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從“加快發展”到“贏得尊重” 中原奮起正當時

2009-10-6 1:0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輝煌60年,盛世一甲子。伴隨祖國一起成長,中原大地“天翻地覆慨而慷”,換了人間,變了模樣! 
  實現中原崛起,重鑄中原輝煌,一代代中原兒女為之魂牽夢縈、不懈奮斗。從1990年省五次黨代會提出“團結奮進,振興河南”指導思想,到2003年省委七屆五次全會提出“奮力實現中原崛起”戰略目標,再到2006年省八次黨代會提出“加快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跨越,加快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跨越”,河南成功實現了由傳統農業省份向全國重要經濟大省、新興工業大省和有影響的文化大省的轉變。中原崛起的“圓夢”之路步伐鏗鏘!
  從“一窮二白”到“舉足輕重”
  ——這是一個重要經濟大省
  新中國成立之初的河南,國民經濟基礎“一窮二白”。如今的河南,已經成為全國重要經濟大省:經濟總量大了,2008年實現生產總值18407。78億元,居中西部地區首位、連續5年居全國第五位;經濟實力強了,據2008年統計,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居中部第一,財政支出居中部第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居中部第一;地方經濟底氣足了,2009年在中部六省百強縣中,河南占40個……
  河南是全國第一人口大省、第一勞動力輸出大省,有力地支持了兄弟省市區的經濟建設,為“中國制造”源源不斷走向世界貢獻了最可貴的人口紅利。
  河南是中國之中。中原通,則中國通。改革開放以來,河南交通運輸樞紐地位進一步提升,鐵路密度居全國前列,高速公路里程居全國第一,國際國內近百條航線,還有全國光纜干線的“四縱四橫”……巨大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在這里匯集,彰顯著重要經濟大省的恢弘氣魄。
  從“水旱蝗湯”到“國人廚房”
  ——這是第一糧食生產大省
  當年以“水旱蝗湯”出名的河南,如今已成為全國第一糧食生產大省。河南糧食產量連續3年穩定在1000億斤以上,連續5年創歷史新高,連續8年居全國首位,每年糧食增量占全國的1/3強。
  這是河南人的驕傲和光榮:用占全國1/16的耕地生產了全國1/10以上的糧食,養活了占全國1/13的人口,同時每年還輸出原糧及制成品300億斤。在國際糧價上漲、糧食危機陰影籠罩全球的特殊形勢下,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特殊貢獻。
  河南還成為當之無愧的“國人廚房”:食品工業成為全省第一大支柱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居全國第二。今天,每個河南人都可以如數家珍:全國每10個速凍湯圓就有6個產自河南、每10根火腿腸就有5根產自河南、每10包快餐面就有3包產自河南……
  從“手工作坊”到“中國500強”
  ——這是一個新興工業大省
  新中國成立之初的河南,工業企業幾乎都是手工作坊和工場。
  歷屆省委、省政府向著“建設工業大省”的目標努力奮斗。到“十五”末,一個新興工業大省的河南已經嶄露頭角:工業總量大了,2008年工業增加值達9546億元,居全國第五位;盈利水平高了,2008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居全國第三位。
  沃野千里的中原腹地,全國重要的食品工業基地、能源工業基地、有色工業基地藏龍臥虎;食品、有色金屬、化工、汽車及零部件、裝備制造業、紡織服裝六大支柱產業筋骨強壯。
  在市場經濟中搏風擊浪,一批現代化大企業顯露崢嶸:2008年,宇通集團、雙匯集團、華英禽業、金龍銅管、黃河旋風等成為國內行業“排頭兵”,永煤集團、平煤集團等16家企業入圍“中國企業500強”。
  從《朝陽溝》到《風中少林》
  ——這是一個有影響的文化大省
  河南地上文物、館藏文物均居全國第一。但是,新中國成立以后很長一段時期,豐富的文化資源仍是深埋于地下。唱腔蒼涼的豫劇幾成中原文化代名詞,1963年被拍成電影的現代豫劇《朝陽溝》令人品味至今。
  最近5年,河南迅速發展成為全國有影響的文化大省,文化產業增加值不到3年翻了兩番還多。“中原文化行”系列活動,在沿海、在港澳、在海外勁吹“河南風”;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國際華商文化節、國際老子文化節等重大品牌節會好戲連臺,中原文化活力陡增。
  如果說新創豫劇《程嬰救孤》、《村官李天成》延續了古老豫劇賁張的血脈,那么大型原創舞劇《風中少林》則展現了河南人推陳出新的深厚功力;從清幽高遠的《禪宗少林·音樂大典》到如夢似幻的《大宋·東京夢華》等大型實景演出,人們目不暇接地看到了中原文化的新生。
  還有,河南藝術中心建成啟用,結束了河南沒有國際一流大型專業劇院和專業音樂廳的歷史;中國文字博物館等12個重點文化項目相繼開建、落成,龍門石窟、安陽殷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體現了當代河南人高度的文化自覺。
  從“加快發展”到“贏得尊重”
  ——這是一個科學發展的大省
  用發展贏得尊重,近1億河南人靠的是在中原崛起歷史進程中練內功、強素質、樹形象。
  城鄉面貌變化巨大,日新月異。廣袤的中原大地,坐落著“稻花香里說豐年”的淳樸鄉村,哺育出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中原城市群”;河南人的腰包鼓了,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國的位次由1986年的第二十八位上升到2008年的第十六位,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982年的第二十九位上升到2008年的第十七位;開放、開明、開通的新河南吸引住了“老外”的眼球,國際旅游小姐組織總部落戶鄭州。
  經濟社會良性互動,社會事業長足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河南進一步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實現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跨越;醫療衛生條件大幅改善,全省醫院床位總數居全國第一位,提前3年實現了“新農合”農村人口全覆蓋;生態環境質量明顯好轉,2008年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標率達到89。3%。
  物質生活進步了,河南人的文明素質也在不斷提高,用真情一次又一次感動中國:大孝至愛的謝延信、帶著妹妹去上學的洪戰輝、在抗震救災中勞累過度而光榮犧牲的戰士武文斌,還有遍布全國、人數眾多的河南籍農民工,以特有的勤勞、厚實、誠懇和善良贏得尊重。
  60年來發生在中原大地上的滄桑巨變,不過是新中國輝煌成就的一個縮影。展望未來,河南人民激情滿懷,省委、省政府進一步明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原崛起的奮斗目標。一個科學發展的新河南將屹立在神州大地!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