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物流業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2009-10-21 2:46: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李論
近日,由國家發改委牽頭,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部等15個部門組成的聯合調研組來到江蘇,在南京、蘇州、昆山等地展開實地調研,研究促進物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在調研組召開的座談會上,江蘇省有關部門和物流企業代表暢所欲言,向調研組匯報了江蘇省物流業發展的現狀、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并提出了促進物流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需求和供給能力不足
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不足,社會化物流需求和專業化物流供給能力不足,已成為目前物流業的一大“怪狀”。
從供給方面看,物流企業規模相對較小、管理水平不高,不能提供一體化的供應鏈物流服務,導致制造企業尋找不到合適的物流服務供應商。
江蘇省發改委助理巡視員鄭曉榮舉例說: “在南京,現有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注冊企業5000多家,60%以上仍為傳統運輸、倉儲和包裝等企業,規模偏小,服務項目種類單一,缺少核心競爭力。”
“社會上的第三方物流企業,離醫藥行業的需求還有明顯差距。”南京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耀平介紹說。
蘇食集團董事長也深有同感地說:“目前,國內肉類食品的物流配送業務大部分由生產商和經銷商完成,第三方物流能提供的綜合性服務不足總體需求的5%,尤其缺乏有影響力的第三方冷鏈物流龍頭。”
從需求方面看,很多企業的物流活動主要依靠企業內部物流。
“國有大型企業物流需求釋放緩慢,物流自營比例較大。”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朱曉煜說。
對此,《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主要執筆人之一、國家發改委經貿司副司長耿書海認為,很多問題的產生是因為物流業與多個部門有關,卻至今沒有行業主管部門。
●發展第三方物流是關鍵
“所謂的現代物流企業,不過就是把貨物從甲地運輸到乙地,這樣的企業也算是高科技企業嗎?”江蘇省財政廳副調研員盛晴燕在蘇州新區參與核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時,曾產生過這樣的困惑。從具體政策的實施角度來看,模糊不清的地方仍然很多。
在用地性質上,也因概念不清而造成諸多矛盾。對此,無錫太運物流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是一肚子“苦水”:“公司曾通過出讓獲得用地性質為‘其他商業用地’的國有出讓用地,建設近1萬多平方米的倉儲和多式聯運的場站用地,但由于相關政策不明朗,在辦理出讓手續時,國土部門不認為這是工業用地。無奈之下,公司一邊支付商業用地的出讓金,一邊經營倉儲和運輸場站,投入產出嚴重不成比例。”
專家指出,只有獨立的第三方物流占全社會物流的50%以上,物流產業才能真正形成。發展第三方物流業已成為物流業發展的關鍵。
鎮江惠龍港鋼鐵物流中心董事長施文進說:“拿造船廠來說,光是船板就需要1.8萬多種型號的鋼材,船廠自己設倉庫顯然很浪費,如有的船廠倉庫里光是積壓的尾板、尾材就有上萬噸。而如果由我們這樣的專業化鋼鐵物流基地向他們提供原材料甚至半成品,可以省去一半以上的倉庫和加工車間,節約大量土地,并提高鋼材加工的成材率。”
●稅率不一等難題制約發展
稅率不統一,成為物流企業的眾矢之的。中鐵大橋局集團四分公司大橋物流基地總經理劉子明表示,同樣是運輸倉儲,南京市《裝卸搬運專用發票》和《服務業統一發票》所對應的裝卸運輸和倉儲營業稅費率卻大為不同,一個是3%,另一個是5%。而且,因為沒有物流業的專用發票,做一筆業務往往要開好幾種發票,手續太復雜,不能適應現代物流企業的發展需要。
耿書海表示,此次國家發改委牽頭15個部委調研,就是為在接下來制定促進物流業發展具體政策中,針對企業反映的熱點如稅收、土地、收費等問題進行研究,制定一些新的政策,讓這個新興的行業能健康有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