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交通的發展:十橋飛架 古渡沉寂
2009-10-5 19:4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黃河將寧夏平原分為東西兩半,在新中成立后的很長時期內,兩大板塊依然靠渡船等工具擺渡聯系。現在10座雄偉的公路大橋橫跨寧夏黃河兩岸,天塹變通途,一個個古老渡口隨之沉寂。
來到中衛市黃河岸邊的一處古渡口——大板灣渡口,眼前呈現出“野渡無人舟自橫”的冷清:黃河水緩緩地由南向北流去,一艘大型渡船靜靜地泊靠在河岸邊,正等待著乘客前來光顧,而不遠處的中衛黃河大橋上,則是汽車如梭,一派繁忙景象。
冷清的又豈止是大板灣渡口。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寧夏黃河岸邊有大大小小數百個渡口,這些年都失去了昔日商旅爭渡的繁榮景象,有的甚至已經變成了文人墨客憑吊的歷史古跡。替代這些古渡口的,正是一座座彩虹般飛架黃河兩岸的公路大橋。
黃河寧夏段全長397公里,1970年,位居青銅峽市境內的葉盛黃河大橋建成通車,從此結束了黃河寧夏段沒有公路橋梁的歷史。改革開放以后,自治區在國家支持下優先發展交通運輸業,迅速建成了中寧、石嘴山和銀川等9座黃河公路大橋,全區國道省道全部實現了“改渡為橋”。目前,寧夏黃河段平均每39.7公里就有一座公路大橋,公路橋密度居黃河流經省區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