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業發展動力強勁
2009-10-30 13:5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今年初,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物流業調整振興規劃》。此項利好政策的出臺,體現了物流行業在國民經濟中舉足輕重的地位,也為物流業帶來了更多市場機會。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進程不斷加快,物流業也因此獲得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增值功能,中國的物流業也已經進入了一個理性、務實和快速發展的新階段。隨著今年初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國物流行業正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將迎來巨大的市場機會。
中國制造一定需要中國服務來支撐,要通過發展服務業來提高GDP。中國物流總額與國內生產總值相比的物流需求系數,已由2006年的2.8提高到2007年的3.2,這表明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對現代物流業需求呈繼續增大的趨勢。
在巨大市場需求和宏觀經濟政策的積極推動下,物流業已經發展成為我國國民經濟體系中的重要產業之一。雖然從2008年開始爆發的經濟下行危機對國內物流行業的發展帶來不可避免的影響,國內物流市場呈現出兩派景象,一方面是眾多中小物流企業存亡未定,企業的物流需求受到重創;另一方面依然有物流企業業績和企業物流外包業務的增長,同時,“物流業務社會化、業務運作專業化、操作技術信息化、行業參數標準化”成為《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指導下整個物流行業市場的發展方向。
物流的發展速度是與GDP的發展速度成正比,尤其是與第二、第三產業創造的GDP成正比的。2007~2008年上半年,中國物流業持續快速發展,物流需求規模進一步擴大;增加值較快增長,物流總費用增速加快,與GDP比率穩步上升。
作為“2009亞洲國際物流技術與運輸系統展覽會”的同期活動之一,日前舉行的“2009亞洲物流信息化國際峰會”上,許多相關信息也引起了業內的高度關注。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戴定一說,“物流振興規劃出臺之后,不少人覺得很意外。其實,我認為這是對中國制造的發展道路的一種反思。”他認為,專業類物流服務的發展空間很大,對國民經濟的貢獻最直接。今后應該把專業類物流服務其他九大產業振興規劃的部署結合起來,使得這些產業在物流上的提高能夠落實。
在戴定一看來,《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不僅使物流業受到空前重視,也為物流信息化市場帶來了更多機會。一方面,各類物流信息平臺的建設快速推進;另一方面,專業物流、供應鏈的信息化解決方案也獲得了發展,并使得冷鏈物流、危化品物流、汽車物流等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
許多業內人士也紛紛認為,在十大重點產業中,物流業的發展相對滯后。對于整個行業而言,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統是提供優質物流服務和經營創新的有力工具。
上海博科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顧問王頤中表示,由于缺乏一體化的應用服務信息系統,大多數物流應用系統呈現“孤島”現象。未來中國物流行業應按照標準化、一體化、精細化、量化、智能化和優化的要求,打造物流管理信息系統,并通過有效整合和優化社會資源,推動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建設。
2009年的物流市場總需求隨著經濟的復蘇而增長,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中國的產業結構隨著國家產業振興規劃的落實將會以較快的速度升級,而產業結構的變化必然會增加對物流的需求。同時,相關產業的發展也將刺激物流需求規模增大,物流需求量大的產業的快速增長態勢,會造成全社會物流需求總規模的進一步增速擴大。
戴定一分析認為,未來的物流體系應該是一個立體的架構,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層。底層是一些基礎設施,包括交通運輸設施、港口,也包括一些軟環境;中間一層是要把通用類的服務經過整合搭建若干平臺,包括鐵路運輸、公路運輸,也包括快遞等等。在這個平臺之上搭建越來越多的專業服務體系,這些專業服務體系的核心競爭力是做各種各樣的專業方案,幫助制造業、農業、商貿業改造運作模式,而把其中相對標準化的作業外包給第二層的平臺,如果是運輸的作業就交給運輸公司,如果是倉儲作業就交給倉儲公司;而第三層就是做整體的整合方案和控制。
總體看來,在《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推動和物流行業市場自身發展的雙重作用下,2009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預計將達到100萬億元,其中,物流供應鏈軟件行業將伴隨著物流的發展而保持高增長的態勢,在2010年將超過21億元的市場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