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主義無助降低美國貿易逆差
2009-11-26 14:4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奧巴馬訪華發表的《中美聯合聲明》中,中美承諾“致力于共同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 盡管大多數人都對貿易保護主義深惡痛絕,談論和反對聲音的增多恰恰反映了貿易保護主義的盛行。美國認為實施貿易保護主義能降低進口從而降低貿易逆差。可是,貿易保護主義果真能降低美國的貿易逆差進而解決全球經濟失衡的問題嗎? 不論學者還是官員在談論貿易保護主義的時候,都隱含著一個顯而易見的前提,那就是:貿易保護主義=美國的貿易逆差減少。筆者認為這個前提并不準確。美國金融危機后,各國的進口和出口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我們假設美國的進出口下降相同,則貿易逆差不變。現在美國實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其他國家不實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這使得美國的進口比出口下降更多,貿易逆差降低。但是隨后若其他國家同樣實施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則美國的出口也會受到影響。
即使其他國家不實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美國的貿易逆差也不一定會減少。發表于2009年8月期美國《政治經濟學雜志》的論文《貿易與資本流動:一個金融摩擦的視角》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理論分析框架。這篇由兩位重量級經濟學教授合寫的論文,將國家和部門之間金融發展的差異性融入傳統的HOM模型(即赫克歇爾-俄林-蒙代爾模型),得出了不同于HOM模型的結論。HOM模型認為,貿易和資本流動之間存在替代性,即如果資本稀缺的不發達國家同資本豐裕的發達國家進行自由貿易,則會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進口資本密集型產品;這相當于輸出勞動、輸入資本,所以商品貿易和要素流動是相互替代的。但是,在Antras和Caballero的模型中,貿易和資本流動是互補的。即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貿易自由化推動商品流動,這會促進資本的流入。模型背后的邏輯其實并不難,勞動密集型產品在貿易之后的價格高于封閉時的情形,所以資本的報酬自然也就提高,這促進了資本的流入。相反,貿易限制的增加則會降低資本的流入甚至引起發展中國家的資本流出到發達國家。
美國實施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相當于貿易限制的增加,這降低了中美兩國之間商品的流動,因此降低了中國的資本流入,使得中國的資本項目(包括官方儲備交易余額)降低。國際收支平衡表有這樣一個恒等式,經常項目+資本項目=0。這意味著中國的經常項目必然要增加才行,由于經常項目主要是由貿易構成的,所以中國的貿易順差必然增加。中國的貿易順差增加即是美國的貿易逆差增加,所以我們說,美國實施的貿易保護主義實際上不利于削減美國的貿易逆差,當然也就談不上增加美國的就業了。
大部分人都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但是保護主義依然盛行。究其原因,我們只是看到了貿易保護主義能在較短的時期內降低貿易逆差,而不能對其進行有效地反駁。但是,我們的分析認為,如果時間稍長一些,無論其他國家是否實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美國實施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都不一定能降低貿易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