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蘇州城市交通的前世今生

2009-10-9 11:1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改革開放30年 從公交1號線看蘇州行路變遷 
  蘇州公交1路這是一條古老的線路,從開通至今走過了整整56年的歷程,它的出現甚至比蘇州公共汽車公司成立的時間還要早上7年之久。 
  有人說1路車是蘇州交通由原始變為現代的見證者,有人說1路車是蘇州公交變遷的助力器,還有人說1路車的歷史也就是蘇州交通的歷史。 
  關于那個年代的故事說也說不完…… . 
  “公交先行”概念催生蘇州第一輛公交車 
  1952年的秋天,第三次蘇南地區城鄉物資交流大會即將在蘇州舉辦。這是蘇州第一次承辦大規模的盛會,但是當時的蘇州并沒有一輛公共交通運輸工具,那屆時該如何應對來自蘇南地區的大量人流,保證游客在蘇州市內通行的順暢呢? 
  “公交先行”這個現在被推崇、提倡的觀念當時就已經提出,發展城市的交通,首要就是發展公交車。于是,在時任市長王東年的決定下,一家私營公司——蘇加湖客運公司接受委托,開辦起蘇州市區公共汽車的客運業務。 
  1952年9月22日,公交1路車、2路車兩條線路正式開通。1路線從火車站出發,經北寺塔、臨頓路、舊學前、正山門、察院場、飲馬橋、三元坊,到達人民橋,全程4.718公里,票價0.20元。2路線從火車站出發從火車站出發,經錢萬里橋、新民橋、石路、養育巷口、察院廠、飲馬橋、三元坊到人民橋,全程7.759公里,票價0.20元。 
  在蘇州市公交公司政治工作處祝孝堅副處長出具的一份珍貴資料上記者看到這樣的記載,“9月22日至10月14日大會開會的22天期間,兩路公交車客運量達到249424人次,票款收入為19532.69元,平均每天收入近900元,最高一天的收入為1380元。” 
  交流會閉幕后,考慮到蘇州市區交通的需要,方便市民日常的生活,市政府批準蘇加湖客運公司由暫時性經營轉向經常性經營,并開辟出第三條線路——3路車。 
  從此,蘇州公共交通走出了日常運行的第一步。 
  30年間大變樣 
  蘇州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安全服務處處長方月劍是1路公交的老司機,從1972年到1982年十年間安全運輸,沒有一次事故,沒有一次糾紛這一直是方處長引以為豪的事。 
  “那時的馬路很窄很不好走!”在記者的采訪中方處長一直強調這點,他說這是他感觸最大的變化。 
  方處長回憶,那時的馬路車況十分復雜,從火車站到北寺塔是菱形的小石塊交錯拼成的馬路,從北寺塔過后是條石路。而且馬路是雙車道,十分窄小,夸張點說馬路兩邊房子里的居民只要伸下晾衣桿就能碰到對面的人了。公交車行駛起來真是太不好走了。特別是接架橋到三元坊的那段快慢不分的混合車道,交通事故往往就發生在這一段。 
  “路況最差的就要屬小石塊拼錯而成的馬路了,隨著車輛的增加,石塊越來越不平整,馬路上幾乎每天都能看到修路工人在一塊一塊的修整。因為路況的不好,車輛在行駛途中經常會拋錨,讓大家頭痛不已。” 
  “你在看看現在的馬路。”方處長說到,“柏油的馬路平整好走,行車途中絕對不會因為路況而發生什么事故,南門那邊是雙向8車道,2003年還開辟了公交汽車專用車道,現在的司機開起車來真是一路暢通無阻。” 
  除了道路,讓方處長感觸頗深的變化還有很多。信號燈、路燈、行車標志、站牌……幾十年間,蘇州的交通真是大變樣,他向記者娓娓道來。 
  “你知道手控的信號燈是什么樣的嗎?”被方處長這么一問,記者倒是傻了眼。方處長說,以前的交警并不是像現在這樣站在馬路上指揮交通,他們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控制紅綠燈。從火車站開過來一 路上有平門橋、接架橋、觀前、飲馬橋四個路口設有紅綠燈,不過都是人工控制,每天都會安排一個交警站在馬路邊,根據目測的車流量多少來決定是用紅燈還是綠燈。“哪里像現在,一切都有電腦控制,時間間隔控制的剛剛好,方便多了。”方處長感嘆道。 
