平方公里,第一期開發建設2平方公里,第二期2平方公里,第三期1平方公里,力爭通過三到五年的努力,將該園打造成國家級加工貿易示范工業園。項目總投資18億元,第一期投資7.5億元,我們通過上爭外引和自籌,已經籌集到了近5億元,尚有2.5億元資金缺口。由于永州財力基礎薄弱,懇請省委、省政府對“永州飛地經濟示范工業園”的建設,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
  4、政策性銀行貸款要向發展基礎較薄的地區傾斜。如根據商務部與國家開發銀行簽訂的協議(商產發【2007】428號),將為全國50個重點承接地提供300億元貸款。但截至目前,我市尚未申請到這項貸款。建議將這些政策性貸款向永州等發展基礎較薄的重點承接地傾斜,支持重點承接地加快基礎設施和配套建設。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