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2008,持續、提升、協調、有效

2009-1-12 19:2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1月10日上午,省長黃小晶在省十一屆人大二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總結回顧2008年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工作,全面分析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提出2009年政府工作要求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分8個方面闡述了2009年著力做好的各項工作,并就建設對人民負責的政府提出4個方面要求。

  一、保持經濟持續增長

  三大政策舉措:扶持中小企業經營發展的36條意見;推動工業、外經貿、房地產和金融健康發展的32項政策;擴大內需的10個方面具體措施。

  實施兩個帶動:項目方面,全年實際新開工、投產重點項目分別比計劃增加50%和20%,新增電力裝機容量270萬千瓦、高速公路通車里程402公里、港口吞吐能力3260萬噸,基本建成福建煉化一體化、液化天然氣等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寧德和福清核電、廈漳跨海大橋、永安至寧化和寧德至武夷山高速公路等項目。品牌方面,中國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總數達177個,連續4年保持全國第5位。

  拓展海西效應:54個國家部委、中央企業支持海西發展;海峽西岸城市群協調發展規劃編制完成并獲批;正在形成20個中心城市的區域經濟聯盟;加快構建服務中西部的對外開放綜合通道。

  二、加大“三農”工作力度

  農業生產: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965億元,增長5%。國家級、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分別達35家和185家;“五新”推廣取得新成效,農業科技應用水平提高。

  涉農服務:完善農業信息化網絡,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村鎮銀行試點,有力防控動植物疫情疫病。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土地開發整理復墾60萬畝,新建戶用沼氣池6萬口,修復病險水庫268座,水利“六千”工程和“年萬里”農村路網工程全面完成。

  三、加快產業發展步伐

  制造業:工業增加值增長15.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3.9%;鋼鐵、水泥、紡織等產業加快轉型升級;三大主導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35%;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9%;30個重點產業集群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為42%。

  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2.4%。物流業,建成一批現代物流園區,初步形成糧食、醫藥、石化原料等專項物流網絡;金融業,全年本外幣貸款余額突破1萬億元,增長17.4%,企業直接融資404億元,新增境內外上市企業14家;旅游業,旅游服務設施逐步完善;軟件、動漫、創意等新興服務業迅速成長,通過認定的軟件企業增加115家,一批知名企業進入全國軟件百強。

  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科技進步: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指數居全國第5位,55個縣(市、區)通過國家科技進步考核;新增專利申請量超過1.3萬件,國家標準制訂數突破100項,省超級計算中心等20個項目投入使用;第六屆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成功對接4685個項目。

  科技研發:新增3個國家級創新型企業和6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獲批立項,國家環境光催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通過立項評審;陶瓷纖維、竹纖維等關鍵技術取得重要突破;環保節能納米催化材料等5個重大項目列入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再生稻集成技術體系基本形成;抗蟲轉基因水稻育種、光學晶體材料等領域科研水平全國領先。

  五、再創改革開放優勢

  改革:繼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林權、小型水利設施產權等改革取得實效;國有資產監管體系逐步完善,國有企業整合重組進程加快;創業投資和產權交易更加活躍;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全面推開;行政審批項目清理進展順利,省級網上審批系統投入使用。

  開放:按可比口徑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3%;通關效率明顯提高,區域通關向多點聯動、相互呼應、快速便捷的方向發展;廈門海滄保稅港區獲準設立,福州保稅物流園區正式封關運作;全面推進閩港閩澳合作,有效拓寬與歐盟及葡語系國家合作渠道;積極吸引海外僑商來閩投資興業。

  六、深化閩臺交流合作

  合作交流:按可比口徑實際利用臺資22.7億美元,增長25.1%;對臺貿易額75億美元,增長8.7%。漳平(永福)臺灣農民創業園獲批設立;廈門商業銀行成為首家臺灣金融機構參股的大陸銀行,臺灣人壽正式落戶廈門;高校招收臺生規模擴大,一批高職院校與臺灣院校開展實質性合作辦學;我省成為地方媒體赴臺駐點唯一試點省份。

  兩岸“三通”:廈門、福州機場成為兩岸直航航點,廈航成為大陸首家在臺設立辦事處的航空公司,沿海8個港口成為首批兩岸海上直航口岸,福州、廈門成為兩岸直接通郵的封發局;我省成為大陸首批赴臺旅游省份之一,直接往來航線成為大陸居民赴臺旅游通道,通過“兩門”、“兩馬”、“泉金”航線往來人員超過百萬人次,增長35%。

