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鋼市:2008年沖高回落 2009年困境中復蘇
2009-1-12 13:53: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林桂樂
2008年上半年,國際鋼市承接2007下半年的上漲勢頭,在原材料價格不斷推動下,8月上旬創下292.8點的歷史最高點,比年初漲幅高達66.5%。此后開始逐步步入下滑階段,下滑幅度和節奏逐步加快,到年底,滑至年度最低點150點,比8月初的最高點下滑了48.8%。2008年,可謂是鋼材行情罕見的大起大落的一年。
隨著2005年全球鋼材市場迎來產能擴張導致的階段性過剩之后,全球鋼材市場在2005年出現了為期長達一年之久的回歸調整,此后2006年、2007年煉鋼重要原材料鐵礦石價格,因2005年鋼材價格的回落大大放緩了上漲節奏,2006年礦石長協價格漲幅為16.6%,2007年僅上漲9.3%。但同期的鋼材價格在經歷了2005年的理性回調之后,在2006年、2007年整體上保持了較快上漲勢頭,因此鐵礦石在2008年出現了快速的補漲,平均漲幅高達80%。而在煉焦煤這一重要的原材料市場,2008年8月上旬,全國二級冶金焦由年初的1600元 (每噸,下同),猛漲到3080元,漲幅高達93%。原材料價格的暴漲,是引發2008年上半年鋼材價格上漲的一個關鍵因素。
而在全球各宏觀經濟領域,次貸危機引發了美國百年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進而引發了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海嘯。全球經濟環境迅速惡化,高成本的鋼材市場面臨需求萎縮,導致下半年全球鋼材價格出現回落,而且回落節奏逐漸加快。
一、2008年全球鋼市主要特點及成因分析
綜觀2008年全球鋼材市場的主要特征,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鋼廠的大幅減產,鋼材產能擴張得到有效的抑制;二是中國市場走勢領先于國際市場走勢。
(一)大幅減產:2008年全球鋼市的重要特點
在下半年全球鋼價暴跌出現之后,全球各大鋼廠不約而同地采取了減產行動。全球月度日均粗鋼產量水平在6月份到達歷史最高峰,日產量為395.9萬噸,此后一直減少,11月份日產量下降到296.8萬噸,比6月份的最高點下降了25%,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快速下降到2005年8月份的產量水平。而在中國,6月份最高日產量為156.5萬噸,10月份則下降了26%,日產量為115.8萬噸,下降至2006年4月份的水平。減產反映在月度粗鋼同比增長方面則是包括中國在內全球鋼廠月度粗鋼產量自9月份以后全面出現負增長。這在中國是自2000年之后連續8年之久的時間里月度粗鋼產量首次出現負增長。
全球各大鋼廠從第三季度中期開始陸續減產,在四季度減產行動達到最高峰。面對令人極度沮喪的市場局面,全球各大鋼廠一方面繼續加大減產力度,另一方面通過減薪裁員、削減或推遲投資項目、降低采購成本等方式減少運營成本。在歐洲,南歐板材生產商的處境越來越糟,受需求委靡的影響,南歐的中厚板市場幾乎崩潰,工廠關閉、裁員,其中意大利產量下滑40%~50%。在北美,美國AK鋼鐵宣布2009年下調雇員薪水5%,美國最大鋼廠USS關閉3家鋼廠,安賽樂米塔爾的運轉高爐數也減至3座,USS關閉高爐導致大約3500名工人失業。年底前美國在運轉的高爐僅剩9座,僅占美國高爐總量的1/3。受此影響,美國鋼廠產能利用開始屢屢創近25年以來的新低記錄,11月份的最后一周,美國鋼鐵產能利用率降至50.2%,創25年以來歷史新低記錄,而在隨后進入12月份的第一周,這一新低記錄再度被刷新至49.5%。
從減產情況來看,全球鋼材市場在從2000年之后隨著全球經濟新一輪繁榮周期結束以及高成本特征的突顯,全球鋼鐵行業在2008年出現了轉折點。
(二)中國市場走勢領先于國際市場
