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搶占海洋產業發展制高點打造半島藍色經濟區
2009-10-14 19:3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全運會召開在即,山東省生機勃發,金海岸滿目盡涌藍色潮。
煙臺海陽核電項目施工現場,底板的五層鋼筋已經綁造完成 。“8月底,核島工程已開始澆筑混凝土,這標志著海洋核電站正式開工。”山東核電有限公司工程部經理丁維民表示。作為山東省單體投資規模最大的項目,海陽核電尚未開工,其聚集效應已經顯現。圍繞海陽核電項目,煙臺不斷擴展臨港核電產業,初步形成了近百家企業生產核電配套產品的產業集群。
山東省委書記姜異康說:“建設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是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目前,一股加快山東半島藍色區建設的強大合力正涌動齊魯。
“海陸一體化”,搶占海洋產業發展制高點
2009年4月30日,山東省九屆七次全委會召開后,姜異康到青島、煙臺、威海等地調研,廣泛聽取對建設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意見和建議。經過廣泛調研認真籌劃,6月30日,省委省政府發布《關于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指導意見》,8月17日,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規劃編制正式啟動。確定將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成為連接長三角和環渤海地區、溝通黃河流域廣大腹地、面向東北亞全方位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增長極,為山東省區域經濟在更高層次、更廣領域參與合作與競爭,拓寬新空間。
站在“海陸一體化”的全局高度,山東搶占海洋產業發展制高點,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山東擁有大于陸域面積的海洋國土,有著綿延3100多公里的海岸,海洋產業總體規模在國內位居前列,不少指標在全國排名第一。他們大力發展海洋漁業、海洋鹽業、船舶工業、濱海旅游業等傳統海洋產業,更著力發展深海資源開發、海洋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既抓產業高端也抓產品高端,形成新的競爭優勢。
日照市依托臨海優勢,發展藍色經濟,實施“港城一體、港帶一體、陸海一體”戰略,經濟迅速崛起,今年上半年,地方財政收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港口貨物吞吐量增幅均居全省首位。
沿海各市盡揚特色
煙臺地處半島藍色經濟區的前沿地帶,將重點發展海洋漁業、濱海旅游業、海洋機械制造業。其中,海洋漁業鎖定精養、遠捕、深加工三大重點,加快培植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濱海旅游瞄準濱海觀光游、歷史文化游;海洋機械制造業則盯住大宇造船、蓬萊造船基地建設,發展造船及零部件配套,同時,培植發展海洋生物制藥、海水綜合利用等五大海洋新興產業。
威海市海產品的生產加工居全省首位,船舶制造業、濱海旅游業,以及以風能、核能為代表的新能源體系也都初具規模。他們提出,要成為海洋產品的生產加工、船舶制造、新能源和濱海旅游休閑等產業的領軍城市。
山東打造半島藍色經濟區,強調樹立“大海洋”觀念,不僅開發利用海洋生物能源,而且開發利用好海水資源、海洋礦產資源、海洋能源、海洋景觀資源、海洋空間資源,注重發揮高新技術產業,培植海洋經濟新的增長點,建立具有競爭力的海洋產業體系。
9月3日,總投資20億元的青島揚帆船舶制造項目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青島市置身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核心區域,是山東半島乃至全省經濟的龍頭。圍繞膠州灣,他們“環灣保護,擁灣發展”,吸引溫泉度假村、深海基地、會展旅游、體育文化等一批重大項目,規劃建設了鰲山新城、紅島新城和膠南市董家口港區新城,以此帶動服務業、造船業等優勢產業迅速崛起。
突出海洋文化特色,發展藍色文化產業
青島海洋科技優勢明顯,海洋科研與教學機構占全國的四分之一,高級海洋專業技術人才占全國的30%。“十五”以來,分別承擔了國家“863”計劃和“973”計劃中的大量海洋科研項目,榮獲國家海洋創新成果獎占全國的一半。
圍繞建設藍色經濟區,青島市發揮海洋科研教育和資源優勢,日前正式批準成立藍色經濟區建設專家咨詢委員會,下設現代海洋漁業、海洋工程與裝備制造等8個專業組,分別負責所在領域的技術咨詢、專項發展規劃評議和重點項目評審等工作,以此推進了海洋科技創新和產業的發展。
濰坊市精心進行著先進制造產業園、海港物流園、生態化工產業園和綠色能源產業園“四園”建設;東營市、濱州市在建設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中發揮主力軍作用,全力對接天津濱海新區,融入環渤海經濟圈一體化發展。
山東建設“半島藍色經濟區”,更注重突出海洋文化特色,發展藍色文化產業。山東半島有著豐富的、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他們下大力氣打造海洋文化品牌,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推動文化與科技、旅游的融合。沿海各市挖掘自己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使半島旅游資源的整合力度不斷增強;發揮整體效益,培植具有競爭力的國際、國內著名旅游勝地,打造山東“藍色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