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鋼材市場價格“暴漲暴跌”的主要原因淺析
2009-10-28 18:1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年來,我國鋼材市場價格頻繁出現“暴漲暴跌”的現象,出乎常規,讓人費解。東北,我們以螺紋、線材為例來看:去年6月份其最高價格達到5832元/噸;11月份其價格下跌到3500元//噸,其中5個月時間下跌2300元/噸。進入2009年1月份其價格又開始回升并達到3800元/噸,4月份又下降到3300元/噸,8月中上旬又忽然上升到4000元/噸,可在8月下旬又開始進入下滑通道。這種短期內大起大落批復無常的市場變化,不僅對鋼鐵生產發展帶來了困難,更嚴重的是對鋼材市場的健康發展帶來了巨大影響。對此,我們就鋼材市場價格“暴漲暴跌”的主要原因進行淺析,以供商榷。
一、產能嚴重過剩,是造成鋼材價格大起大落的內在因素。我國鋼鐵工業產能嚴重過剩,5億噸左右的需求,卻有6.6億噸以上的產能,多余1.6億噸以上。2009年,在建能力6800多萬噸,從理論上講這些多余產能對鋼材價格走勢應該起調劑和平抑作用。但是,由于我國鋼材過剩產能中絕大部分在中小鋼鐵廠,約占1億噸以上,這部分產能基本歸屬地方,點多面廣,管理薄弱、難以調控。一旦有利可圖,便一哄而上,帶來嚴重供大于求;一旦價格跌破成本,企業虧損,這部分能力會自動停產,供應萎縮。對這部分多余能力如果管理控制得好,對平抑鋼材價格會起到正面調劑作用。
二、進口鐵礦石管理是造成鋼材生產成本,無序升降的重要因素。成本是價格的基礎,對鋼鐵產品來講,原材料又是成本的主要構成因素,約占總成本的50%以上。我國鋼鐵工業的主要原料鐵有礦石約有一半左右依靠進口,進口鐵礦石價格對鋼材生產成本和價格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資源大國的鐵礦石供應商逐步走向壟斷,大幅度抬高鐵礦石價格。僅在最近三年內使我國進口鐵礦石價格提高兩倍以上,使鋼材成本相應大幅度上升,鋼材價格同步上漲,下游產業無法承受,必然造成下游產業萎縮,需求驟減。2008年的變化情況就是有力的佐證,去年上半年進口長協鐵礦石價格暴漲,一次漲價96%仍不滿足,有的還想再次追加,下半年當大部分國家鋼鐵生產大幅減產后對鐵礦石需求大幅度縮減,今年5月份迫使長協進口礦價格自動下降30%以上。國際鐵礦石供應商的壟斷經營對我國鋼材市場價格暴漲暴跌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另外,進口礦的管理狀況直接影響著鋼材生產成本和價格的運行狀況。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進口礦的價格波動除了與礦石供應商的壟斷經營有關外,與我們的管理不到位也有很大關系。
一是管理分散,盡管主管部門反復強調要集中管理,統一對外談判、統一價格,但落實起來仍有一定難度,有的企業仍然各自為政,自行定價,造成進口礦石價格多樣化,特別是112家以外的中小企業,必乎是一家一個價,擾亂了市場秩序。
二是超量進口鐵礦石,拉高了礦價和海運費,嚴重干擾了進口鐵礦石貿易秩序。今年上半年,我國共進口鐵礦石2.97億噸,其中鋼鐵企業進口1.66億噸,同比增長9.65%,而貿易商進口1.31億噸,同比增長達到90.43%,貿易商進口鐵礦石數量比重由2008年同期的29.83%上升到43.96%,1~5月超量進口鐵礦石4000多萬噸,主要是由鐵礦石貿易商進口造成的。這樣貿易商間接進口礦數量和比重的增長,必然加大進口礦的盲目性和風險性,人為地拉高進口礦價格,擾亂國內市場。
三是進口礦價格“雙軌制”容易造成價格混亂。我國目前具有鐵礦石進口資質的鋼鐵企業和供應商共有112家,使用長協礦占進口礦總量不到一半。而約占進口礦份額一半以上的中小鋼鐵企業進口礦則只能采用現貨價。由于價格雙軌制存在很大的價差,具有進口礦資質 的企業特別是貿易商往往會將自己進口的長協價進口礦加價后轉賣給中小鋼鐵廠從中獲利。據有關資料披露,僅2008年各有資質的進口礦企業倒賣長協鐵礦的收入達200億元左右,而且圍繞進口鐵礦石價格雙軌制,形成了一長串利益鏈條,從進口商到大大小小的代理商甚至一些享受長協礦配額,也成為食利階層,這也是造成進口鐵礦石價格忽高忽低的原因之一。
