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物流行業分析

“兩業”聯動受困信息化

2009-10-15 1:50: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本報記者隋秀勇
    “這活越來越不好干了,當初跑廣州一趟運費大約在1萬元,而現在5000元還有人和你搶生意。”胡家寧感嘆中帶著一些不解。胡家寧是紹興中國國際輕紡城物流中心 (以下簡稱“物流中心”)內的一家物流企業的貨車司機。
    犯愁的不只是胡家寧。入駐中國國際輕紡城 (以下簡稱 “輕紡城”)的一家紡織企業負責人張先生向記者抱怨說: “傳統運輸、倉儲、配送的物流服務已經不能滿足需求,但又找不到合適的專業物流公司。”
    而像輕紡城這樣的專業市場在全國并不少,但為其服務的各類專業物流服務市場由于公共信息平臺建設滯后,物流服務配套設施的不健全和不完善,制造企業和物流企業雙方的供需失衡問題日益突出。 “兩業”聯動亟須相應的平臺和橋梁,更需要其在功能和服務范圍上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
平臺待升級
    “從理論上講,通過電子商務平臺的形式,將輕紡城內的貨源和物流中心的車源信息結合起來,幫助雙方降低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物流中心的高青云 (化名)略帶著自嘲的口氣說, “理想和現實之間總是有距離的。2004年我們就做了一個電子商務平臺。但是做到現在,平臺上的信息卻越來越少。”
    中國國際輕紡城的張先生告訴記者,物流中心開發的180多條運輸專線很容易使輕紡城內的企業與物流企業建立相對穩定的合作關系,發布的信息自然會越來越少。
    “從功能上講,輕紡城是紹興地區紡織類產品的集散地,物流中心則是為輕紡城提供配套服務。”高青云說, “傳統物流服務在某種程度上制約著輕紡城的發展,應該將加工、聯合采購、咨詢服務、供應鏈管理等外包服務加入市場服務范圍,將打造集商貿、物流、信息于一體的綜合型專業市場作為發展的主方向。”
    “輕紡城邊上有一個紡織品原料市場。從物流管理的角度,如果由物流中心為其提供配送服務,將紹興的紡織品生產企業都納入該體系當中,既完善了輕紡城產業鏈條,又可以統一配套,降低了雙方的物流成本。可謂是一箭雙雕。”高青云不無遺憾地說, “我們嘗試過,但是認可這種做法的企業比較少。”
    有關專家建議,專業物流服務交易市場,應該組織形式多樣的物流供應見面會、洽談會,為制造業物流供需銜接創造機會和條件。
    近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提出的 《關于推進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的政策建議》中指出,物流服務交易市場為區域經濟服務的同時,應打破區域封鎖和地方保護等行政壟斷,逐步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覆蓋全國的物流服務市場,促進物流資源規范、有序、高效流動。
共享是紐帶
    信息共享是物流服務交易市場運作的重要保障。歐麟咨詢總經理王祖錦認為,現在的問題是,制造企業和物流企業的信息系統不能互通互聯,信息資源不能有效的交換與共享。
    事實表明,企業全球化的高速發展正在改變傳統的市場競爭法則,企業的成敗不僅取決于其內部是否能有效的發揮組織機能,更需要在這個全球化的供應鏈條中具有協同工作的能力,供應鏈的競爭已經成為全球商業競爭的核心內容。
    “供應鏈的競爭非常注重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協同需要海量信息的共享和快捷傳遞,這是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的基礎。”王祖錦分析說, “許多企業都認識到IT系統在供應鏈協同中的重要地位。企業具有相關完備的信息系統,但是與它相關配套企業的信息系統可能還不完善;有的則是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配備各自的系統,但是多方的系統并不匹配。這兩種情況都阻礙了信息共享,進而影響了供應鏈協同。”
    應該說,建立信息共享基礎之上的公共信息平臺是物流服務交易市場服務功能的重要保障。而作為公共信息平臺的兩個主體——制造企業和物流企業的信息系統為何遲遲不能對接?
