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產羅生門
2009-11-1 3:41: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本報記者 王亞彬 李協商
鋼廠到底有沒有減產?
同樣一個問題,中鋼協、Mysteel和國都證券給出了截然不同的三個答案。
避開三家機構“誰的數據更準確”這個話題不談,我們似乎可以得到另外一個答案:統計國內鋼廠的產量的確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
鋼廠到底有沒有減產?
“繼9月粗鋼產量再創新高后,10月上旬,國內粗鋼日產量創年內第二高!敝袖搮f最新報告顯示,鋼廠并未加大減產力度甚至減產。
行業知名機構Mysteel調查稱,全國77家主要鋼廠高爐10月計劃減產15.6%,減幅環比增10個百分點。表明鋼廠減產力度并不大。
而國都證券則認為 “我國國內鋼廠減產力度正在加大!
這是一串有趣的回答。
同樣一個問題,中鋼協、Mysteel和國都證券給出了截然不同的三個答案。分歧體現出三家機構對市場判斷的不同。
中鋼協的統計數據是今年以來的新高,按此推算,如果鋼廠不減產,2009年國內粗鋼產量與去年相比則很可能激增0.6億噸。
Mysteel顯得謹慎了不少。而反觀國都證券則又顯得十分樂觀。
是什么導致他們判斷的分歧?
避開三家機構 “誰的數據更準確”這個話題不談,我們似乎可以得到另外一個答案:統計國內鋼廠的產量的確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
統計分歧
三家公司在行業內具有較大影響力,但在統計數據中,從調查對象、樣本采集開始,其分歧已經顯現無疑。
國都證券分析師王招華在比較了5月份以來鋼協估算與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粗鋼月度日產量數據,發現: “中鋼協估算的全國粗鋼日產量數據并不準確,甚至在月度日產量的變化趨勢上也與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相背離!
如,對于2009年從8月下旬自9月下旬期間粗鋼日產量,中鋼協統計的重點鋼企粗鋼日產量呈逐月下降趨勢,但10月上旬突然反彈。而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則呈一直上升趨勢。
這似乎是難以理解的。
王招華在對各重點企業進行實地觀察后發現了原因:中鋼協的產量數據出自重點鋼廠,并沒有將小鋼廠統計在內,大鋼廠的產量變動對中鋼協的統計會產生較大影響。
王招華在其報告中分析,9月下旬安排了檢修而10月上旬結束檢修的馬鋼和南鋼對中鋼協得出上述產量先降后升的結論產生了較大影響。
但 “實際上這兩家企業10月上旬的產量與9月中旬產量數據基本持平!
而鞍鋼則對中鋼協的統計影響更大,其礦石自給率高、成本較低,10月上旬產量創近一月的最高值。
據了解,中鋼協是在統計的70余家重點大中型鋼企產量 (粗鋼產量占全國的比重在70%-80%之間)的基礎上,估算出的全國的產量數據。
但產量數據同樣出自重點鋼廠的Mys-teel公布的調查結果同樣顯示,全國77家主要鋼廠高爐10月計劃減產15.6%,減幅環比增10個百分點”。
王招華在與Mysteel調研報告的撰寫者電話溝通后,得知其判斷鋼廠高爐是否減產的依據是 “以高爐個數比較,而不是以高爐的計劃產量比較”,王招華認為,按鋼廠高爐個數減產范圍判斷產量對分析鋼市的意義不太大。
那么,王招華又是如何得出鋼廠減產的樂觀結論呢?