  七、有力有效救災防災

  救災:全力抗御歷史罕見的雨雪冰凍災害,迅速組織修復電力、通信、交通設施,及時安置疏導旅客和車輛,確保災區人民過上歡樂祥和的春節。向四川地震災區派出救援人員7250名、投入救災物資2.87億元、募集捐款13.94億元、交納特殊黨費1.91億元,提前超額完成3.65萬套活動板房建設任務,救治455名從災區轉送的傷病員,安排549名彭州初中畢業生來閩就讀中職學校,32個對口彭州援建項目開工建設。

  防災:建設福建沿海及臺灣海峽氣象防災減災服務體系;推進海洋防災減災“百千萬工程”;863計劃海洋監測專項福建示范區項目開始發揮作用;全面建成視頻到鄉、視聽到村的應急指揮系統。

  八、扎實推進生態建設

  節能減排:完善差別電價、替代發電、區域限批等措施;淘汰小水泥生產能力670萬噸,關停小火電機組102.6萬千瓦;加快建設建筑節能、綠色照明等十大重點節能工程;排放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的重點污染源全面納入在線監控。

  環境整治:新建16個污水處理廠和13個垃圾處理場,城市污水、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提高到63%和93%;建成投產一批清潔電源項目;綜合整治重點區域、海域、流域,森林覆蓋率居全國首位,生態環境狀況指數名列全國前茅。

  資源保護:全省港口布局規劃獲批,岸線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得到加強;做好土地規劃修編,調整優化用地結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連續9年實現耕地占補平衡。

  九、統籌社會事業發展

  教育:“雙高普九”達標縣(市、區)增加到54個,就讀于達標高中的學生超過70%,工科類在校生比例提高到34%,新組建7個省級行業性職教集團和4個區域性職教集團。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待遇。

  文化:新增16個省級以上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實施海西文化遺產保護工程,“福建土樓”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哲學社會科學和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事業更加繁榮。

  衛生: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健全,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全面加強,農村醫療衛生條件逐步改善,社區醫生聯系家庭責任制試點繼續擴大,醫療費用增長得到有效控制,中醫藥事業加快發展。

  體育:奧運火炬在我省順利傳遞,我省運動員在北京奧運會、殘奧會上取得歷史最好成績,第六屆全國農運會成功承辦。

  人口:加強人口和計生工作長效機制建設,低生育水平保持穩定。

  就業:新增城鎮就業68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7萬人,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98%。

  社保:初步建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制度,農民工合法權益得到維護;醫改前關閉破產的國有、集體企業退休人員參加醫療保險問題妥善解決。

  社會事業項目:福州地區大學新校區二期工程基本完成,福建大劇院、泉州海峽體育中心、省老年人體育中心等一批項目建成使用,省檔案館新館、省殘疾人體育康復就業培訓中心開工建設。

  十、切實辦好惠民實事

  “兩免一補”: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教科書免費提供,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寄宿生實行生活費補助并推廣免費營養早餐工程。新建農村中小學寄宿生宿舍35萬平方米,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任務基本完成。

  惠民工程:全面完成迎奧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郵政進社區、海西書報亭建設、通信信息化助推新農村項目、百所鄉鎮衛生院改造提升、百個鄉鎮綜合文化站改造完善、百所農村敬老院新建和改擴建、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光明行動”、造福工程、僑居造福工程、農家書屋工程。開展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試點,博物館、紀念館、城市公園實現免費開放。

  新農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和補償水平進一步提高。

  廉租房等:1.8萬戶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得到解決。

  農業保險:農村住房、水稻種植、漁工責任、漁船和森林火災等農業保險試點工作順利推進。

  十一、維護社會安定穩定

  “平安福建”:全省90%以上的縣(市、區)達到平安標準,人民群眾對社會治安滿意和基本滿意率達94.32%。

  治理“餐桌污染”:建設食品放心工程,深化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及時開展乳制品質量安全專項清查,妥善處置問題奶粉事件對我省的影響。

  安全生產:各類事故總量減少5587起,下降21.9%。

  十二、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接受監督:全年共辦理省人大代表建議708件、省政協提案730件,辦結率均為100%。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無黨派人士及社會各界人士意見。

  依法行政:全年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5項;全面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規范行政權力運行試點;“五五”普法深入開展。

  轉變職能:全面展開服務基層、服務企業活動,繼續深化機關效能建設,行政監察、審計監督、糾風工作取得新成績;清理整頓市場中介組織;抓好領導干部廉潔自律。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