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成長環境——《關于支持物流企業做大做強的政策建議》
2009-11-1 3:57: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本報記者洪厚興
編者按
物流企業是推動物流業發展的主體。支持物流企業做強做大,是落實 《規劃》的重要任務。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國專業化、社會化物流企業發展很快,多種所有制、不同服務方式的物流企業逐步成長壯大。但總體上仍處于數量擴張的粗放式經營階段, “小、散、差、弱”的狀況沒有根本性改變。這與現行政策仍然無法為物流企業一體化運作和網絡化經營提供支持有直接關系。因此,改善物流發展環境成了物流企業做大做強的重要前提。
“在現行的政策體制下,物流企業做大做強所遇到的壁壘實在是太多了。”中外運集團的韓亦 (化名)對記者無奈地感嘆道。
“物流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它要求嚴格的產業鏈環節,需要實現在時間與空間上的有機統一。物流企業做大做強也必然需要這樣一個完整統一的外部環境,但各種分割體制的存在阻礙了大而強物流企業的形成。”韓亦認為。
2009年3月,國務院出臺 《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時提出: “到2011年,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綜合物流企業集團。”如何按時達成這樣的目標?在采訪中,多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打破分割管理,明確物流行業的主體地位和主管部門,為物流企業一體化運作和網絡化經營提供更好的政策環境最為關鍵。
被肢解的整體
放眼全國,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將全國各地緊密的連在了一起,但高速公路上林立的收費站卻又讓人忌憚不已。 “我國的物流業與這非常相似,本應是一個完整的整體,卻被各種 ‘收費站’分割成一塊一塊的。”韓亦比喻說。
“一個完整的物流鏈條,需要在空間與時間上達到有機統一。在空間上,要求各個區域統一協調;時間上,則要求各項業務能夠實現有機銜接,不能被干擾或打斷。因為物流行業的特殊性要求它的所有服務是連貫的,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將對整個流程造成影響。”韓亦指出, “但是很不幸,我國的物流企業還無法擁有這樣一個環境。因行政管理的原因,我國物流行業管理的部門分割管理、區域分割管理,已經將這個鏈條給肢解了。”
目前,物流行業幾乎跨越了所有的部門,包括交通、鐵路、民航、內貿、經貿委等,其在各自的管理范圍內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規定。正因如此,對鏈條極高要求的現代物流,在做大做強的路上一不小心就會觸碰到各種分割管理的門檻。
青島海爾是國內重視現代物流、開辟物流業務的先行者和佼佼者。但是青島海爾卻覺得再上一級臺階非常“吃力”,主要是物流業強調的多式運輸與現行條塊分割的管理模式產生極大的沖突。我國公路、鐵路、民航、港口都由各自的部門管理,在組織方式、服務規范、技術及裝備標準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企業往往只能利用單一的運輸方式來開展物流服務。
實際上,物流分割管理的弊端遠不止于此。它同樣使原本大而強的企業被迫走向小而散。
“在這一方面,中外運集團有著非常深刻的體會。”韓亦沉重地說道。
“比如,企業設立分支機構。因行政分割,每設立一個分支機構就要設立一個獨立的法人,而每開辟一個新的業務,也要設立一個法人實行管理。以中外運為例,現在我們的管理系統已經達到5~6級了,這樣就導致了鏈條過長。同時又因法人過多,總部難以實現對各分支機構集中管理,都是各地在各自為戰。這就使企業內部成本極大、效率極低。從外表來看,中外運是一個非常大的企業集團,但實際上更像是眾多中小物流企業的聯合。”韓亦對記者表示。
此外,為所有物流企業所重點關注的稅率問題同樣是分割管理造成的。 “運輸企業從事運輸服務的營業稅為3%,而物流企業或倉儲企業、批發企業在轉向物流服務并從事經營性運輸服務時,營業稅卻是5%,而且運輸服務實行一種稅率、而倉儲服務又是另一種稅率,稅率的不統一導致了交易成本明顯增加。收費標準不一以及各種亂罰款的存在,使物流企業做大做強面臨巨大的成本壓力。”北京一家物流企業不愿透露姓名的負責人對記者說。
該負責人還指出: “分割管理使物流企業很難形成規模。對于規模經濟非常顯著的物流業來說,沒有規模優勢也很難有效的降低成本。而物流市場的分割管理使物流網絡難以擴大,從而為物流企業進一步擴大規模降低成本帶來阻礙和不便。”
打破分割的現狀
