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簽署巨額貿易協議 修復關系
2009-10-18 11:5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為修復因今夏貿易糾紛而緊張的中俄關系,兩國簽署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貿易協議,但在歷時已久的俄羅斯輸華天然氣合約的談判上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 俄羅斯總理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對北京的訪問過程中,兩國探討了用本幣進行貿易結算的前景;這也是中國為把人民幣打造成區域性貨幣所做的努力之一。
目前中俄均在積極修補幾個月前因俄方指控華商走私并突然關閉莫斯科附近一家約有6萬中國商人工作的批發市場而受到傷害的兩國關系。雙方表示希望把目光集中在兩國間的共同點:中國渴求俄羅斯的自然資源,而在去年油價和信貸市場崩塌中受到重創的俄羅斯則希望獲得中國的投資以發展經濟。
中國總理溫家寶周二說,中國愿意與俄羅斯進行合作,推動兩國關系取得更大進步。他說,鞏固合作的方式之一是在原油、天然氣以及核能領域締結重要合作項目。
中俄這兩個核武大國相互猜疑。俄羅斯懼怕中國的崛起,并擔心中國商人涌入自己人口稀少的東部地區;而中國則擔憂俄羅斯在中亞擁有豐富自然資源的前蘇聯共和國中的影響。
中俄兩國間緊張關系在今年夏天有所升溫,當時俄官員突然關閉了莫斯科附近一家中國商人為主的批發市場,凸現出兩國間規模高達數十億美元的“灰色”市場。此次行動令中國出言指責俄羅斯恃強凌弱。中國還向莫斯科派出了一位副部長,就中國商人取回價值數十億美元在押貨物的問題進行談判。
周二,在普京訪華期間舉辦的中俄經濟工商界論壇會議間隙,兩國領導人探討了整頓貿易的問題。中國副總理張德江說中俄應該共同打擊灰色清關,即俄羅斯企業幫助中國出口商品逃避進口關稅。普京將在周三結束對中國的訪問。
張德江說兩國正在研究如何最終實現用人民幣和盧布進行貿易結算。中國希望擴大人民幣在區域貿易中的使用,以取代美元或歐元。中俄已經批準在一些邊境小城鎮進行有限的此類交易結算,但商人們依然傾向于使用更為靈活好用的美元進行結算,而且官員們表示擴大這一嘗試需要花費很長時間。
中國已與馬來西亞簽署了類似協議,但規模依然較小,原因之一是大多數貿易仍用美元結算。
經濟學家指出,兩國使用人民幣和盧布而非美元進行貿易結算在短時間內不會變成現實,不過,這樣的討論倒是與中俄等國為建立一個不再由美國及其他富國主導的國際經濟秩序的零星提議相呼應。
今年早些時候,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撰文提出創建新的貨幣最終取代美元作為全球結算貨幣的地位,成為眾多媒體頭條。不過,要實施這一建議,就必須消除巨大的政治和技術障礙。
多年來,俄羅斯一直呼吁降低美元在全球的主導地位,宣揚盧布作為可能的替代儲備貨幣的前景,但還沒有什么跡象顯示俄羅斯政府已經做好在這個問題上付諸行動的準備,因俄羅斯持有大量美元資產,且依賴石油等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
近幾個月來,由于與美國的關系開始升溫,俄羅斯政府已經減少了反對美元的言論。經濟學家們說,由于俄羅斯盧布過去極其不穩定,俄羅斯試圖將與前蘇聯鄰國的貿易轉為盧布結算的努力也沒什么進展。
還有兩個因素不利于中國和俄羅斯之間可能的貨幣協議:許多貿易商不愿接受盧布,認為其太不穩定;他們對接受人民幣也不是那么熱心,因為人民幣不可自由兌換,只能用來在中國購買商品。
俄羅斯和中國宣布,已簽定了35億美元的雙邊貿易協定。根據協定內容,中國國家開發銀行(China Development Bank)和中國農業銀行(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Ltd.)同意向俄羅斯國有的Vnesheconombank和OAO Bank VTB兩家銀行提供逾10億美元信貸。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簡稱:中石油)和俄羅斯天然氣公司OAO Gazprom還簽定了一份框架協議,重申了向中國重要工業區東北輸送西伯利亞天然氣的愿望。不過,雙方未能解決已令最終合約拖了三年之久的價格方面的分歧。雖然不斷簽定暫時協議,但由于價格分歧,中國想獲得可用于發電和制造化學品的天然氣的努力一直受挫。中石油董事長蔣潔敏周二表示,雙方尚未就出售天然氣的具體數量達成一致。
中國希望俄羅斯方面能夠保證不會玩弄強權政治,像以前對中歐和東歐那樣切斷供應。反過來,俄羅斯則不愿意修建一條成本高昂、僅僅依賴一家客戶的輸氣管道,而傾向于修建管道,將西伯利亞的天然氣輸送到沿海港口,從那里可以轉運至日本和韓國等其他亞洲客戶。與此同時,中國也在尋求其他國家的天然氣供應,包括從澳大利亞裝船的液化天然氣。
其他能源協定也在進行中。中國最大的煤炭生產商神華集團(Shenhua Group)董事長張喜武周二說,神華正與幾家俄羅斯公司就在俄勘探和開礦進行談判。今年2月,中國同意向俄羅斯提供250億美元貸款,以換取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