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電機出口的突圍之路
2008-9-8 11:0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中小型電機出口量占全國三分之一的福安電機產業,在前所未有的重重壓力下沉著應對,出招化解,合力突圍,實現了出口貨值的強勢增長
“2005年因原材料漲價,企業已經調高過產品出口價格,現在再次提價就會導致出口訂單減少或拿不到訂單的后果。”
“我們公司的產品主要是出口,由于匯率變化,一年至少損失幾百萬元。”
……
曾幾何時,諸如此類的話語,道出了福安電機出口企業的困惑與無奈。有壓力就有動力,在激烈競爭市場中摸爬滾打了多年的福安電機人,面對市場環境的種種不利因素,沉著應對,出招化解,終于在困境中實現了全線突圍。據有關方面統計表明,福安電機出口貨值繼2007年首次突破2億美元以來繼續強勢增長。今年前8個月,經寧德檢驗檢疫局檢驗出口的福安電機產品價值2.8億多美元,出口貨值同比增長73.3%。
技術聯姻 借力突圍
長期以來,福安出口的電機產品幾乎清一色出自民營企業生產的低端產品,競爭手段也單一,就是拼價格。由于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多種因素的制約,福安電機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競爭力明顯萎縮,潛在的“技術短板”問題也隨之顯山露水。
閩東亞南電機有限公司是福安電機骨干企業之一,2005年通過借助科研院校的技術研發力量,成功開發出與世界一流產品同步的SLG系列無刷交流同步發電機等一系列高端產品,以絕對市場優勢和利潤空間,有效扭轉了市場競爭中的被動局面。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嘗到科技創新甜頭的福安電機企業,紛紛主動與廣州電器研究所、上海電器研究所、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等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技術合作關系。
一年一度的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更成為福安電機企業尋求技術聯姻的良好平臺。從2005年起,福安市太平洋電機有限公司依托這一平臺,每年都有多個新產品投放市場,公司步入福安電機電器十五強民營企業之列。正是通過技術成果轉化合作,福安電機企業不僅研制和生產出一大批填補國內空白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新產品,而且走在新材料、新工藝的前沿,在節能降耗上大做文章,有效化解了市場環境不利因素的影響。
打造品牌 奮力突圍
業內人士指出,傳統電機由于技術含量不高,企業利潤微薄,福安民營電機企業長期處于仿牌、貼牌境地中,艱難完成著最初的原始積累。
“當時企業貼牌生產,盡管產量直線上升,但品牌開發商分走了60%以上的利潤,企業獲利微乎其微。”福建凱捷利電機集團公司一位負責人如是說。而今,這家集團公司早已亮出自創的“凱捷利”品牌,并在海外100多個國家注冊,在風云變幻的市場洗禮中不斷發展壯大。
2007年,正當電機同行普遍深感舉步維艱之時,泰格動力機械集團有限公司的“TIGER”及其系列聯合性商標,在閩東工業企業中第一個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稱號,該公司當年的產品產量、銷售量、銷售額迅速攀升,排名居中國內燃機工業行業第二。
“企業要應對市場不利因素,打造品牌和提升技術越來越重要了。” 這是安波電機集團公司董事長陳少波的肺腑之言。如今擁有國內產品質量國家免檢、出口免驗資格和中國馳名商標稱號的安波電機集團公司,是730多家福安民營電機企業在創品牌道路上的一面旗幟,其生產的ABLE品牌鋁殼電機成為中國三大鋁殼電機出口產品之一,60%的產品銷往歐美及澳大利亞高端市場,今年前7個月出口貨值同比增長4成以上。
福安電機企業打造品牌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扶持和鼓勵,福安市不僅專門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的爭創中國名牌和中國馳名商標工作領導小組,還積極向國家有關部門申報“中國電機之都”稱號。今年6月,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授予福安“中國中小電機出口基地”稱號。區域品牌的提升,增強了福安電機的整體競爭力。
各方護航 合力突圍
福安電機企業遭遇重重困難,早已引起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針對美元貶值問題,福安市有關方面建議電機出口企業通過英鎊、歐元等貨幣進行交易,以規避外匯風險,還建議企業慎重接單,注重提高原材料和產品議價能力,盡量不和外國企業簽訂產品價格不變的長期訂單;針對原材料、零配件價格上漲問題,當地政府鼓勵電機企業以戰略聯盟為手段,通過集中供貨、物流配送等方式,統一供貨渠道,形成生產供應鏈和產業鏈,穩定價格,提高企業抗市場風險能力。
今年4月初,來自福安50多家電機企業的120多人,在當地政府的牽頭組織下,集體從福州包機遠赴北京“采購”最新電機技術成果;6月,福安市政府與清華大學電機系、中國科學院電工所簽訂全面科技合作協議;7月,寧德市福安電機工程研究院在福安成立,并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顧國彪等10位專家為特聘專家……政府層面上的一系列舉措,為福安電機產業破解困局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提供了堅強后盾。
國外技術壁壘是福安電機出口企業必須跨越的一道門檻。為此,福安市政府與寧德檢驗檢疫局建立協作機制,加強檢測平臺建設,及時發布美國、歐盟的相關技術措施,并邀請有關專家舉辦講座,進行技術研討。同時,福安市一方面爭取各大科研院所、高校的技術支持,一方面整合質檢部門的省級電機產品檢測中心和進出口商檢部門的國家電機試驗室資源,依托骨干企業組建電動機、發電機等研究中心,采取“政府引導、企業主體、校企合作、優勢互補”的模式,著力構筑電機產業成果轉化、技術培訓、技術服務和人才培訓、人才中介等綜合性、全方位的技術服務平臺。(吳慶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