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爭當自貿區“橋頭堡” 積極融入多區域合作
2009-10-19 8:2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
借助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東風,廣西在服務國家戰略中搶抓機遇加快發展,以開放合作的高昂姿態融入全球化。
積極融入多區域合作
廣西是中國唯一與東盟海陸相連的省區。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廣西成為中國與東盟合作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2008年新春伊始,國務院批準《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這為激活中國與東盟的海上合作提供了新機會。由此,北部灣經濟區擔負起推動中國與東盟合作的戰略任務。
如今,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帶動作用逐漸顯現。2008年,盡管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經濟區仍然保持較快發展,生產總值達2220億元,增長15.5%,財政收入則增長28.8%。
依托北部灣經濟區,廣西大力推進泛北部灣合作。“廣西將以泛北合作為契機,積極融入多區域合作,加快建設中國—東盟區域性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郭聲琨如是說。
如今,從共識走向實踐的泛北部灣經濟合作,開始在投資、貿易、交通、物流等領域展開合作。盡管遭遇全球金融危機,但泛北部灣地區經貿合作依然迅猛發展。2008年,中國與泛北部灣7國的貿易總額達2269.6億美元,占中國與東盟貿易總額的98.2%。泛北合作彰顯了廣西積極參與中國—東盟次區域合作的決心。2010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后,廣西將在多區域合作中發揮更大作用,為服務國家戰略作出新貢獻。
爭當自貿區“橋頭堡”
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貨物貿易協議》、《服務貿易協議》和《投資協議》的相繼簽訂,中國—東盟自貿區不僅將實現貿易自由化,而且朝著投資自由化方向大步邁進。
為推動自貿區建設,廣西全面執行中國與東盟簽署的各項協議,還與東盟各國簽署了一系列關于貿易、農業、旅游、文化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協議。廣西以實施“早期收獲”計劃和自由貿易區降稅為契機,不斷加大對東盟的市場開拓和投資力度。
在推動自貿區建設中,極大地促進了廣西對外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使廣西從邊遠省份一躍成為中國與東盟開展交流合作的前沿和“橋頭堡”。
“廣西參與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自貿區的建成,對廣西來說是一次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將給廣西帶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自治區主席馬飚說。
廣西發展研究中心高級農經師許紹才認為,自貿區的建成,將促進廣西四大產業發展:一是以便捷通道為先導的信息服務業;二是以戰略性資源收儲為先導的商貿業;三是以借地出海為先導的飛地加工制造業;四是以海上航運為先導的現代物流業。
統計顯示,2008年,廣西與東盟進出口總值39.9億美元,同比增長37.1%,進出口總值列全國第十位。今年上半年,廣西對東盟進出口總值由1月份的2.2億美元逐月攀升至6月份的3.7億美元。
全力承辦好博覽會
廣西已成功承辦了5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為中國與東盟的交流合作搭建了廣闊的平臺,推進了中國與東盟睦鄰友好關系的全面發展。
在第六屆中國—東盟博覽會組委會會議上,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指出,當前與東盟友好合作形勢大好,通過鞏固和發展博覽會平臺,能進一步深化與東盟的戰略伙伴關系。
同時,博覽會為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搭建了經貿合作平臺。博覽會緊扣自貿區建設進程設置展覽內容,積極地將自貿區的商機傳導給企業。5年來,有近12萬名客商參加了博覽會,吸引了100多家商會協會積極參與。
博覽會還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到東盟國家開展投資合作。同時,與東盟國家聯手吸引國際資本,承接國際產業轉移。五屆博覽會共收集國內外投資項目18000余個,簽訂國際合作項目投資總額達286.2億美元。
在承辦博覽會的過程中,廣西開放合作水平得到了極大提升。2004年至2008年,廣西與東盟的貿易額增長了3倍,東盟在廣西的實際投資額增長了4.38倍,廣西在東盟的協議投資額增長了26倍。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國內外會展業進行了一定的收縮。但即將開幕的第六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卻延長展期、擴大規模、增設金融服務展和金融論壇,并舉辦農業專題展。
“我們決心從更高的戰略層面,以更長遠的發展眼光,在更寬廣的合作領域辦好博覽會,通過博覽會這座橋梁進一步深化中國與東盟的全方位合作。”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副主席陳武話語堅定,充滿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