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數據公布

國資委應不應該逆周期監管

2009-10-14 1:0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在經歷了去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之后,為了避免央企的資金鏈出現斷裂風險,國資委的監管思路已變得越來越謹慎了。在本月10日下發的《關于做好2010年度中央企業財務預算管理及報表編制工作的通知》中,國資委明確要求,2010年各中央企業預算管理中要堅持“現金為王”的理念,并對央企提出了三項現金管理的要求:一是要做好資金管理預案;二是要堅持量力而行原則,謀求資金的長期動態平衡;三是資金支出預算要充分體現效益優先、質量優先原則,嚴格控制資金支出范圍與結構,并通過資金集中管理、加速資金周轉等手段,減少資金沉淀,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可以看出,無論是要求央企堅持“現金為王”的策略,還是要央企強化預算管理,都體現了國資委目前非常審慎的監管思路。如果能嚴格執行“現金為王”,而不是將其作為一句口號,這就意味著央企諸多的經營行為將會受到限制:在業務擴張方面,更多的資產收購和產能擴充行為可能將不會受到鼓勵,因為這樣才能使得央企持有更多的現金而不是其他形式的資產;在負債經營方面,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應被限定在一定限度內,這意味著央企通過獲得貸款和發行債券等渠道的融資行為會被嚴格管理;在應收賬款方面,應收占款的規模增長也應被規范,以便減少資金沉淀,并加速應收賬款轉化為現金的能力。
在我們看來,國資委要求央企堅持“現金為王”和加強預算管理的思路,其實表明國資委也在奉行一種逆周期監管的思路——在經濟向好的時期,企業的經營策略通常是比較積極的,企業更傾向于通過增大負債規模來實現經營擴張,這恰與“現金為王”的策略相悖;而目前國內的經濟,正是處于經濟明顯的復蘇周期。這種監管思路是與銀監會同樣的——銀監會目前提高銀行資本充足率和不良資產撥備覆蓋率的要求,是一種非常明顯的逆周期監管思路。
不過,在我們看來,“現金為王”的逆周期監管思路卻并不應被國資委采用,因為這不僅將混淆國資委對央企的監管定位,更會使得央企的經營踏錯宏觀經濟節拍,并與中央政府“保增長”的目標相悖。
在2003年之前,國有資產由很多部門共同管理,為了解決國資管理水平低的問題,國家將國有資產的行政管理與出資人代表權力同時交給了2003年成立的“特設機構”——國資委。由此,國資委開始既充當“運動員”又充當“裁判員”,這種雙重角色一直備受爭議。在經濟低迷期之時,企業堅持“現金為王”自然體現了一種保守經營的策略;但在目前經濟明確復蘇的時期,央企為了實現自身實力的增強,則更應該積極擴張經營規模,以提高央企的經營效益,并使得國有資產增值。顯然,國資委在這兩年以“現金為王”作為監管措施,如果認真執行起來,很可能會讓央企們踏錯節拍,喪失了最好的擴張機會。
不僅如此,國資委對國有企業“現金為王”的要求,實際上是要央企的謹慎經營,這相當于變相的收縮。去年以來,中央政府提出4萬億的投資計劃,商業銀行數萬億的信貸投放,在很大程度上都要落實到國有企業的投資上來。國資委要求央企謹慎理財這無可厚非,但在結果上可能會“對沖”掉一部分刺激政策的效果。這種情況顯然不利于國內經濟的平穩復蘇。
最終分析結論(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國資委“裁判員”和“運動員”的雙重角色,決定了其既要監管央企的經營活動,又要擔負起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兩重責任,它們之間必不可少地會產生利益沖突。具體而言,“現金為王”監管策略的實施,雖然會使得央企的經營風險減小,但不僅干涉了企業的微觀經營,更可能會使央企踏錯宏觀經濟節拍,也會與政府“保增長”的目標相悖。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