    北京易通交通信息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逄詩銘表示: “在我們服務的許多跨國公司中,目前還沒有一家企業,完全將我們的數據與它的信息系統對接的公司。而是通過若干接口,用電子表格的方式傳送信息,然后對方再將其導入到自己的系統中。”
    逄詩銘說: “這種操作方式對制造企業的弊病是顯而易見的。如果雙方信息能夠共享,制造企業能及時、準確的掌握貨損、貨差、倉儲及配送等信息,對企業掌握生產和營銷管理都大有裨益。反之,不但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而且對企業的及時決策也會有很大影響。”
    更為重要的是,信息共享對 “兩業”聯動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運輸、倉儲等環節,而是貫穿于供應鏈的始終。王祖錦以汽車產業為例,向記者詳細闡述了信息共享在產業鏈中的重要作用。他說: “汽車生產企業每年不僅要制定年度銷售計劃,還有月度計劃及周計劃。相對于年度計劃,月計劃和周計劃需要根據市場反饋的信息,及時作出滾動調整。這種滾動調整是從前方的需求變化拉動的。公共信息平臺的建立,一方面,可以使主機廠及時了解市場反饋信息,及時調整生產計劃;另一方面,主機廠生產計劃調整,作為其上下游企業——供應商和銷售商在最短的時間內作出相應的配合。計劃調整涉及到銷售商、主機廠和供應商的信息系統,要使主機廠的需求變化,讓供應商能夠及時知道。因為信息變化涉及到零部件、車型等很細微的環節。信息系統共享會大大提升供應鏈運作效率。”
    因此,制造企業在企業物流管理流程規模化、核算精細化的基礎上,積極推動物流管理的信息化進程,使制造企業、物流企業建立上下游客戶的信息服務平臺,實現數據及進采集和對接,是建立物流信息共享機制的重要基礎和保障。
標準需統一
    如果說專業物流交易服務市場功能的完善,有賴于以信息共享為前提的公共信息平臺的建設,那么物流信息標準的不統一則是當前信息共享的最大障礙。物流企業之間的信息系統自成體系,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信息平臺之間難以對接,使“兩業”難有交集。
    物流服務交易市場的運作不單單依托物流產業,它的發展需要制造業與物流業的密切配合。我國制造業和物流業中眾多的中小企業,也使物流服務交易市場公共信息平臺的運作并不理想。
    北京德利得物流有限公司運營總監惲綿認為,一是中小企業多,由于環境的不確定性、發展的不確定性、需求的不確定性造成了物流行業信息化在中小企業難以推動。因此,要實現物流服務交易市場內制造企業和物流企業的信息對接共享,制修定物流信息領域的行業規范是當務之急。
    在2009年3月出臺的 《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就明確提出,要盡快制定物流信息技術標準和信息資源標準,建立物流信息采集、處理和服務的交換共享機制,并將物流信息技術標準和公共服務平臺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高度。
    目前國內標準的制定大體分為兩類:一是行政強勢,即政府及相關協會制定標準;二是市場強勢,即在產業鏈中占主導地位的企業想讓企業標準上升為國家標準。逄詩銘傾向于標準制定的市場強勢。他認為,行政強勢制定標準,其標準容易摻雜過多的部門利益因素,而且由于行業的局限性,使標準或多或少偏離于市場,不利于標準推廣,甚至會制肘供應鏈的順暢運作。
    而針對中小企業發展的不確定性以及信息化難以推動的行業特點,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戴定一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可以政府投資的方式研制一些低成本的甚至是免費的中小企業信息系統,讓中小企業免費使用,這樣的好處是統一電子單證的標準。企業一旦用這個系統,大家便都是統一的標準,規則、格式、單證、傳輸共享不會有后顧之憂,還可以促進產業的標準化。
    在逄詩銘看來,標準的制定與信息共享除了技術問題之外,企業觀念問題也阻礙了 “兩業”聯動的發展。構建物流市場服務體系,一方面,必須要以制造企業與物流企業互信為基礎;另一方面,通過物流服務交易網絡與政府監管信息網絡的對接,利用政府掌握的相關信息資源,促進 “兩業”的互信。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