三、鋼鐵產業集中度低,是造成鋼材價格無序的客觀因素。全國20多個省、直轄市、自治區都有大小不等的鋼鐵廠,鋼鐵企業總數1000多家,而且隸屬關系和所有制形式復雜,這給價格管理和調控帶來很大難度。管理上不到位,又容易帶來價格形成機制、定價行為、調控手段的不規范。一般來講,大中型國有企業的價格形成機制和定價行為比較合理、規范,而地方小鋼廠、外資企業、中外合資企業、鄉鎮企業的定價行為和管理手段隨意性太大;效益較好、經營正常的企業能夠自覺維護市場正常運行秩序,而一些效益較差、經營不良的小企業容易各行其是。有的小鋼廠由于資金緊張,為給職工發工資降價甩賣,其價格大大低于成本;有是為了盡快推銷產品給推銷商過高的補貼;有的企業對緊俏產品又漫天要價,凡此種種,打亂正常的市場秩序,帶來價格的大起大落。
我國鋼鐵工業布局也給鋼材市場價格帶來影響。突出有兩大特點:一是過去很長時間強調鋼鐵廠要靠近資源,近礦建廠,這樣由于鐵礦資源的分布不平衡帶來了鋼鐵廠分布不合理,比如遼寧、河北、四川、內蒙古等資源分布集中的省、區鋼鐵廠林立;而資源貧乏同樣需要鋼鐵產品的省區如福建、陜西、云南等省區卻很少鋼鐵廠,使鋼鐵廠與用戶脫離;二是近幾年來由于大量吃進口礦又過分強調要靠近沿海建廠,于是在沿江沿海又建了一批鋼鐵廠,而許多大量消耗鋼材的內地省區卻很少有現代化的新鋼廠,同樣造成生產廠與用戶的脫節。以上兩大特點都有其歷史原因與現實優勢,但又對市場因素考慮不夠。實際上鋼鐵廠的合理布局,不應僅考慮原料因素,也就考慮市場因素;不僅應靠礦靠海,還應靠近市場,否則因生產廠遠離用戶,必然帶來因高昂的運費提高了產品價格,而且會因運輸狀況的差異帶來價格上的忽高忽低,運輸狀況好價格低,運輸狀況差交通受阻,商品價格會大幅度飆升。
四、鐵定科學合理的價格形成機制,是造成鋼材價格起伏不定的重要因素。按照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各種商品價格都有其自身的形成機制和運行規律,符合這一規律,價格將平穩運行,有序運轉,否則,容易產生大的波動。鋼鐵產品價格也有其獨特的運行規律和形成機制,這是客觀存在,但不是現成的,需要人們去分析、辨別、認識和運用。特別是在當前形勢瞬息萬變、不確定因素增多的情況下,需要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以變應變及時地分析認識、調整、完狀況,準確地把握和運用才能保證價格平穩運行。我們的研究和認識往往落后于形勢,科學合理適應當時市場特點的價格形成機制、合理價位,有時就不能及時出臺,使人們對價格現狀及今后走勢模糊不清,對價格調整行為也無章可循,從而引發價格無序運轉,起落失當。另外,任何一次價格的大起大落都有一個形成過程,偶然之中有必然。如果我們能通過深入的市場調查及時跟蹤形勢的發展變化,認清這些變化對價格走勢帶來的有利條件和負面影響,及時搞好預警預測,就可以大大降低甚至避免價格大起大落偶然現象突發事件的發生。相反,如果市場調研和預警預測工作跟不上,防范措施不到位,小問題變成大問題,小的價格起伏就可能演變成大起大落。預警預測的基礎是要有大量的信息和科學分析,信息量不足、不準,分析判斷不科學就難以實施預警預測,即使勉強做出,質量也難以保障,甚至會出現錯誤判斷,產生誤導,我們說預警預測滯后,主要是指我們的信息懼和科學分析判斷落后于形勢,基礎薄弱,難以超前做出科學判斷,使預警預測信息源不足,預測不準,指導性不強。
五、銷售渠道分散中間環節重多是造成鋼材價格炒作之風形成的非理性因素。我國鋼材銷售有兩大特點:一是銷售部門分散。據統計,全國鋼材銷售部門有3000多家。二是中間環節復雜。給鋼材銷售帶來不少弊端。特別是出現價格變化,極易引發炒作之風,助長鋼材價格非理性的運行。這種價格炒作帶來的非理性因素我們要不可小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