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深港口岸無縫對接通關能力提升

2009-10-30 20:2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昨日上午,香港老板黃先生經深圳灣口岸入境,到深圳寶安區自己工廠去落實一批新訂單的生產。在“一地兩檢”的深圳灣口岸,他從香港出境到深圳入境的驗放時間,還不到5分鐘。他深有感觸地告訴記者,深港之間的通關口岸越來越多,過關越來越便利。 
事實上,隨著深港合作的進一步推進,兩地自東向西已經構筑了沙頭角、文錦渡、羅湖、皇崗、福田、深圳灣等一線陸路口岸無縫對接的便利通關設置,兩地因此得以實現了東進東出、西進西出的大通關格局,每天經兩地陸路口岸通行的人流物流,放大了香港作為國際大都市對內地的輻射力,同時也讓深圳通過香港進一步走向國際。
跨境設施建設打通深港經脈
深港口岸通關的物流、客流連年大幅度增長。目前,平均每天通關的客流達45萬多人次,車輛4萬多輛次,經深圳口岸出入境旅客和車輛分別占到全國的50%和80%以上。
兩地日益增加的人流、車流,香港的城市影響力和城市功能得以“放大”外延。
沿著深圳灣逶迤不絕的濱海長廊,這些天來成為游客、市民們拍照留念的勝地——萬千鏡頭捕捉的是不遠處雄偉中不失輕盈的西部通道跨海大橋。
深圳灣大橋已經是一道橫跨深港兩地的地標性風景。這條在2007年7月1日通車的港深第四條跨境公路大橋,為香港往來珠三角增加了每天80000輛次的行車容量。
目前,深圳灣口岸在深港之間發揮了巨大作用,大大紓緩深港跨境交通瓶頸,推動深港兩地在金融、物流和旅游業的發展,促進了香港與珠三角地區的進一步融合。
“西部通道是近年來深圳投入巨資大規模建設跨境基礎設施的其中一個代表作。”深圳市口岸辦主任曹紹業說,香港回歸以后,深港間人員交流和貨物往來比以前更加密切,口岸上的人流、物流越來越頻密,這給本來已經飽和的深港口岸帶來了新的壓力。
2002年底,國務院八個部委聯合組成調研組,來深圳就粵港兩地的跨境設施建設和口岸合作進行專題調研,經過與香港特區政府有關部門的磋商,最后形成了加快建設深圳灣西部通道、福田口岸,改造羅湖口岸人行天橋,在皇崗-落馬洲口岸和沙頭角口岸各新建一座公路橋的提議。
深圳將這五大工程列為全市重點項目,全力推進。僅僅兩年時間,2005年1月19日,皇崗-落馬洲口岸第二公路橋、沙頭角口岸第二公路橋和羅湖橋改造工程就正式投入使用。
與此同時,福田口岸2007年8月15日如期開通。至此,五大跨境工程全部完成。
“這五大跨境工程的建成使用,是深圳貫徹中央對港工作方針、落實深港合作交出的一份精彩答卷。”曹紹業如此評價。
更重要的是,五大跨境工程的完成,進一步打通了深港物流人流經脈,為兩地全方位合作打下了堅實硬件保障。

深港半小時生活圈漸成
“深圳灣、福田兩大新口岸,無論是通關設計能力,還是硬件設施建設,都是超前的。”市口岸辦負責人說,深圳灣口岸是以貨運為主的現代化公路口岸,福田口岸則是無縫連接兩地地鐵和輕軌的旅檢口岸。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灣口岸是全國首個“一地兩檢”口岸,是深港西部通道開通后口岸通關的一大亮點和突破。所謂“一地兩檢”,就是指深港雙方口岸檢驗單位在同一個地點,按各自的檢驗標準,對出入境人員、交通工具和貨物實行聯合檢查,通俗地說就是深港同在一片屋檐下,車輛和旅客只停靠一次就能通過深港兩地口岸。據測算,旅客按照這種模式通關,可比在其他口岸的通關時間縮短5至10分鐘。
兩地口岸部門均在深圳灣口岸布下了重要資源。深圳海關在貨運通道設置了自動核放系統和大型X光機,邊檢部門設置了“快捷通”和旅客自助通關系統,檢驗檢疫設置了紅外測溫和負壓隔離室。現代化的設備,令深圳灣口岸通關更加快捷。
而福田口岸帶給兩地的便利不言而喻。該口岸是深圳福田區裕亨路新建的一個與深圳地鐵4號線皇崗站合二為一、以軌道接駁為主的專用旅檢口岸。該口岸由人行通道橋和旅檢大樓組成,口岸聯檢樓一層與地鐵皇崗站相連,旅客乘坐深圳地鐵4號線可直達福田口岸聯檢大樓內。從大樓內再乘電梯到三樓出境大廳,經查驗后從通道橋自動步梯到達香港落馬洲入境處,辦完過境手續即可乘坐香港九廣鐵路落馬洲——上水支線輕軌列車。經測算,旅客可從深圳中心區全程乘坐軌道交通抵達香港市區,算上辦理出入境手續的時間,全程也只需要半個小時。
“兩大新口岸大大提高了深港口岸的通關能力。”據透露,按照通關設計能力,深圳灣口岸設計日車輛通過能力為5.86萬輛,其中貨車4.32萬輛次/日、小汽車1.39萬輛次/日、大客車0.15萬輛次/日,過境旅客6萬人次。福田口岸分上下兩層通道,日設計通關能力為25萬人次。
“一地兩檢”模式帶動了出入境旅客和車輛逐年猛增,在深港合作中起到重要助推作用。深圳灣口岸分流作用凸顯。據統計,深圳灣口岸開通兩年來,共驗放車輛403萬輛次,旅客2855萬人次。深圳灣口岸出入境旅客從2007年的日均2.2萬余人次增長到目前的日均5.6萬余人次,最高峰達到8.7萬余人次;出入境車輛也從最初的日均1500余輛次,到當前的日均7400余輛次,最高峰達到9100余輛次。
大通關帶動區域合作更加緊密
目前,深港之間自東向西形成了沙頭角、文錦渡、羅湖、皇崗、福田、深圳灣、蛇口、機場等陸海空俱全的通關布局。“兩地東進東出、西進西出的大通關格局,令兩地人流物流更加便利,兩地更高合作也將由口岸這一紐帶變得更加深入。”
“深港雙方目前正在積極推進新口岸的規劃和建設。”據透露,在“十一五”規劃中,深圳將配合香港城市的長遠發展策略,推動共同制定口岸及邊境合作發展規劃,5年建設7個口岸,使深港之間的口岸達到10多個。其中,蓮塘口岸正在規劃中,該口岸將使深圳東部及惠州一帶車輛通行更加便利。
“口岸通關能力的提升,將帶動區域合作更加緊密。”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有關負責人表示,深港口岸已經邁出了實質性的合作,當所有規劃中的新口岸建成后,兩地將會實現客流、貨流的“東進東出、中進中出、西進西出”。香港通過深圳行經珠三角、走向全國的路徑,將暢通無阻;而內地貨物和人員通過深圳走向香港進而走向世界的步伐,將變得更加輕盈。(記者 吳德群 通訊員 曹菲 王堯)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