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行業資訊

"2009海峽兩岸制造業與物流合作論壇"發言摘錄

2009-10-25 0:3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21昨日下午,2009海峽兩岸港口物流與制造業(太倉)合作對話大會系列活動之一“兩岸制造業與物流合作論壇”在錦江國際大酒店舉行。政府官員、專家學者與業內知名人士共聚一堂,8位嘉賓發表專題演講,探討和展望海峽兩岸港航、物流、制造業等領域的合作前景,謀求互利共贏。 
  物流發展進入新時代
  戴定一(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
  今年,國家出臺了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這是當前國內物流界最大的一件事情,各個層面都在落實這個振興規劃。
  這一振興規劃為何能進入到我們國家應對金融危機的十大振興規劃中?這是對中國制造發展道路的反思,中國制造是改革開放30年的成功經驗,但從目前來看,資源、能源等都不能長期支撐制造業按以往的方式發展,需要依靠科技和服務業發展來提升制造業的競爭力,而以物流業為代表的生產服務業能成為改變制造業生產方式、獲取利潤的手段。
  振興傳統物流業的方向就是整合標準服務,實現集約化、標準化、網絡化和信息化;另一個方向就是發展鋼鐵物流、危品物流、冷鏈物流等專業化物流,實現專業化、個性化和定制化,通過差異化服務,提升傳統產業的競爭力。
  工業物流正成為專業物流的主力軍,過去工業物流依附于銷售或采購部門,近來為了降低銷售成本,呈現出商流與物流管理相對分離的趨勢。工業物流的新發展還促生了代收貨款、倉單質押等市場需求潛力極大的物流金融,同時也促進了生產、營銷或監管方式的創新。
  總之,物流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時代,其提升挖掘“第三利潤”的作用更為彰顯,尤其在制造業領域,成為提高經營管理水平、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商業模式創新的支撐和工具。
  兩岸直航帶來新機遇
  黃小文(中海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兩岸海運直航給港口、航運企業帶來了發展新機遇,為兩岸的經濟和貿易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直航后不需要通過第三地中轉或者換單,減少了燃油和時間的消耗,有利于提高貨物運輸的周轉率和運輸效率,顯著地降低運輸成本,同時為兩岸的港航企業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機會,提高企業的效率和核心競爭力。 
  兩岸直航后,兩岸船舶經過許可后都可以從事兩岸之間的客貨直接運輸,這對于兩岸港口企業的發展有積極影響,有利于兩岸港口之間的優勢互補。
  呼吁兩岸在未來攜手合作,積極協商,不斷突破,落實和完善《海峽兩岸海運協議》的各項條款,同時,通過各方努力,給予兩岸港航企業更多的政策支持,促進兩岸航運企業的攜手合作。在全球航運市場上開展全面深入的合作,共同應對金融危機的沖擊,各自發揮優勢,抱團過冬實現雙贏。
  期盼搭建船公司的合作平臺,進一步促進兩岸船公司的交流溝通和資源互補,共謀發展;搭建物流平臺,使兩岸物流企業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搭建碼頭資源的合作平臺,加強兩岸港口資源的合作,實現兩岸港口互為干支線的中轉;搭建信息交流平臺,隨著兩岸經貿往來的進一步繁榮,實現更多的信息技術溝通,優勢互補,提高兩岸港航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兩岸合作應對新挑戰
  肖星(中國外運長航集團運輸管理部總經理)
  金融危機對我國物流業產生較大影響,從今年1~8月的數據來看,我國進出口市場可能會長期低迷。我國經濟雖然近期有企穩回升跡象,但航運業下半年市場形勢難以估計,行業風險、合同風險、客戶信用風險等業務經營風險都較大。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外運應對危機的策略主要有:加快發展國內物流,適應國家擴大內需的要求,以及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改進發展模式,由操作銷售型向物流資源開發、物流市場控制和物流服務管理方向轉變;業務創新,發展物流金融、信用物流、供應鏈管理等新的物流服務產品;改進管理,細化管理、控制成本、改善服務、加大營銷、防控風險。
  如今,物流已不是簡單的貨物運輸和倉儲,已成為實現商品空間和時間價值最大化的經濟活動;不僅為商品生產服務,也為消費者服務;中國龐大的生產能力和人口基數,將為商品生產和消費提供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場發展空間。
  金融危機加速了中國經濟由生產型向消費型經濟轉型的速度,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傳統的商品交易模式正在改變,網上訂單和結算、送貨上門的商品交易模式,正在加快消費物流的發展。與此同時,臺灣物流與大陸物流優勢互補,臺灣島內物流有精細化的倉儲、分撥、配送,大陸物流則有龐大的市場需求和前景。 (張立 李孝忠 邢智豐)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