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吉林條條大路通四方 交通事業發展綜述

2009-10-19 16:2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繞云彩練群山舞,日行千里夢成真”,這種暢快的表達,是現在公路交通的真實寫照,從中我們也可以感受到——“公路延伸一公里,江城向前邁一步”。 
或許只有六七十歲以上的老江城人才會有這樣的記憶——松花江上隨波逐流的滾滾木排、風雪兼程的馬拉爬犁、蝸牛般爬行的木碳汽車、披星戴月趕著馬車去沈陽,那時全市營運的汽車只有22臺,運輸全要靠1300多臺畜力車……這就是60年前的吉林交通,與如今相比,用“翻天覆地”來形容真的是一點兒也不為過。 
在新中國成立后的相當長一段時期內,鐵路運輸一直占據著我市交通運輸的主導地位,公路運輸只起著輔助作用。隨著我市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和公路服務功能的不斷增強,公路運輸量也大幅上升,交通運輸結構發生了明顯的改變。 
1978年全市公路營運車輛703臺,年客運量和貨運量為734萬人、1520萬噸。到了1995年,公路運輸客、貨運量首次超過了鐵路運輸,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交通建設的適度先行。 
1978年后,特別是“九五”以來,為了拉近與周邊城市的距離,我市開始不斷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十五”規劃中期,國家通過加大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來擴大內需,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促進經濟增長。市政府緊緊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及時調整了交通發展思路,以“貫通、升級、加密、通暢”為指導,重點建設高速公路主通道公路、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拉動作用的普通干線公路、農村公路和客貨運站場。僅1998年~2008年,我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就投入150億元,為全市經濟發展累計貢獻GDP約63億元,直接增加財政收入6.3億元。大規模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還帶動了建材、機械等近50多個相關產業的發展和繁榮,為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截至2008年底,我市公路總里程已達到14800公里,公路密度達到54.6公里/百平方公里,二級以上公路總里程1938公里,占公路總里程的13.1%,高等級路面(水泥混凝土或瀝青混凝土路面)公路總里程9366公里,占公路總里程的63.3%。吉林市城區與永吉等縣(市)實現了一級以上公路直接連接,吉林至舒蘭高速公路可研已編制完成,吉林至磐石高速公路正在加緊建設中,長春至樺甸高速公路已納入建設規劃。這些高速公路項目全部建成后,吉林市將在全省率先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形成1小時經濟圈。 
為了徹底改變農民出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落后狀況,吉林交通的建設重心被轉移到農村公路上來。“鄉鄉通”和“村村通”工程迅速推進。2001年~2008年,累計投入54.7億元,建成農村公路11000公里,2005年通鄉率達到100%,2008年通村率達到96.7%。農村公路的快速發展,給廣大農民帶來了諸多實惠,僅以2001年蛟河市青背鄉賣糧為例,修路后農民秋收的糧食要比沒有修路前每斤多賣5分錢左右,按一戶農民平均年產3萬斤糧食計算,一年就可增收1500元。面對“養路”這個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是空白的難題,吉林市交通部門積極探索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機制又在全省走在了前列。他們不僅于2006年建立了“五有”養護模式,提出了“有路必養”的發展目標,同時還重點建設了“千公里樣板走廊”和“百公里精品路段”,使得廣大農民朋友走在鄉間也可體味到“車在路上走,人在畫中游”的美好感覺。 
2006年,公路客、貨運量在全社會運輸量中的比重分別達到80.7%和65.9%,公路運輸“門到門”的快捷、靈便優勢完全顯現出來。截至2008年底,全市營運車輛達到30920臺,是1978年底的44倍;客運量達到4430萬人,客運周轉量達到205110萬人公里,分別是1978年底的5.8倍和8.7倍;貨運量達到4862萬噸,貨運周轉量達到177950萬噸公里,分別是1978年底的3.2倍和9倍。目前,全市共建成52個客運站,其中一級客運站1個、二級客運站5個、農村客運站46個;建成貨場8個,其中吉林市區3個,外縣(市)5個。開發了1019條客運線路,其中跨省35條、跨市129條。全市通航里程550公里。有船舶561艘(松花湖有船舶427艘),其中客船328艘,總客位15255個;貨船233艘,總噸位14645噸。有營運船舶216艘。有渡口36處,渡船53艘,讓市民和游客充分領略到“依江而居,伴江而游”的詩情畫意。 
六十年交通史,其實就是吉林市發展史。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