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昌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2009-11-23 19:1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當前金融危機橫掃全球的嚴峻形勢下,繁昌縣積極應對,落實措施,趨利避害,在堅持以"三保"為中心,盡力減少危機對實體經濟的負面影響,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同時,積極主動地化危為機,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推進了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強制淘汰落后產能、產業和企業,強力實施節能減排,是繁昌縣推進新型工業化、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措施。針對縣內資源型產業比重過大、綜合能耗較高的實際,該縣堅持兩手抓,一方面痛下決心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另一方面積極引導資源型企業轉產發展。近兩年來,全縣共投入補償資金數億元,先后關閉了小水泥廠近20家,淘汰落后生產能力360萬噸,關停小礦山97家,關閉小燒結企業4家。在此基礎上,今年計劃再關閉4家11條小水泥生產線。到2010年底前,立窯水泥生產工藝在境內將不復存在。
根據"上大壓小、扶優劣汰"的原則,繁昌縣大力推廣新工藝、新設備,鼓勵和扶持大企業建設,推動水泥行業在調整中發展壯大。省"861"重點項目安徽海螺集團已建成6條日產5000噸水泥熟料生產線,另2條日產1.2萬噸生產線按計劃推進。該企業利用國際先進的新型干法生產技術,資源利用率近100%,余熱發電項目的實施,可滿足企業自身三分之二的用電量。此外,他們出臺鼓勵資源型企業轉產發展的優惠政策,對按時關停落后產能的企業,縣財政不但給予一定的獎勵,還對在縣內轉產發展的給予一系列優惠政策。通過政策引導,一批資源類企業主動向旅游、商貿、物流、現代農業等新興產業轉移,資源利用水平進一步提高。
自主創新是繁昌縣推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重要動力。該縣建立縣科技企業孵化中心,啟動了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較好地促進了科技成果轉化、高新技術企業的培育和高素質企業家的培養。同時,不斷改善政策環境,增加財政投入,強化對自主創新的激勵和支持。到今年10月份,全縣共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3家、高新技術產品26個,全縣人均專利數位居全省縣級第一。
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是繁昌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方向之一。該出政策,優環境,強措施,商貿流通、中介服務、房地產開發、金融服務、文化教育、旅游娛樂等行業發展勢頭強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逐年攀升。借助國家"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家電下鄉"等政策,認真落實各項補貼,擴大農村消費,物流市場迅猛發展,被列為農村貨運發展工作試點縣。(汪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