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五個一”再造規模新優勢

2009-10-6 1:0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加快經濟轉型升級,張家港明確提出,“學沙鋼、上規模、促轉型”,到2012年,重點培育銷售收入超2000億元的企業1家,超100億元的10家,工業銷售實現翻番,達到近8000億元——

    □本報記者 陸曉華 王樂飛

    沙鋼躋身世界500強,樹起了張家港規模經濟發展的新標桿。當前,全市上下“加快經濟轉型升級、促進新興產業發展”的新征程已經啟動,以規模經濟著稱的張家港市,將如何爭創發展新優勢?

    該市的回答是:“學沙鋼、上規模、促轉型”,重點培育規模企業“五個一”:即到2012年培育銷售收入超2000億元的企業1家,超100億元的10家,超50億元的10家,超30億元的10家,超10億元的100家。“未來三年,這些目標全部實現后,張家港工業銷售收入可以實現翻一番,達到近8000億元”,張家港市委書記黃欽說。

    優勢 10大企業集團占據半壁江山

    規模經濟是張家港的區域經濟特色,沙鋼躋身世界500強就是發展規模經濟結出的碩果。

    上世紀90年代,張家港就走上了規模經濟之路,通過市場、企業、政府互融聯動,成功打造了以沙鋼為代表的一批強力支撐發展大業的規模骨干企業。統計數據顯示,在張家港規模以上企業中,有10億—500億元的企業32家,去年銷售收入達1256億元,占該市總量的34%。尤其是以沙鋼為龍頭的十大企業集團,去年產品銷售收入、利稅和利潤,分別占張家港全市總量的48.1%、64.1%和69.1%。

    規模是張家港的傳統優勢,而這種優勢更是在金融危機中表現出了強大底氣。十大企業集團效益增長總體高于張家港全市水平,特別是沙鋼,去年實現銷售收入1452億元,利稅148億元,實現了挺進“世界500強”的戰略目標。今年1至8月,沙鋼實現銷售收入852億元,在全國鋼鐵企業效益大面積下滑、產品出口嚴重受阻的情況下,實現利稅40億元,其中利潤24億元,出口創匯2.22億美元,企業生產經營保持了產量同比持平、效益逐月向上提升、產銷基本平衡的發展態勢。

    黃欽說,規模是什么?就是做大做強;做大做強又為了什么?就是增強競爭力,能抵御更多、更大風險。

    沙鋼的發展歷程,昭示了張家港工業經濟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是廣大工業企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不可多得的好教材。沙鋼不僅敢于提出目標,更善于實現目標。當一個階段目標實現在即,一個更新更大的階段目標隨即提上日程。而且,每一個項目都做到了投入進程比預期快、投入資金比預期省、投入效益比預期好。

    創新 確定“五個一”和八大目標
    張家港的規模經濟已站上了一定高度,而要搶占新一輪產業競爭新高地,仍需發揮好規模效益,創出創新型規模經濟新優勢。

    同時,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全球性行業“洗牌”,也使產品越來越集中到兩類企業:一類是有實力最大限度壓縮成本的企業,另一類是有實力源源不斷開發新品的企業,而這兩類企業都較早實施轉型并具備相當的規模。

    優勢是創新的基礎,創新使優勢更優更強。在蘇州“加快經濟轉型升級、促進新興產業發展”動員大會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發展創新型經濟要做到“四個并舉”,其中之一就是堅持發展新興產業與提升傳統產業并舉,要打造百億企業集團、千億產業集群。

    張家港提出的“學沙鋼、上規模、促轉型”總體發展戰略,確定了到2012年在企業規模、功能布局、產業結構、產業水平、創新能力、品牌建設、企業上市、節能減排八個方面的具體目標。一個個數字,排列出港城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圖譜。

    重頭是培育規模企業“五個一”工程,還有突出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和裝備制造三大產業,優特鋼材、重型壓力裝備、新型紡織品、有機硅、糧油深加工、現代物流六大產業基地,分別形成1500億元、4200億元年銷售規模;工業投入四年累計達到90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35%;全部工業總產值達到7200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100億元,工業增加值1650億元,實現利稅、利潤總額分別達到450億元和280億元等。

    黃欽表示,提出這些目標,就是要在科學發展觀引領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保增長、調結構、抓創新為主線,以調高、調優、調強為基本取向,切實加快傳統產業高新化、傳統產品高端化、高新技術產業化步伐,進一步形成特色鮮明、布局合理、開放包容、環保高效的現代產業體系。

    理念 以“上規模”促進“快轉型”,以“轉好型”推動“上規模”

    “學沙鋼、上規模、促轉型”,為張家港下一輪發展定下了基調。但更為關鍵的是怎么學?對此,張家港的政府和企業都有著清醒認識。

    黃欽說,“學沙鋼、上規模、促轉型”,不是簡單地“唯規模是舉、唯規模為上”,也并非單純地“為轉型而轉型”,而是以發展創新型經濟為導向,以“上規模”促進“快轉型”,以“轉好型”推動“上規模”,不斷調大總量、調強存量、調優增量,以量的擴張實現質的提升。“我們要上的規模是能使各類生產要素更好地向優秀企業集中、向行業骨干企業集聚,真正大而強、大而優、大而久的規模;是能充分釋放現實生產力,最佳經濟效益和最佳社會效益并舉的規模;是能使眾多不同層級企業聚合在同一產業鏈上抱團打天下的產業集群規模。 ”

    同時,張家港將從資金、人才、土地等多方面提供切實的保障。僅培育規模企業“五個一”,投入資金和配套資金就將超過2000億元。同時,張家港還將設立總額為10億元的新興產業投資資金。進一步營造更加寬松的“引才”氛圍和更加優越的“留才”環境,對帶重大突破性項目的,將采取一事一議、特事特辦的優惠措施。

    廣大港城企業更是在沙鋼的成功經驗中不斷汲取營養。

    作為全球胺類化學品產銷量第三位的精細化工產品生產廠家、江蘇飛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國際金融危機中表現搶眼,今年1-8月,銷售和利稅總額同比分別增長11%和18%。在“沙鋼精神”的激勵感召下,飛翔化工明確了“2012年銷售收入超50億元”的發展目標,并確立了“未來發展超百億元”的遠景規劃。公司首席執行官李季說:“沙鋼最值得我們學習的是為企業發展制定一個明確的目標,這個目標要具體到每年的目標,每五年的目標,和打造百年老店的目標,并通過科技研發、品牌建設、產品結構、人才培養等方面加以實現。 ”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