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關注下的中國物流機會與壓力同在
2008-9-3 12:2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日,由中國交通運輸協會主辦,國家發改委等七大部委支持的2008中國物流萬里行--投融資考察活動在成都正式啟動。據介紹,本次活動是2008中國國際物流節首個核心項目,參加本次活動的有國內外金融和投資機構代表、知名物流企業代表、權威專家和行業協會及其當地政府領導。目的是為中國物流行業搭建良好的項目投融資合作平臺,進而推進物流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隨著中國參與全球經濟的節奏加快,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工廠’,在全球采購、全球制造、全球銷售的背景下中國正在成為’全球物流中心港’,這將為中國物流行業帶來數千億美元的市場機會,也是國際金融資本看好中國物流業的重要原因",多年從事物流行業研究的專家向記者解釋了資本市場關注中國物流業的主要動因。該專家指出,中國物流行業高速發展的時期已經到來,資本市場關注和介入印證了這一發展趨勢。但是,由于中國物流行業管理平均水平的相對落后,尤其是適應現代化物流需求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使得中國物流行業在機會面前也面臨挑戰,如何把握市場機會,如何改變這一現狀是中國物流行業急需解決的問題,也是國際資本市場此行重點考察的部分。
"國內物流行業信息化建設是中國物流與全球制造接軌的必經之路,也是國內物流企業在全球范圍內角逐的核心競爭力"國內物流管理軟件第一品牌--博科資訊董事長兼總裁沈國康認為物流行業信息化任重道遠。沈國康指出,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供應鏈已經成為企業響應市場需求和節約成本的主要手段,也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客戶需求的快速變化及個性化需求的增加,要求供應鏈做到精準部署和快速響應,精準部署是企業節約成本盡量實現零庫存的保證,而快速響應是在為企業贏得更多的市場機會和客戶滿意度,全球競爭的今天,供應鏈擔負著向外爭取機會向內壓縮成本的雙重責任。如何幫助客戶實現快速和精準是中國物流行業的重要命題,也是企業選擇物流公司的主要標準,這一切,在目前的方法和技術條件下,信息化無疑是唯一并且有效的手段。
在提及目前國內物流行業信息化建設的問題和解決之道時,行業專家和沈國康給出了近乎相同的答案。他們指出,中國物流信息化建設平均水平比較低是有著歷史原因的,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國經濟是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下進行的,供應鏈的價值在當時的環境下無法表現出來,供應鏈的信息化建設也被忽視。隨著中國加入WTO,中國企業要面臨全球范圍內的采購和銷售,供應鏈的價值和信息化的重要性隨著"集體掉隊"被中國企業和物流行業認識到了。"要改變目前的現狀,需要物流企業、客戶和物流軟件廠商三方攜手來解決" 沈國康建議物流企業、客戶和軟件廠商建立三方同盟,由客戶提出原始需求,物流企業根據具體業務提出需求模型,軟件廠商根據需求研發適合的物流軟件,并通過不斷反饋完善系統,進而研發出以客戶需求為原點、以物流企業需求為導向的管理系統。同時,通過技術培訓和系統優化讓員工輕松使用管理系統也是物流行業全面信息化的重要因素。
世界物流中心在中國的形成讓物流行業看到了機遇,國際金融投資的高度關注更讓這一趨勢更加真實可見,面對被物流行業和投資商看好的前景,如何加快中國物流信息化建設,如何使得中國物流跟隨中國制造的步伐分享中國經濟的大蛋糕,不僅僅是物流企業需要面對的問題,也是像博科這樣的軟件廠商需要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