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將推出粵西振興規劃
2009-10-9 9:1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粵西正成為廣東走向西南的門戶。
9月24日-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率隊在粵西四市進行了為期5天的現場會。這是繼今年4月下旬廣東決策層在珠三角九市現場會和6月份粵東四市行之后的第三次現場會。
廣東省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一洋告訴本報,這一次粵西四市現場會,主要以考察落實“雙轉移”和“三促進一保持”為主。而在保增長的背景下,在廣東區域經濟布局中,粵西地區重型化之路已經明顯。
“粵西地區有著自身臨港方面的優勢,同時也會得到省委、省政府政策上的傾斜。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粵西地區的發展將會很迅速。”汪一洋表示。
龍頭湛江
“粵西在廣東與北部灣乃至東盟的對接上,有著天然的優勢。今后在這個功能定位中,還會加強。”廣東省社科院宏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成建三對本報表示。
實際上,粵西處在大珠三角經濟圈、環北部灣經濟圈的結合部。以粵西最重要的港口——湛江港為例,該港是中國大陸與東南亞、歐洲、大洋洲、非洲海上行程最短的重要口岸。
但是,目前粵西地區經濟整體發展水平并不高。“雖然粵西地區在廣東四大板塊來說,經濟總量僅排在珠三角的后面,處在第二位,但是從人均來看,只有全省的一半,區域競爭力還比較低。”成建三分析,因此需要一個主心骨來促進資源在粵西內部進行優化配置,同時起到帶頭作用。
這意味著粵西地區的振興,需要龍頭帶動。
“湛江在粵西地區各市中區位優勢明顯、港口條件突出、城市基礎較好、綜合實力較強,有條件擔負起在促進粵西地區振興發展中發揮龍頭作用的歷史重任。”成建三說。
特別是環北部灣經濟區、西部大開發的繼續推進,以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提速,意味著處在廣東最西端的湛江擁有更寬闊的輻射腹地。“這為湛江發揮貿易大港和大西南出海主通道的作用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成建三說。
汪一洋分析,“湛江在全力保增長、做大經濟總量的同時,也需要進一步做強自身的優勢。”而這個優勢,就在其港口上。
在該次現場會上,汪洋對湛江提出的要求中,其一便是打造區域性航運中心和物流中心。規劃建設好環雷州半島沿海港口群,完善以公路、鐵路建設為重點的港口集疏運體系,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專業高效的港口體系。
此前,湛江方面就建議建立西南港口群戰略聯盟,構建合作機制,細分貿易市場,提升西南港口群合作層次,促進西南港口群競合關系的形成。
汪洋再次表示,要加強與大西南、北部灣區域合作,通過廣東、廣西、海南“三省(區)聯動”,形成以湛江遠洋門戶為龍頭的北部灣組合港群,帶動區域經濟實現跨越發展;拓展與東盟的合作,鼓勵優勢企業到東盟開展資源開發、農產品種植加工和水產品養殖加工合作。
大項目拉動
與粵東之行類似的是,此次現場會上,大項目帶動再次被得到了強調。
“與民營經濟相比,大項目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更大。但關鍵是做好產業中下游相關企業的引進、延伸。”汪一洋解釋。
“粵西地區發展大項目,其優勢在于擁有1600多公里海岸線,占了全省1/2,全國1/10;另外便是深水港。”成建三分析,比如,湛江港擁有亞洲最深的30萬噸級人工航道、30萬噸級陸岸油碼頭及華南地區最大的25萬噸級鐵礦石碼頭,對原料進出口需求高的鋼鐵、石化項目構成了重要支撐。
以湛江為例,成表示,湛江現在主要依托鋼鐵、石化這兩個大項目,打造鋼鐵、石化和臨港重化基地,在三大基地帶動之下,形成了該市的產業體系。
按規劃,湛江鋼鐵基地建設規模為鐵920萬噸,鋼1000萬噸,鋼材940萬噸,計劃投資近700億元,可拉動上下游產業投資超過1000億元。
另一個巨無霸——中科廣東煉化一體化合資項目總投資90億美元,建成后形成1500萬噸煉油能力,可為下游年產100萬噸乙烯和其他精細化工產品,每年可增加約650億元的工業產值。
湛江市發改委人士告訴本報,湛江正在大力推進湛江鋼鐵項目前期工作,中科煉化項目也開始進入前期核準階段,目前省已經邀請了專家進行鋼鐵石化循環經濟產業鏈和石化產業鏈規劃,項目環評和可研工作也已正式啟動。
“除了湛江之外,產業重型化之路也是粵西其它城市的發展路徑。”成建三說。
比如,同為粵西城市的茂名,擁有一個煉油能力達1350萬噸的石化基地,改擴建后,煉化能力更將達到2550萬噸;陽江600萬千瓦核電機項目,亦在緊鑼密鼓地籌建之中。
“與粵東相比,粵西的大項目中,央企等大企業比較多。從近期看,粵東應該發展比較快;但是從遠期看,粵西的發展后勁更大。”成建三說。
粵西振興規劃將出
本報記者獲悉,《廣東省委省政府關于促進粵西地區振興發展的指導意見》正在完善中,將在第四季度出臺。
按照廣東粵西振興的思路,把粵西建設成為廣東重化工業基地、現代物流基地、循環經濟示范和現代農業示范區、統籌城鄉發展示范區,廣東參與環北部灣地區、大西南地區以及東盟合作發展的門戶和橋頭堡,支撐廣東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城鎮群、沿海經濟帶和新的經濟增長極。
在這樣的思路下,廣東將推出具體的扶持政策,如省財政設立粵西現代產業發展引導資金,支持粵西各市建設高級技工學校,支持粵西地區開展廢棄鹽田、礦區土地復墾和“三舊”改造,適度增加建設用地指標,支持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等。
這個規劃,是廣東決策層站在廣東全局的角度進行的安排。
今年1月份,國務院出臺了珠三角規劃綱要。“這份綱要名義上說的是珠三角,其實是立足于廣東全省的范圍來定的。”汪一洋告訴本報,綱要本身,就承擔著帶動東西北、促進東西北地區發展的重任。
汪一洋介紹,在這一份統領全省的綱要下,省里認為有必要再針對粵東、粵西和粵北三地繼續出臺局部性的振興規劃。
而值得注意的是,8月26日《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粵東地區實現“五年大變化”的指導意見》正式出臺。
在整個現場會上,汪洋對粵西寄于厚望。他表示,粵西地區是廣東參與西部大開發、北部灣經濟區建設乃至東盟合作的“橋頭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