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洪:構筑立體交通 面向東盟推進合作共贏
2009-10-13 21:4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國慶前夕,景洪市橄欖壩瀾滄江畔彩旗獵獵,國家一類口岸瀾滄江景洪港勐罕作業區建設項目在鞭炮聲和裝載機聲中拉開序幕。這一總投資1.64億元的港口碼頭,將開展集裝箱國際航運業務,與景洪港中心碼頭遙相呼應,互為補充,將使瀾滄江—湄公河黃金水道國際航運提升到一個新水平。
構筑立體交通 大步走向東盟景洪市位于我國與東南亞的結合部和中心位置,南接緬甸,東鄰老撾、泰國,瀾滄江—湄公河縱貫境內,地緣優勢得天獨厚。從古至今,景洪一直都是我國通向東南亞各國最便捷的水陸通道,與周邊各國的經貿合作、文化交流日益頻繁。
自上世紀90年代初起,景洪市委、市政府堅定貫徹落實國家沿海、沿江、沿邊開放和省委、省政府“立足亞太,搞活周邊,打開南門,走向南亞”及“請進來與走出去”并重的開放戰略,積極實施“開放活市”戰略,以大開放促進大開發,以大開發促進大發展,積極加快基礎建設,改善投資環境,加快發展對外經濟、邊境貿易、跨境旅游、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拉動全市經濟跨越發展。
跨入新世紀后,景洪轄區的口岸和240邊境通道各項基礎設施得到提升,通關便利條件日益改善,瀾滄江—湄公河中、老、緬、泰四國商船正式通航,在我國政府援助下通過整治的上湄公河航道等級提高;縱貫景洪、直抵泰國首都曼谷的昆曼國際大通道已全線貫通,貨物運輸更加便捷,還先后開通了景洪至老撾南塔等5條國際班車線路;西雙版納國際機場至泰國曼谷等國際航班先后開通,構建起了以景洪為軸心、直通東南亞各國的水陸空立體通道網。我國內地與東盟各國貿易的進出口貨物通過這條國際大通道運輸,可節省時間和運輸成本1/3以上。景洪已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成為了中國對東盟進行經貿交流與合作的前沿和窗口。
勇于先行先試 推進合作共贏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即將于2010年全面建成,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迅速推進,千載難逢的歷史發展機遇再次光顧位于中國與東盟交匯點、直接面向東盟的景洪,地緣優勢更加凸顯,巨大商機日益顯現;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旅游資源、民族文化等優勢,將為景洪跨越式發展提供重要的支撐,沿海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又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承接機會,各族干部群眾思發展、謀發展的信心足、氛圍濃,我們正迎來一個大開放促進大開發、大發展的時期!痹诮邮苡浾卟稍L時,西雙版納州州委常委、景洪市委書記陳學剛充滿信心地說。
面對新機遇、新挑戰,景洪市委、市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提升沿邊開放戰略,進一步提升對內對外開放水平,確立了新的發展目標,即:把景洪建成連接中國、輻射東盟市場的國際物流配送基地、物流中心和出口貿易加工基地,面向東盟的旅游游客集散中心。充分利用地緣區位和國際大通道優勢,運用好云南與老撾北部合作機制,以及中泰水果蔬菜零關稅等優惠政策,利用境內外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積極融入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和昆曼經濟走廊的建設之中,扮演“先行先試”的角色,拓展與東盟各國經濟對接互動,在經濟貿易、跨境旅游、文化教育、農業科技、勞務輸出、會展、禁毒防艾等領域開展了多層次、多形式的交流與合作。該市還積極開展與東盟國家地方政府和民間的相互往來交流活動,市政府與老撾波喬省噸蓬縣,泰國清萊市、南奔市、南邦市政府簽署了友好協議,積極組織參與國際國內會展活動,以“潑水節”、“邊交會”和“昆交會”、“泛珠三角區域經貿洽談會”等為契機,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努力擴大對外宣傳和交流。
該市樹立借助外力、外資、外思、外人加快發展的觀念,著力提升沿邊開放水平,以優化服務為核心,創新招商引資方式,開通“綠色服務通道”,實行跟蹤服務、上門服務、主動服務,提高辦事效率,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按照“招大商、選優商”的思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近幾年來,世紀金源集團、江蘇匯銀集團、香港銅鑼灣集團等一批國內外知名大企業落戶景洪,累計引進內外資逾百億元,景洪正成新一輪大開發的投資熱土。統計數據顯示,該市的進出口貿易保持了兩位數增長的勢頭,2008年,全市對外經濟貿易總額完成9631.74萬美元,同比增長48%。鼓勵和支持企業開展境外替代種植、發展替代產業,境外替代種植面積已達10.96萬畝,成為經濟技術合作一大亮點。
隨著沿江中、老、緬、泰轉口經濟貿易區建設、次區域合作國際物流配送基地、物流中心建設等逐步推進,景洪正顯現出巨大的發展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