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貿回升仍很困難 穩定增長還需扶持
2009-10-12 14:0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商務部近日在上海召開沿海十省市外貿工作座談會。與會的十省市商務部門負責人達成了一個重要共識:當前,我國外貿已經走出持續近一年大幅下滑的低谷期,但目前的回升屬于緩慢、波動中的回升,仍存在較多不確定、不穩定的因素和市場風險,外貿發展仍面臨較多困難,穩定增長的困難和壓力依然較大。 十省市商務部門反映了不少當前外貿企業的擔心,即隨著形勢稍微好轉,國家的有關扶持政策會大幅弱化,出現前幾年政策大起大落的情況。外貿企業呼吁:政策的調整應當是可預期、漸進式的,經歷了國際金融危機重創,企業需要相當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到危機前的發展水平,相關政策如果調整過早,有可能造成新的動蕩,企業難以承受。
外貿企業傷“元氣”回升阻力大
河北省商務廳提交的一份調查顯示,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國際市場需求萎縮,出口價格下滑,訂單減少,開工不足,相當部分企業在微利甚至保本經營的情況下,繁瑣的出口環節以及昂貴的費用已成為外貿企業的沉重負擔。除了陸運費用、檢驗檢疫費用、報關費、碼頭操作費、港雜費、訂艙費、運抵報告費、出口收匯銀行驗單費之外,外貿企業在交貨上船前,還需支付換檢費、港口保安費、文件費、艙單傳輸費等。
按河北省商務廳測算,扣除陸運費用、檢驗檢疫費用和收匯銀行驗單費用,一只裝載鋼材的40尺集裝箱,需支付出口環節費用3105元,折合每噸90~100元;一只裝載衛浴陶瓷的40尺集裝箱,需支付出口環節費用2100元。如此支出,已經抵消了一些外貿企業的利潤。例如,河北省一家日用陶瓷企業,今年上半年出口2000萬元人民幣,出口環節費用達57萬元,占貨值的2.85%,折合每件日用陶瓷支付出口環節費0.31元,這家企業上半年累計虧損20余萬元。
據浙江省商務廳長陳如獉P介紹,多年來,浙江的民營企業一直以活力旺盛著稱,但今年1~8月,浙江民企出口與去年同期相比,也出現了14.2%的大幅下降。前8個月,全省有近4000家企業停止了出口。雖然同期新增出口企業6880多家,但新企業形成的出口增量無法與停止出口的老企業相抵,說明國際金融危機對外貿企業“元氣”損傷很大。
廣東省外經貿廳副廳長鄭建榮帶來的今年前8個月的一組數據,也說明國際金融危機給廣東外貿帶來的損傷:一是占全省出口68.7%的機電產品,出口下降19.8%,大于全省出口平均降幅2個百分點;二是占全省出口61.4%的加工貿易,出口下降22.3%,大于全省出口平均降幅4.5個百分點;三是占全省出口總額九成的外商投資企業和國有企業,出口降幅均分別高于全省出口平均降幅2.6和7.7個百分點,回升壓力很大。
回升只是局部風險卻在加大
江蘇省最近對104家重點企業的調查顯示,56%的企業在手訂單同比下降,約六成企業反映出口價格同比下降,企業利潤縮水,其中三成企業利潤下降程度超過一成。
上海最近對82家重點出口企業開展了一次問卷調查,超過九成企業反映國際市場需求仍顯不足。上海機電產品出口的第一大戶達豐電腦公司,9~12月的在手訂單達81億美元,但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全年出口預計204億美元,比去年下降18%左右。重要的是,以便攜式電腦為例,出口價格同比下降17.65%,企業出口金額和利潤隨之大幅下滑。
浙江對1569家重點進出口企業的調查顯示,近六成企業表示在手訂單同比下降,同比持平的有兩成,同比增長的僅有兩成。
江蘇省商務廳副廳長笪家祥認為,雖然近期企業接單好于上半年,但外需疲軟的局面并未根本好轉,訂單同比仍大幅下降。三季度為傳統出口旺季,出口回升有季節性因素,但近期所增訂單以短單、急單、小單為主,主要是進口商在對圣誕節前“補倉”等短期因素所致,而且訂單價格下降明顯,說明當前制約出口的主要因素還沒有大的改變,出口形勢仍然嚴峻。
今年前七個月,浙江外貿企業出口信用保險投?傤~達41億美元,其中報損金額7143萬美元,兩項指標同比分別猛增91%和97%,4.2%的報損率比2008年的平均報損率高出近2個百分點,說明國際金融危機中的出口風險不斷加大,不確定因素增多。
福建也有類似情況。1~8月,全省收到企業出口報損案件129宗,同比增長53.6%,報損金額1932.9萬美元。為回避貿易風險,福建部分企業被迫放棄了南美、東歐、俄羅斯等高風險地區的新客戶訂單。
特別是近來呈蔓延趨勢的貿易保護風潮,對仍身陷國際金融危機之中的外貿企業無疑是“雪上加霜”。以江蘇的石油鋼管為例,2008年對美國出口8.6億美元,占全國四成多,今年受美國、加拿大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影響,近期對美石油鋼管出口已接近停頓狀態。近期美國對我輪胎實施特保措施,預計今年將對江蘇23家企業近6.2億美元出口造成嚴重影響。
期盼扶持政策穩定性和持續性
福建省外經貿廳副巡視員吳克認為,為幫助外貿企業克服當前困難,把握好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國際市場份額重新洗牌的機會,國家在今后兩三年內應基本保持目前外貿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對外貿企業“扶上馬,送一程”。
吳克特別指出,防止削弱外貿扶持政策,尤其需要穩定對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扶持政策和出口信用保險政策。一是穩定了勞動密集型產品這一塊也就穩定了我國很大一部分國際市場份額,保護了廣大就業人口;二是出口信用保險具有風險補償、融資及放寬結算條件等功能,又是國際普遍接受的外貿扶持措施,加大對出口信用保險的支持,可以從多方面幫助企業提高競爭力,更多更好地承接訂單。三是明年外貿政策的設計不僅要考慮對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的穩定支持,還要考慮加大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支持,兩者都不可偏廢,關鍵是在兩者之間尋找一個政策平衡點。
結合出口環節治理問題,吳克建議,國家應盡快啟動檢驗檢疫體制改革。他認為,現行的檢驗檢疫體制已經越來越不適應對外貿易發展的需要:一是大量的法檢項目沒有得到國際上的承認,沒有效力,卻給我出口企業帶來沉重負擔;二是檢驗檢疫機構單純依靠國家投入,檢驗的手段、能力、價格、服務等都不適應外貿發展的需要;三是服務理念存在偏差。
吳克建議,作為行政機關的檢驗檢疫部門應主要負責建立完善的技術法規體系,制定行業準入門檻,對社會檢驗機構開展資質認證并規范行業秩序,具體的出口商品檢驗檢疫事務則實行市場化運作,交由具備條件并通過資質認證的民間檢驗檢疫機構去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