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保護襲來,中國何以應對
2009-10-15 1:37: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編者 今年以來,中國的一些主要貿易伙伴一邊高喊反對貿易保護,一邊卻展開對中國出口產品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特別是9月以來,美國、歐盟等輪番制造貿易摩擦,對中國出口的鋼管、汽車零配件、新能源等領域的產品連連發難。分析人士預測,此類情況若連續發生,或掀起一波貿易保護浪潮,甚至可能出現貿易戰。中國為何屢次受到“傷害”?中國企業將如何應對?
人民網
貿易戰或將成為常態
全球經濟的一場大病,雖急救成功,總會留下一些后遺癥,貿易戰也是后遺癥之一。因為全球貿易的急劇萎縮必然導致各國重新分配市場份額,這才是貿易戰暴發的根源。雖然我們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但是貿易戰才剛剛拉開序幕,真正火暴的國際貿易爭端還沒有登場,國際貿易戰或將成為常態。
令人高興的是,在經歷多次反傾銷指控以后,中國企業開始成熟起來了,正在學著利用國際規則為自己的國家爭取利益。對于一個正在和平崛起的國家來說,與其力圖獲得別人的同情與理解,不如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雖然中國對美國肉雞發起反傾銷調查有充分的事實根據,但總歸是美國 “動手”在前,有被逼反擊之嫌,對于中國這樣一個出口大國,此舉只能適可而止。全球經濟的再平衡仍將繼續很長一段時間,倒不如趁此機會,實現由出口依賴型向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方式轉變,并且更加注重自身經濟結構的調整,讓一些貿易保護主義國家給中國扣上的 “莫須有”的罪名更加蒼白無力。
證券日報
貿易摩擦催促“中國制造”轉型
從單個產品到涉及眾多產品的碳關稅,再到匯率,圍困 “中國制造”的態勢非常明顯。
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和頻發是有原因的: 一,金融危機導致各國經濟增長放緩甚至衰退,失業嚴重,各國面臨著較大的國內經濟、政治的雙重壓力,傾向于采取貿易保護措施,保證本國企業的開工和就業;二,傳統貿易產品的市場需求是有限的,尤其是低端產品存在較大的結構雷同和產能過剩,而中國作為新興貿易大國,在低端產品方面長期保護較高順差,很容易成為貿易摩擦的矛頭所指。
面對不利因素,中國要盡可能地利用WTO爭端解決機制,維護中國的自身權益,加強對WTO規則的研究,合理運用WTO爭端解決機制,對針對我國的各種不公平的或者歧視性待遇及時提起反訴訟。尤其需要強調的是,這些積極應對之策,雖可解一時之急,但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我們在保持貿易平穩的基礎上,需要以更大的智慧和魄力,加大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力度,轉變出口導向型的經濟發展方向和模式。前者可以顯著增強中國制造的不可替代性,而后者將減輕經濟增長對出口導向的依賴程度。 當然,轉型非一蹴而就,但舍此別無他法。
香港商報
因時制宜應對貿易保護
毋庸置疑,保護主義只是飲鴆止渴,設置貿易壁壘短期或對相關地區的經濟有正面作用,長遠而言則必不利經濟發展。在連鎖反應之下,若各地都紛筑貿易壁壘,肯定會損害國際貿易,阻礙全球經濟復蘇步伐。故此,G20已明確表示反對保護主義橫行。口號縱然漂亮,但各國能否真正身體力行,而不是陽奉陰違,說一套做一套;甚或采取雙重標準,對己一套對人另一套呢?
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事出有因。金融海嘯后,歐美經濟疲不能興,需求轉弱,全球進出口貿易無可避免要放緩;而歐美國內就業狀況及企業經營環境難以改善,便往往歸咎于貿易逆差等問題,成為培植保護主義的最佳土壤。尤其對于經濟持續增長、保持較大順差的中國,更易成貿易保護主義的代罪羔羊。最近,接連對中國產品實施懲罰性關稅,相信只是這股逆潮的開端,其后還會陸續發生,過去過于依賴出口歐美市場的經濟增長模式將難以為繼。
除了宏觀政策的適當調整之外,作為微觀經濟的主體,中國企業置身于氣候驟變的國際貿易環境中,亦需因時制宜,以免受困于保護主義的枷鎖。
江門日報
中國為何屢受 “傷害”?
日前來自世貿等一些研究機構的調查顯示,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呈愈演愈烈趨勢。在世界經濟依然蕭條的今天,G20峰會反對貿易保護的共同承諾形同虛設,許多國家都在打自己的“算盤”。
中國為什么頻頻受到貿易保護主義侵擾?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陳文敬表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是中國作為新興貿易大國與世界各國的經貿交往規模日益擴大,在市場競爭愈益激烈情況下,發生貿易摩擦和糾紛的機會也會越來越多。
二是經濟衰退期間各國更多采取貿易保護措施是規律性的表現。
三是有的世貿組織成員濫用規則。
中國社科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于立新表示,自1993年起,中美貿易間美國一直處于逆差,這種長期的逆差必然導致美方對中方頻頻挑起貿易爭端和摩擦,美國發動貿易保護主義攻擊的第一個對象也必然會是中國。
此外,傳統貿易產品市場需求是有限的,后金融危機過渡時代各國為了爭奪市場份額,必然會掀起貿易保護主義的浪潮,這是發達國家在國際政治和經濟領域與中方博弈的需要。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白樹強表示,分析當前國際貿易摩擦升溫的深層次原因,可以看出,貿易保護主義、國際產業結構的重構和趨同、出口市場的集中及多邊貿易體制的缺陷是貿易摩擦形成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