為實現物流企業做大做強的目標,更好的落實 《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受國家發改委委托,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提出了 《關于支持物流企業做強做大的政策建議》。其中第一條建議就是: “要從工商登記、財政稅收、統計信息、法律事務等經濟管理的各個層面對物流企業進行界定,明確物流行業的主體地位和主管部門。根據物流業一體化運作、網絡化經營的實際,調整現有政策思路,明確支持物流企業規模化、一體化、網絡化、國際化發展。有計劃、有重點、有政策,培育一批服務水平高、國際競爭力強的大型現代物流企業。這一思路,要落實到相關政府部門具體的管理工作當中。”
“在做大做強的所有政策建議中,這一政策建議才是最具價值的,也是物流企業做大做強的根本出發點。物流企業要想做大做強,就必須實現統一的管理,這樣才能為其發展提供條件。也只有明確物流行業主體地位和主管部門,才能打破部門分割、區域分割,使物流企業的一體化和網絡化運營變為現實。”韓亦對此評價道。
不僅是韓亦,其他多家物流企業的相關負責人也予以同樣的高度評價。德利得物流總公司運營總監惲綿就這樣表示: “明確支持物流企業做大做強的政策導向是所有問題的關鍵。”
但是要將這一建議完全落實并不容易。
此前,物流行業分割管理的弊端早已被業內人士所認知。一些專業人士還為此提出了建議:建立統一協調機制。或由政府綜合管理部門牽頭,或組成促進物流發展政策委員會,專門負責研究、制定和協調相關政策。物流管理制度和相關政策必須及時調整,特別是對妨礙公平競爭、限制市場準入等方面的政策進行清理,以創造相對寬松的政策環境。
但一直以來,協調卻難以奏效。“畢竟我國的行政管理是在計劃經濟體系下設立的,這一建議涉及到政府職能的轉變和政府的宏觀協調能力,難度可想而知。”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稱。
“物流是滲透在國民經濟各個環節和領域的,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都可以看到物流的影子。目前國家正在進一步強化市場經濟體制,所以對物流業實現統一的管理也必然是一個發展方向。”韓亦認為,“從目前來看,要實現這一點,有效的辦法就是制定物流產業促進法。必須要有一個高于各部委的存在,通過法律來確立物流的統一管理部門。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部門分割、區域分割的問題,從而為物流企業做大做強掃清障礙。”
以試點促發展
然而,產業環境的改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物流企業普遍處于 “小、散、差、弱”的情況下,迫切需求一些典型物流企業扮演 “領路人”的角色,以盡快培育一批大而強的企業。
“開展重點物流企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將是一個不錯的方式。”有業內人士指出。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在調研后也認為,物流業是新行業、新產業。物流企業做強做大,需要典型企業引路。物流政策的推行,也需要設立試點。因此,有必要開展重點物流企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
同時其還建議,按照 《物流企業分類與評估指標》,在經過評審認定的3A級以上物流企業中選擇一批試點企業,開展物流企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對不同類型的企業提出不同的要求,及時總結推廣試點企業的做法與經驗。有關部門出臺有關財稅、交通、融資等政策措施時,首先在這些企業進行試點。待條件成熟時,再向全行業逐步推廣。
“開展重點物流企業綜合改革試點,將會使這些企業優先獲得優惠政策,有利于它們的發展壯大,對于盡快培育一批大而強的物流企業將發揮作用。”該業內人士認為。
據了解,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之所以會建議按照 《物流企業分類與評估指標》在經過評審認定的3A級以上物流企業中選擇一批試點企業,主要是因為該國家標準自在全國宣傳貫徹以來,受到各地普遍重視,許多部門在相關政策文件中對A級物流企業予以肯定,一些地方還出臺了與國家標準相掛鉤的激勵政策。這對于明確物流企業范圍、規范和提升物流企業管理水平、促進物流行業有序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進一步使國家標準在促進物流企業做大做強方面發揮作用,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同時建議,要加快物流企業評估工作進度,建立覆蓋全國的地方評估機構;以評估認定的A級物流企業為依托,盡快建立重點企業統計直報系統;疏通企業反映問題的正常渠道,了解企業訴求和行業發展趨勢;有關政府部門要明確將A級物流企業資質,作為享受物流政策的必要條件。經過幾年努力,使絕大多數符合條件的物流企業進入A級物流企業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