  “還有路燈,你看現在蘇州夜晚的馬路多亮啊。他們的照度剛剛好,既不刺激駕駛員的眼睛,還能保證一定的照明度。以前我們晚班要到10點,晚上開車根本看不清楚路,開車要十分小心,駕駛員都是提心吊膽,生怕出個交通事故。” 
  “以前的馬路上根本是沒有指示標志的,交通混亂,事故多,現在蘇州的指示標志完全和國際化接軌,十分的規范。不管你在哪條馬路上,從哪條路來,下一條路是什么,周圍有什么旅游景點都標的一清二楚,就是外地人來了也不會迷路的。” 
  “站牌的變化是最大的了!以前哪有什么固定站臺啊,就是一根鐵桿子,插進人行道上的泥土地中,七搖八晃的,有牌子的地方就算是站臺了。那時最多的交通事故都是在汽車進站時,等車的人隨便亂站而導致的,因為這樣的事故頻發,他們還給這樣的事故起了個專有名詞叫“站風事故”。 
  你再看看現在的站臺,一個個造型別致,美觀實用,等車的人再也不怕遇到大風大雨的天氣無處可躲,而且這些漂亮的站臺也對城市環境的美化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說起過去和現在的交通,方處長顯得有些激動,一直停不下來,他說現在的交通真是好,無論是汽車的裝備還是交通的配套設施都更新了很多。經過了那個年代,你就知道開車有多么的不容易了。 
  不過那個時候車不多,從來不堵,從火車站到人民橋這5公里的路,只需要21分鐘,現在到是很難再遇到這樣的場景了。 
  彈指一揮,50余年間蘇州從一個沒有公交車的小城發展成現在擁有185條公交線路的大城市。路網建設縱橫交錯,東南西北4座高架圍繞將古城區和周邊牢牢相連,正在建設中的輕軌,即將開通的蘇通大橋,人民路北延工程和城區間快速交通,無一不彰顯著蘇州城市交通的飛速進步。在蘇州城市交通背景下的社會經濟和生活正發生著翻天覆地新變化。 
  蘇州公交大記事 
  1952年9月22日,公交1路車、2路車兩條線路正式開通。 
  1952年10月15日,增辟第三條線路,并調整了原2路車的行車路線。 
  1958年公交六條線路相繼開通。 
  1959年3月,政府批文成立蘇州市公共汽車公司。 
  1959年9月,蘇州市公共汽車公司正式成立,加上為了慶祝公司成立而開設的第7路公交車,七條線路全長40.42公里,營運車輛27部,職工226人,年行駛里程146萬公里,年客運量2049萬人次,營運收入達到了109萬元。 
  1995年10月,首條無人售票線9路開通。 
  2001年蘇州市內所有公交線路實行無人售票。 
  2003年蘇州公交開辟專用車道。 
  2008年7月1日,蘇州將開辟快速公交1號線,西起高新區新升新苑南,東至園區星塘街首末站,全線長約27公里。 
  一個城市交通是否人車暢流,基本上決定了這座城市是否宜居、是否舒適、是否能保持高效率地運行。今天起,《蘇州綜合交通規劃(2007-2020)》、《京滬高鐵蘇州站地區用地與交通規劃》、《市公交場站及公交主干線規劃(2008-2020)》等三大交通規劃在市規劃展示館公開展示,這三大蘇州遠期城市道路、城市軌道交通、城市公共交通的規劃引起了市民的極大關注,市民可以從中看到蘇州將來的交通會越來越便捷、通暢、快速,值得期盼。 
  城市快速干線呈“井字加環”形 
  相關規劃內容顯示,今后蘇州將形成以高速公路為骨架,以骨干公路為補充的公路網絡。全市27個中心鎮,上下高速公路的平均時間將縮短至10分鐘。其中,高速公路規劃成“一縱三橫一環六射四連”的網絡布局,“十一五”期末高速公路里程將達到523公里,2020年將達到670公里。骨干公路中,將規劃312國道向北移出城區,同時完成227省道、318國道、204國道等的改線工作。 
  而城市規劃快速路,將呈現“井字加環”的形態。其中,東環路、西環路及其南北延伸線和北環路、南環路及其東西延伸線,構成了井字形快速路骨架;星華街、春申湖路、金楓路、越湖路、尹山大橋和東方大道,共同構成了環形快速路骨架。 