近兩年,國際國內市場走勢基本相似,但漲幅略有差異,整體上,國內市場走勢要領先于國際鋼材市場。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2007年,國際國內鋼價高位緩慢上行,國內市場鋼價漲幅遠大于國際市場漲幅。與2007年初相比,LGMI國內綜合鋼價指數一直保持上升勢頭,到11月份達到最高點182點,比年初上升27.3%;CRU全球綜合鋼價指數則在6月份達到最高點173點后(僅比年初上升16.1%),出現小幅回落后基本持穩。
(2)2008年,國際國內鋼價出現猛烈攀升,國內市場鋼價漲幅遠小于國際市場漲幅。原材料價格的攀升大大推動了鋼材市場價格的上漲。與年初相比,CRU全球綜合鋼價指數在7月份攀升至最高點291點,比年初高出60%;LGMI國內綜合鋼價指數在5月份就達到了高點231點,僅比年初高出27%,不及國際鋼價漲幅的一半。
從上面的對比情況來看,近兩年國內鋼材市場的走勢比國際市場要提前一段時間,可見中國國內鋼材市場的運行狀況對國際鋼材市場的影響作用在加大。因此在未來的市場恢復過程中,中國市場的恢復情況也將會對全球鋼材市場產生較大的影響。
二、2009年國際鋼市將在困境中尋求復蘇
展望2009年,我們認為全球鋼材市場將會在艱難的困境中尋求復蘇,但復蘇情況完全依賴于需求恢復的進展。
在亞洲,由于新興經濟體國家較多,需求恢復較歐美市場將會相對容易一些,尤其是在中國,2008年下半年鋼價暴跌和產量的驟減,盡管對鋼鐵行業造成了沖擊,但這對行業集中度過于分散的中國鋼鐵業也有積極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會促進中國鋼鐵業的集中度提高。無法真正實現壓縮過剩的產能,是一直在困擾中國鋼鐵業健康發展的一個難題,也正是由于無法實現減產,導致自2003年以來中國鋼鐵的供需狀況一直處于供應擴張的狀態,這種供應擴張狀態直接導致了2005年中國鋼材出現了階段性的供應過剩,過剩資源低價出口至國際市場引發了全球范圍內的鋼材市場出現了1年之久的價格回歸。盡管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減速、全球經濟可能出現階段性衰退,都會對中國鋼材需求恢復造成負面影響,但是資源供應也在同步減少。所以,我們認為鋼材價格2008年出現的沖高快速回落并引發實質性的減產對亞洲尤其是中國市場,不僅僅是沖擊作用,更多的可以看成是一次為了健康發展而開展的強制性的調整手段。
在北美,經濟前景依舊堪憂。美國制造業狀況不斷滑坡,美國鋼鐵業面臨的環境依舊比較糟糕,但是不可忽視的是,2009年美國經濟惡化情況也步入收尾階段,美國建筑業正逐步走向穩定化;銀行和家庭戶之間繼續在債務解決和強化資產負債表方面取得進展;隨著政府救助計劃的執行以及投資者開始回歸大打折扣的股票市場,信貸條件逐漸改善;在邊際消費傾向較高的人群中,實際收入提高 (由于食品和燃油價格降低);隨著通脹壓力減輕,政府對食品和燃油補貼支出同步下降,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空間擴大。另一方面,美國鋼廠的大幅減產限產也會在供應面上與需求減少逐漸達到平衡,有望會在2009年第一季度實現價格企穩。第二三季度在亞洲等其他市場的帶動下出現價格回升。
歐洲市場,高水平的產業集中度使得我們不必懷疑歐洲鋼廠的供給調整能力,歐洲市場內部和中東等歐洲主要出口市場在價格下跌階段成交清淡,以消耗庫存為主,而歐洲鋼廠在第四季度為了降低庫存,也采用了持續降價促銷的銷售策略,目前的價位對買方而言已經具備了相當的吸引力。伴隨著庫存的逐步消耗,預計采購方會在2009年第一季度末逐步重返市場,第二季度交易市場有望重新變得活躍,而市場價格也有望出現一定程度的提升。
綜上所述,2009年全球鋼材市場將在困境中尋求復蘇,亞洲市場可能仍會是復蘇的領軍力量。但是由于2009整體的經濟前景仍不樂觀,因此,行情出現回升,但幅度也會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