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綜合物流論文

走出金融物流的誤區

2009-10-2 0:31: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管映
    金融物流在今天已經不是一個所謂時髦的新概念,很多物流企業或企業物流都應該有過接觸,甚至有過實際應用和操作。金融物流,即包括金融服務功能的物流服務,主要指在供應鏈中,第三方物流企業提供的一種金融與物流集成式的創新服務。其主要服務內容包括:物流、流通加工、融資、評估、監管、資產處理、金融咨詢等。金融物流不僅能為客戶提供高質量、高附加值的物流與加工服務,還為客戶提供間接或直接的金融服務,以提高供應鏈整體績效和客戶的經營和資本運作效率等。但在實際操作中,因為信息和資源的不對稱以及不同行業發展的不均衡性,尤其是各行業對金融物流服務的差異化需求以及認知的有限性等原因,導致在認識和運用中,對金融物流存在頗多的誤區。這些誤區既有來自推廣金融物流服務的物流企業,也有需要和應用此服務的企業單位。這些誤區如不盡快予以澄清,會嚴重影響金融物流服務業的普及和深化,從而導致大家的誤解和排斥,最后成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在此,根據實際業務所積累的信息,筆者歸納了以下幾點有代表性的誤區,希望能給各位同行一些借鑒和參考。
只知內涵 不知外延
    事實上,任何一個理論或概念的提出,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必定和當時特定的歷史環境緊密相關。時間在流逝,環境和條件在變化,因此我們不能僵化的去理解某種概念。金融物流服務這個概念在早期實踐中,一般是以倉單質押或相類似的形式進行推廣和應用。最簡單的倉單融資是由借款企業、金融機構和物流公司達成三方協議,借款企業把質物寄存在物流公司的倉庫中,然后憑借物流公司開具的倉單向銀行申請貸款融資。銀行根據質物的價值和其他相關因素向其提供一定比例的貸款。質押的貨品并不一定要由借款企業提供,可以是供應商或物流公司。但發展到今天,倉單質押方式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銀行審批的不確定性,質物周轉的不靈活性等問題,迫使物流行業創新其他模式來優化金融物流服務。例如,根據金融機構參與程度不同,把金融物流運作模式分為資本流通模式、資產流通模式和綜合模式。其中,資本流通模式又可分為傳統的倉單質押、買方信貸、授信融資、反向擔保等;資產流通模式又可分為替代采購、信用證擔保等;綜合模式則是這兩種模式比較高層次的綜合運用。這還僅僅只是基于金融機構參與融資的模式,還有非金融機構的融資,花樣就更多了,如訂單融資,保險融資等。以上說明金融物流的服務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而且會因不同行業的不同需求,演變出更多的模式,其外延可以無限擴張,切不可以停滯或狹隘的思維方式來理解金融物流,否則就是人為限制了金融物流在更大領域、更深層次的發展。
重金融 輕物流
    金融物流是金融創新和物流創新的有機結合體。它區別與傳統金融服務業的地方在于,它必須借助物流在流通領域的資源整合來實現資本收益的最大化,而傳統的物流業在弱化傳統的運輸職能后,必須依靠金融的力量,進入企業的實際業務,甚至是核心運營層面,成為企業不可替代或難以取代的戰略合作伙伴,從而獲得更大的綜合收益。因為當企業的 “錢”和 “物”這兩條生命線,被一家物流企業所控制的時候,其實兩家企業的命運已經緊緊的綁在一起。但在實際業務中,有些物流企業依靠自身強大的財力背景,或借助銀行龐大的授信額度,甚至是因為手邊正好有一大筆閑散資金等原因,才想到投入金融物流領域,而沒有充分考慮到如何設計金融物流的整體解決方案。如果按照這一思路發展下去,對于這些物流企業而言,最后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變成一個單純的墊資平臺。而一旦經濟危機效應削減,或融資環境又寬松起來,這些物流企業必定又要面臨出局的結局。事實上,在金融物流的框架下,企業對物流服務的要求只會更高、更細。如前所述,當兩家企業成為戰略合作伙伴后,企業勢必要將部分內部的資源或信息開放給對方,在這樣一個層面上,企業更需要一個完整的方案來解決與之相關的所有問題。例如從原材料的下單采購、運輸、報關,到成品的倉儲、分銷、結算等。所有這些環節以前可能是分給若干個物流企業分別執行,但現在卻要歸集到一家來完成。換個角度來看,由于兩家企業的利益綁在一起,因此作為企業,它也需要對方操作上更加公開透明和智能化,這也迫使物流企業不僅不能弱化物流功能,反而要增強和擴展其功能。但在現實中,由于一些物流企業淪落為墊資的角色,或自身定位的局限性,在設計方案時,要么犧牲企業的全局和長遠利益,把業務模式設計地過于簡單,從而喪失了很多的利潤來源;或是只承接很少的一部分對自己有利的服務環節,將硬骨頭扔給企業自己想辦法解決,造成企業的綜合成本和風險上升;再或者勉強都接下來,但是以層層外包的方式處理。這種方式有好有壞,問題在于發包的物流企業先天不足,自身沒有能力做好全程的監控和協調,尤其在危機處理方面的行為缺失,企業常常因為一個小小的問題被弄得焦頭爛額。因此,做好物流服務是基本功,否則再好的金融服務也只是空中樓閣。
粗放有余 精細不足
    不可否認,某些物流企業在金融服務領域的表現是可圈可點的,但就整個行業而言,仔細想想,還是讓人難免有粗放有余,精細不足的感覺,這主要體現在缺乏創新意識方面。造成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物流企業在社會中扮演的是一個平臺型的服務角色,它很難做到對一個企業的各類需求的深度挖掘和探索,這也許是所有物流企業的通病。如果不是實力和規模強大到一定程度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甚至連想都不會想到,這決不是喊幾句口號就能實現的。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出現一種現象,大家都比較傾向于在同一類模式下設計方案,例如你建倉庫,我也建;你租車,我也租,而始終無法跳出原有的模式,去尋找差異化的地方。但只要做認真的對比和研究,一定會發現各行業,甚至同一行業中各企業的需求都存在很多差異化的地方。例如某些電子類的出口企業,除了有正向物流,還有很大的退運翻修的逆向物流業務有待開發;例如在當前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下,很多出口企業因為資金緊張導致供應鏈的斷裂,如何幫助企業把供應鏈延伸到海外等問題,都值得物流企業去探索,幫助企業尋找出路。只有真正換位思考,占在企業的角度去想問題,才有可能在金融物流領域實現更加精細化的服務。
    金融物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一定要避免各種誤區的干擾。無論對于物流企業還是企業物流,只有堅持認真踏實,進取創新的心態,才能獲得最終的 “共贏”。
    (作者系夏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商務物流中心副總經理。)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