  從而,蘇州城市形成以快速路這一結構性主干路為骨架,一般主干路、次干路為補充,功能分明、等級合理的規劃道路網。其中,規劃快速路系統總規模為227公里,結構性主干道總規模為210公里。 
  輕軌1號線24個站 可方便進出 
  昨天公示的規劃中,輕軌1號線運營時使用的24個車站名稱尤為引人關注。其從西到東分別為:木瀆站、金楓路站、汾湖路站、竹園路站、蘇州樂園站、塔園路站、濱河路站、西環路站、桐涇北路站、廣濟南路站、養育巷站、樂橋站、臨頓路站、蘇州大學站、東環路站、中央公園站、星海街站、金雞湖西站、科文會展中心站、時代廣場站、園區管委會站、南施街站、星塘街站和鐘南街站。 
  與設計時的暫定名相比,不少站點的名稱發生了變化。其中,“玉山公園站”改為“竹園路站”,“三元村站”改為“西環路站”,“桐涇路站”改為“桐涇北路站”,“廣濟路站”改為“廣濟南路站”,“人民路站”改為“樂橋站”,“倉街站”改為“蘇州大學站”,“星明街站”改為“中央公園站”,“星港街站”改為“金雞湖西站”,“會展中心站”改為“科文會展中心站”,“華池街站”改為“時代廣場站”,“星湖街站”改為“園區管委會站”。公示現場的許多市民認為,此次公示的站名比暫定名更科學,讓人理解起來更清晰、準確。 
  據悉,公示期間,市民還可以就名稱問題,向蘇州軌道交通有限公司提出建議。公示結果符合相關條件后,輕軌1號線的正式名稱將最終確定。 
  記者注意到,輕軌1號線相關站點附近,都充分考慮到了人員快速、方便疏散,以及公交線路的銜接問題。 
  通過輕軌2號線搭乘高鐵、火車很方便 
  南北向的輕軌2號線,將設高架站5座、地下站17座,平均站間間距為1.2公里。其中,北端的高鐵站站,也是京滬高鐵蘇州站的銜接車站,位于高鐵站的北廣場。火車站站,則是軌道交通2號線和4號線的換乘車站,位于火車站的北廣場;該站共有地下三層,其中,地下一層為2號線站廳層,地下二層為2號線站臺和4號線站廳層,地下三層為4號線站臺層。南部的寶帶西路站,是軌道交通2、3號線的換乘站,位于寶帶西路和盤蠡路的十字路口。 
  市區及周邊設167個大型社會公共停車場 
  根據規劃,市區及周邊將設167個大型社會公共停車場,約1950個車位,從而減少因尋找停車位而產生的交通量,避免對動態交通的干擾。其中,有的停車場在輕軌站附近,也有的在高鐵站、火車站和汽車站附近,從而方便市民停車后通過公共交通工具換乘。 
  高鐵站外“三環”疏導交通量 
  據了解,蘇州高鐵站附近總體將形成“十字軸、一核、兩區”的空間結構。其中,“十字軸”為以高鐵站為中心,規劃南北向公共設施和景觀發展軸線。“一核”為高鐵站交通樞紐核。“兩區”為圍繞交通樞紐核的核心區和西部的綜合功能區。 
  此外,高鐵站規劃區還將構筑三環,逐級疏導交通量。其中外環由太陽路、陽澄路、太東路和相城大道組成;中環為兩橫一縱,即富樂路和富臨路組成的兩橫,民晶路組成的一縱。而內環則由高鐵站樞紐核廣場四周的主干道組成,即富蘇路、民凌路、富臨路、民二路,作為站前公交、出租、社會車輛的進出組織分流環。 
  市區規劃58個公交換乘樞紐、8條公交快線 
  為了進一步方便普通老百姓的公交出行需求,根據規劃,市區將設58個公交換乘樞紐,共分3大類、6小類。其中,對外交通樞紐11個,軌道換乘樞紐32個,地面公交換乘樞紐15個。軌道換乘樞紐中分為綜合軌道換乘樞紐3個,一般軌道換乘樞紐29個;而地面公交換乘樞紐中,5個為區域間換乘樞紐,10個為客流集散樞紐。此外,市區還規劃有173個公交首末站。為了方便市民快速前往目的地,市區還規劃8條公交快線,快速溝通主要對外樞紐和組團。 
  為了進一步優化公交線路,我市還規劃有36條公交主干線。其中,10條為橫向主干線,11條為縱向主干線,還有5條為環形主干線。為了提高公交線路的運行效率,市區還規劃有31條、總長度達315公里的公交專用道。 
  對于火車站等16個近期建設的重要公交換乘樞紐,相關規劃中還對周邊的公交線網進行優化。從而拓展公交的通達深度、減少重復系數,支撐站點的功能發揮,構筑起以樞紐為重要節點、分層分級的公交線網體系。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