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手第三方物流促“消化”
2009-11-16 15:1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通過對多家泉州鞋服品牌企業調查發現,如何消化庫存老板們都較為頭痛。而多種傳統的庫存消化方式在應用多年后,卻逐漸遇到市場瓶頸。如今,不少企業嘗試與第三方物流合作解決庫存問題。本報記者王宇
多種“消化”方式遇瓶頸
近幾年來,泉州服裝品牌企業處理庫存的方式主要有四種類型,可今年不少商家表示,“這些舊方法似乎逐漸不靈了”。
首先“失靈”的方式是以極低的價格或者成本價處理給代理商。幾年前,代理商之所以會購買品牌商的庫存貨,是因為國內商務休閑類男裝市場正處于一個上升時期,尚有較大市場空間,外地代理商將庫存買回去銷售能獲得可觀的回報。不過現在的態勢已轉變為全國性的服裝過剩,每個地區的庫存都不好處理,因此這種方式如今很難行得通。
其次是采取訂貨搭配的策略,比如代理商每訂300萬元的貨,就要搭配50萬元的庫存,這等同于企業向代理商進行捆綁銷售。以前,市場可供代理商選擇的服裝品牌不像現在這么多,所以當時代理商認可這種訂貨制度,但服裝行業發展到今天,如果還有服裝品牌采取這種策略,只會導致代理商投奔到其他品牌旗下。
以前進行特賣的企業并不多,而服裝的庫存量也沒現在這么大,市場對品牌折扣服裝的需求也很強勁。因此,當時在專賣店門口搞特賣的,生意紅火。而現在,面對滿大街的特賣會,消費者卻看得多買得少了。
而走批發渠道的企業在處理庫存時,則是以件為單位進行“賤賣”,比如一件10元銷往東南亞、中東和俄羅斯等地。然而,對于庫存量比較大的企業而言,上億元的貨值,即便“賤賣”也只能處理掉庫存的30%到40%。
與第三方物流合作先分工
“企業解決庫存問題,要與物流運營商緊密聯系,制定準確的生產戰略和物流戰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首席顧問丁俊發曾對泉州鞋企提出這樣的建議。“企業的庫存是由于加單造成的,這大多是因為信息和市場預測不準所致。第三方物流能夠給企業一個很快的市場反饋,來幫助和加快你的市場分析能力。”丁俊發說,公共物流信息平臺能夠讓企業參與物流各環節,進行物流計劃、倉儲管理、貨物跟蹤以及結算管理等工作。
這樣的觀點已經被很多企業所接受,在泉州制鞋、皮革、紡織等行業內,第三方物流結合ERP系統與企業合作的模式正在嘗試。第三方物流對上游提交分析報告,提高庫存分析準確率;對下游縮短提貨期,補貨及時,這些工作都有助于幫助企業進行庫存控制。企業所要做的就是做好市場開拓、市場預測與組織生產。在市場預測方面要充分認真地考慮第三方物流提交的庫存分析報告。
“但是目前大多數第三方物流雖然有信息系統的優勢,可在供應鏈條上力量太弱,不足以整合供應鏈。”采訪中多數企業經營者對第三方物流普遍存在這樣的顧慮。
第三方物流在管控能力先天不足的情況下,需要與企業先建立協調分工關系。比如七匹狼公司,通過分工合作控制產品上市時間、進行市場分析預測等,該公司三季度報告顯示渠道庫存消化較為順利,去庫存化效果已顯現,代表訂貨情況的預收賬款持續增加至1.73億元,已接近正常年份水平,較2008年增長了120%,預示著2010年的收入增長可以樂觀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