他的重要依據在于 “小鋼廠的減產力度在加大!蓖跽腥A在其報告中對中小鋼廠產量的變化進行了足夠的關注。
那么,他是如何判斷出小鋼廠在減產呢?對此,王招華不置可否。本報記者認為,是其在分析重點鋼廠日產量及經銷商庫存的變動情況后,推出 “小鋼廠的減產力度在極大”的結論。
樣本采集的分歧,統計方法的不同,令三家機構的市場判斷漸行漸遠。
小鋼廠根據市場形勢的變化可隨時靈活安排生產。因此相關機構對其產量的統計也十分困難。
但正是小鋼廠產量的變動情況,導致了三家機構作出了不同的判斷。
行業怪圈
本報在對市場調查采訪中發現了與國都證券的報告相似的結果:在鋼鐵產能嚴重過剩和市場低迷的背景下,一批中小民營企業已經在10月初甚至9月份已悄然開始 “設備檢修”。
國內一家鋼鐵企業負責人在電話中對本報記者說 “從9月份開始,我們的生產就一直不太穩定,9月份的時候就檢修過一次,后來10月初又檢修一次! 。
據記者了解,這家年產能不足300萬噸的中小鋼企的減產行為并非個案。
記者在河北另一家民營企業了解到,該企業也 “并未開足馬力。”
對于減產原因,兩家企業負責人均透露,主要是因為市場壓力,目前企業勉強在盈利。
一般來說,小型企業受到鋼價變動敏感性最大,減產的速度要快于大型企業。
但在小鋼廠減產的同時,一些大鋼廠仍聲稱: “只要存在生產邊際效益,就絕不減產!”
據本報記者調查,大鋼廠何時減產,已經成為目前市場人士最關注的一個話題。
10月12日,武鋼集團總經理鄧崎琳對媒體表示,公司上半年已經減產17%,下半年不打算減產。
對此,行業分析師認為: 這些國企,都有年度的生產指標。而且,到目前為止,這些國有大鋼廠的出廠價格還是有利潤。“除非真的虧得比較嚴重,才會減產。”
此外,據業內人士反映,由于一些鋼廠手里仍有合同訂單,加上資金流充沛,鋼價還沒有突破鋼廠的成本底線,自然誰都不愿意減產。
而對于中小企業的 “主動”減產,大鋼廠也并不認同。
河北鋼鐵集團生產部門一位經理認為, “這些中小企業都是船小好掉頭,見縫插針,目前的減產并非出于行業自律的原因,等市場形勢稍微好轉時,這些中小鋼廠又能繼續增產擴產了。”
行業因此陷入了循環往復無序的僵持狀態當中。
減產迷云
10月初寶鋼等大鋼廠已經陸續下調11月份的鋼價,出廠價離成本越來越近,然而庫存卻仍高企不下,過剩產能的壓力日益明顯。
與此同時,中鋼協統計的10月上旬全國重點大中型鋼企坯材庫存為1102萬噸,環比增8.97%。
身處如此處境,寧愿下調鋼價也不愿減產的鋼廠們還能堅持多久?
天津麗興園物流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宏波告訴記者說,這是因為鋼廠的庫存,庫存大都轉移到貿易商手中,因此鋼廠沒有直接承受壓力。
如果鋼廠不減產,10月份鋼價就不會有像樣的反彈。 “鋼廠撐不住了,市場形勢才會出現實質性好轉。”
但國都證券在對經銷商的調研中發現,上周經銷商鋼材庫存環比降2.16%,說明經銷商在預計后市風險加大的情況下正在逐漸 “吐出庫存”,鋼廠已難以將龐大的庫存進行轉移。在需求面相比之前沒有出現明顯變化的情況下,大鋼廠減產的壓力會越來越大。
基于此,對于大鋼廠即將展開減產,王招華在其報告中持樂觀態度。
不過,影響大鋼廠 “將限產減產進行到底”的因素同樣存在: 保增長的壓力是推脫不了的社會責任,新建項目的投產,以及寬松的銀行信貸都給了大鋼廠維持高位生產水平的底氣。
事實上,當需求減少、價格下跌時,通過減產來減少市場資源供應量,是很簡單的市場規則。為什么國內鋼鐵行業減產如此困難?
“這是一個過度競爭的行業,誰都不肯輕易放棄自己的市場份額。”業內人士這樣說。
鋼廠間暗自比拼著生產極限——誰先減產,誰就先放棄自己的產能和市場。
或許這個行業在長期的資本投入和產能擴張拉開帷幕時,就注定了一場 “囚徒困境”式的悲劇。
當前有限的市場依然存在,囚徒們不可能都全身而退,市場的殘酷也一點點在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