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交通:3900億投資 三十年嬗變
2009-1-1 14:5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新華社杭州12月30日電(記者章苒)1978年,浙江全省全年用于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只有區區3002萬元;而到了2007年,交通投資達到井噴式的511.1億元,位居全國首位。
據了解,30年間浙江省共完成投資超過3900億元,是1949~1978年完成投資量的930多倍。浙江省交通廳廳長郭劍彪說,浙江交通三十年間完成了質的嬗變,城鄉交通面貌發生翻天覆地變化,成為浙江改革開放最為突出的成就之一。
--公路通行能力倍增,瓶頸緩解。全省公路里程從1.86萬公里擴大到10.4萬公里,增長5.6倍,密度超過100公里/百平方公里,高級、次高級路面鋪裝率達到91.7%。
--高速公路從無到有,基本成網。從1991年的7公里,到2002年全省實現"四小時公路交通圈",今年年底預計可達3073公里,全省高速基本成網。
--港口建設大步邁進,崛起世界。1978年寧波北侖開始建設國內首個10萬噸級泊位,今年年底萬噸級以上泊位將達128個,寧波-舟山港實現一體化發展,貨物吞吐量今年將達5.2億噸,集裝箱吞吐量沖破1000萬標箱,成為世界級大港。
--農村交通面貌巨變,惠及三農。從機耕路到簡易公路再到鄉村康莊工程,等級公路通村率達到98%,農村客運班車通村率達90%。
-一的跨海長橋,西堠門大橋居同類型橋梁單跨長度世界第一。隧道增加近1000座,諸永高速公路括蒼山隧道長度為華東第一。
--航道全面改造提升,江海聯通。浙北航道網完成了大規模改造,高等級航道里程超過1100公里,杭甬運河改造工程基本通航,使千年京杭大運河連通大海。
--運輸生產持續增長,擔當重任。道路客運增長14倍,占到全社會總運量的94.6%;道路貨運增長47倍,直達發送全國各地。水路貨運增長10.8倍,船舶總運力增長105被,居全國省市區首位,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長108倍,全省90%以上的外貿貨物和大宗物資通過水運完成。
創業需要創新,創新推動創業。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始終是浙江交通這30年發展的強大動力所在、奪目亮點所在。
--創新交通發展思路,推動了浙江交通又好又快發展。改革開放之初,根據"先緩解,后適應"的方針,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開始提速。上世紀90年代初,依托"四自工程"政策,進一步加快發展速度。上世紀末期,確立"建設大交通,促進大發展"的戰略方針,實施"三八雙千"工程,2003年又實施交通"六大工程"。2006年以來,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兩創"總戰略,推進現代交通"三大建設",發展現代交通運輸業。
--創新行政管理體制,推動了交通部門職能轉變和管理服務水平提高。1981年開始推進政企職能分開,在上世紀90年代全省交通系統全面實現政企分開,并同步完成了交通企業改制,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不斷深化,政務公開、集中辦事、網上審批、民主評議等制度廣泛推行。尤其是近年來,交通部門職能進一步轉變,行業管理和服務水平顯著提高。
--創新投資建設體制,推動了交通基礎設施的大投入、大建設。一是積極推進交通投融資體制改革。1984年開始試行收取通行費,1992年出臺"四自工程"政策,積極拓寬投融資渠道,在全省掀起公路建設高潮。二是推進交通建設體制改革。打破以交通部門為主體的單一建設格局,逐步形成"統籌規劃、條塊結合、分層負責、聯合建設"建設體制。近年來又大力推行"一路一公司"的項目法人制和政府領導下的指揮部代建制。近年來大力推行建設市場誠信體系建設,從源頭上規范建設市場秩序。三是不斷深化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十五"期間推行以"兩合并、兩分開、一加快"為主要內容的公路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近年來又按照"統一領導、分級管理、以縣為主、鄉村配合"的要求,深化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制改革。
--創新運輸管理體制,推動了運輸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1983年開始逐步放開運輸市場,運力運量快速增長。90年代以后,著力提高運輸組織化程度。進入新世紀以來,積極發展農村客運和海上運輸,農村客運網絡化工作走在全國前列,海運運力總運力30年間增長了76倍。目前又開展了交通大物流建設,推動傳統運輸業向現代物流業轉型。
郭劍彪說,回顧30年的浙江交通改革發展史,是一幅浙江交通由瓶頸制約邁向基本適應的宏偉畫卷,是一部浙江交通人創業創新、團結拼搏的壯麗詩篇,波瀾壯闊,可歌可頌。
郭劍彪表示,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浙江交通已經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展望未來,浙江交通將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實施"兩創"總戰略,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宏偉目標,推進現代交通"三大建設"。一是著眼于發揮海洋資源優勢,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增強浙江的國際競爭能力,建設大港口。二是著眼于融入長三角、輻射周邊省,提高區域和城鄉發展協調性,增強浙江區域經濟實力,建設大路網。三是著眼于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增強浙江市場經濟活力,建設大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