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行業如何低谷中超車
2009-1-12 13:34: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李霞
喜歡看F1賽車的人都知道,落后的車手總是在經過彎道時最容易超過前一輛車,而在很平直的路況下反而不容易超越對方。相信大家對 《頭文字D》不會陌生,拓海用一臺1.6L,只有130匹馬力的車,跟一臺有380匹馬力的GTR32飆技,最終靠精湛的彎道飄移技術贏了對方。
如今,鋼鐵行業面臨同一個 “彎道”——全球經濟危機。此時 “超車”,風險大,但機遇也很大,風險就是前面一個個巨大的 “彎道”,如果沒有過硬的超車技術,一不小心就會被甩出車道,甚至一命嗚呼;如果超越了對手, “彎道”就變成了成功之路。2008年,由于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內許多小鋼廠被迫停產,大鋼廠虧損嚴重,有的民營企業無奈地退出歷史舞臺,而一些并不具備先天優勢的鋼鐵企業,恰恰在此時利用 “彎道超車”,化危為機。
“彎道”給了潛力巨大、暫時落后者一個趕超的機會,但是要把握好超車的最佳時機和地點,并不是誰都能順利完成 “超車”,這就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膽識,二是優勢。
華菱集團便很好地利用了 “彎道超車”的技術。 “技術最好的司機是善于彎道超車的司機!”華菱集團董事長李效偉在2008年末 “危機與發展論壇”上說,2008年雖然遭遇了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和鋼鐵市場危機,鋼鐵產量下降幅度比較大,但華菱集團仍然實現了31億的利潤,比去年略有增長。李效偉認為,“超車”的關鍵是主要是品種結構調整, “這幾年技術改造所生產的高附加值產品,起了很大的作用”,為戰勝危機、超越對手提供了良好的條件。2008年第四季度,全國鋼鐵行業出現大面積虧損,而華菱寬厚板、無縫鋼管等產品長協價格未受降價影響,公司得以快速消化高價位原燃料存貨,輕松地進入2009年。
在危機中 “超車”的不止華菱, “彎道”成為考驗賽車手綜合技術的地方。而這次危機,也給了沙鋼這個民營鋼企里最大的 “賽車手”更多的機會。2008年下半年以來,當許多企業因需求萎縮、鋼價持續下跌、煤炭價格上漲等一系列問題而焦頭爛額時,江蘇沙鋼集團的成績格外惹人注目:全年銷售收入和利稅分別超過1400億元和150億元。
“比別人跑得快,首先要適應環境,然后再深入挖潛。”沙鋼副董事長賈祥瑢在之前接受 《現代物流報》記者獨家專訪時,特意強調秘訣就是 “挖潛”。當金融海嘯向鋼鐵行業蔓延之時,沙鋼并沒有像其他企業那樣,盲目停產,慌忙拋售,而是迅速調整狀態,制定出一套 “彎道超車”策略:其一,國內外市場并舉,緊抓重點客戶,穩定提高了用戶訂貨量;其二,與山西陽煤集團成立能源企業,保證了焦炭的穩定供應;其三,發揮循環經濟及資源綜合利用能力,僅年處理礦渣能力達到400萬噸,年增經濟效益約3億元。恰恰源于民營企業自身強烈的危機意識,以及對需求的本能渴望,同時沙鋼又善于發掘自己潛能,明白自身優勢所在,因此才能化“危”為 “機”,在逆勢中加速,在國有企業面前一較高下。
經濟低迷期,實際上也是鋼鐵企業重組、兼并、調整的最佳時期,民營鋼企瞅準這一時機,或是強強聯合,或是集弱敵強。如2008年末,在鋼鐵行業低谷期,唐山兩民營鋼企聯合組建渤海鋼鐵和長城鋼鐵兩集團,總產能接近寶鋼本部,在全行業成功完成 “超車”,擠壓對手。
在這場金融風暴中,民營鋼企業利用 “彎道超車”,奇跡般地把危機變成了機遇,不僅救贖了自己,還在夾縫中闖出另一片天地。而金融危機這個公認的彎道也是把 “雙刃劍”,淘汰實力差的同時,優秀者脫穎而出,使鋼鐵業這個 “賽場”更加規范、公平。
F1賽場上沒有永遠的輸贏,同樣在鋼鐵行業內也沒有永遠的失敗者,機遇永遠給有準備的 “后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