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啟動東盟攻略 拓展資源市場藍海
2008-9-8 10:5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受困于成本提升、外需減弱的廣東經濟,正在展開啟動新興市場的東盟攻略。9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在雅加達與東盟秘書長素林共同出席了《廣東省人民政府與東盟秘書處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會上確定雙方將重點尋求并促進包括農業、信息通訊技術、能源與環境、貿易和投資、物流基礎設施等11個領域的合作,簽署了18.59億美元的合作協議。
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框架下,廣東-東盟合作備忘錄的簽署,標志著以廣東、廣西、云南三省區和東盟十國為舞臺的南中國產業梯度轉移的大幕拉開,也同時標志著在以美國為主的外部需求轉入衰退的背景下,“廣東制造”軍團轉戰東盟尋求突圍的重大戰略轉變。
事實上,八月中旬,廣東省外經貿廳已經就“再加強廣東省與泛北部灣經貿合作”的議題,派出隊伍赴湛江專題調研。此次遠赴東盟四國訪問,廣東擔負的任務是,“鼓勵和引導家電、紡織服裝、輕工、建材等傳統優勢產業的各種所有制大企業、大集團和其他有條件的企業赴東盟等地區投資,開展境外加工貿易,帶動技術、產品和勞務出口,重點推動森林、礦產和漁業等資源項目合作開發,建立境外生產基地和營銷網絡。繼續促成一批境外承包勞務合作大項目的落實。”
這一系列攻略的基礎,是2004年11月我國與東盟十國共同簽署的《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貨物貿易協議》。據協議,從2005年至2010年,中國-東盟絕大多數貨物貿易達到自由化和便利化。這意味著中國—東盟之間,產品和服務可在零關稅、免配額的情況下進入對方市場。在中國南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不僅對經濟發展有促進作用,同時有助于在政治、軍事上緩解區域緊張局勢。
據協議,到2010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將成為擁有18億消費者、近2萬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1.2萬億美元貿易總量的經濟區。從經濟規模上看,僅次于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而廣東一直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過去的五年,廣東對東盟的貿易額占全國的比重也由2003年的25.5%,提高到去年的27.6%.可見,廣東-東盟的合作對“10+1”體系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廣東與東盟加速經濟一體化進程,不僅能為廣東企業找到寬廣的市場空間和廉價礦產、能源資源,更能為珠三角地區提供產業轉移的新腹地。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合作伊始,有學者擔心東盟各國與中國同屬經濟欠發達地區,資金、技術、人才等都短缺,經濟要素的互補性差,產業同構、經濟缺乏梯度而難以對接,各方之間難以互相投資。但時移世易,當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制造業重鎮,過度的產能擴張,導致資源消耗巨大、產能過剩、外需不足等嚴重問題,去年以來,我國遭遇鋼鐵、水泥、電力等資源價格同時上漲,同時大量制造業面臨利潤下降,經營成本提升等困境。而與之相對應,東盟諸國自然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低廉,同時作為新興經濟體,擁有巨大的消費潛力。
據中國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額達115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5.8%,高于同期中美貿易增速13.2個百分點和中日貿易增速7.9個百分點。另外,東盟是廣東煤炭、橡膠等原材料數量最大的進口地區。時至今日,中國—東盟經濟互補性已經十分明顯。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搭建,將為廣東企業提供資源、市場的藍海,而就近資源產區,就近消費市場的“雙就近戰略”,則為廣東制造業向云南、廣西乃至東盟轉移產能和勞動力提供了廣闊想象空間,東盟新興市場也為中國品牌的國際化戰略提供了“練兵”的絕佳機會。
然而,廣東與東盟之間的貿易長期處于逆差狀態,農產品出口更面臨嚴峻挑戰,另外,廣東產品進入東盟仍要面對更多的國外貿易壁壘。根據東盟自由貿易區協議的有關條款,東盟六個成員國一旦發現本國的產品在自由貿易區內受到影響,可以采取緊急措施予以保護。這些都給廣東-東盟合作留下陰影。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是歷史機遇,但要抓住這一機遇,一方面需要政府層面的外交運作,以降低企業的政治風險,另一方面,需要企業進行艱苦地升級優化,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當前,廣東-東盟的合作備忘錄以及系列合作協議讓人們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