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內地出口仍具優勢

2008-9-27 10:5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雖然中國內地的消費物價指數逐漸放緩,但持續上漲的生產成本沒有回落的跡象。香港貿發局最近發布的報告指出,于內地(特別是珠三角)經營的香港廠商,原已微薄的邊際利潤更加受壓,百上加斤。   生產成本持續上升
  中國內地消費物價指數的升勢有所放緩,從2008年4月份的8.5%下降至6月份的7.1%,但生產成本持續上漲,并無回落跡象。2008年6月,內地的原材料、燃料及動力購進價格指數上升13.5%,升幅較5月的11.9%及年初的8.9%為高。
  汽柴油價格及電價分別于今年6月和7月上調,令生產價格的上升壓力有所增加。香港貿發局的報告指出,原材料和能源價格上漲也許不是內地獨有現象,但營商環境轉變帶來的其他多項主要挑戰,卻對內地特別是珠三角的生產成本構成壓力,而區內香港廠商原已微薄的邊際利潤更加受壓,百上加斤。
  人民幣加快升值壓壞港商
  對在中國內地經營的香港廠商來說,人民幣升值是主要挑戰之一。
  自2008年以來,人民幣升值步伐不斷加快,令港商加深憂慮。例如,2007年12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同比升幅為6.1%,到2008年6月卻加快至10.6%。目前,大多數香港廠商仍接受以美元支付其出口,人民幣兌美元升值意味著采用人民幣結算的部分生產成本已告上漲,并侵食其出口利潤。香港貿發局早前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內地生產的港商,其本地含量(即以人民幣結算的生產成本部分)在20%~45%之間,平均為30%。據最近一項學術研究指出,中國內地出口產品的本地附加值比重平均約為50%,至于玩具和運動用品等勞力密集產品,其本地附加值比重更高達51%~65%。隨著中國內地的生產鏈向上游擴展,并增加在本土采購,本地含量比重上升是意料中事。假設目前本地含量平均介乎30%~50%,則人民幣兌美元升值10%,即在其他上漲因素之外,生產成本亦較去年增加3%~5%。
  勞工成本升勢未遏
  近年,珠三角地區的勞動力供應緊張。盡管工資持續急升,加上營商環境轉壞,迫使部分生產商結業,導致勞工需求減少,但總體勞動市場仍然出現勞工荒,尤以熟練勞工為然。以深圳為例,當地電子企業眾多,對熟練勞工的需求往往較大。自深圳市政府采取多項措施后,2008年第二季勞工不足問題較首季有所紓緩,但估計仍缺乏約43萬名工人。
  地方政府頒布的最低工資標準充分展示了勞工成本上漲的走勢。2004~2006年間,廣東各市的最低工資增幅為12.1%~21.5%。廣東省各地的最低工資于2008年再次調高,進一步上升10.3%~17.6%,平均增長為12.9%。
  在大多數情況下,廠商必須提供較最低標準為高的工資,才可以吸引新員工和留住舊員工。同時,企業亦要雇用不同工種和不同職級的員工。據官方公布,廣東省職工(包括所有工種的不同職級)平均工資在2007年上升12.4%。以廣州為例,2008年初平均工資較上年增長15.3%,反映工資升勢加快。
  新勞動法令用工成本升23.5%
  據香港貿發局于2008年4月對香港廠商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八成受訪者表示,內地實施新《勞動合同法》,令其直接勞工成本平均上升了23.5%。直接勞工成本上漲主要與新《勞動合同法》的兩項規定有關。其中一項規定是,雇主須為所有員工繳納社會保險費;另一項規定是當雇員的合同不再續訂,雇主須按雇員的服務年期向雇員支付經濟補償金。
  新《勞動合同法》規定,每名已訂立合同的員工必須參加社會保障計劃。目前,社會保險包括5個險種,包括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及生育保險。以港商集中的東莞為例,雇主繳納的社會保險總費用,約相等于所付員工工資的18%;在養老保險繳費較高的城市,這個比例也許更高。全面實施社會保障計劃,會直接推使企業的總勞工成本顯著增加。
  雖然經濟補償金在勞動合同不再續訂時才需支付,但部分盡責的雇主已預留儲備,以應付有關需要。再者,員工更替難以避免,尤以玩具等受季節性波動影響的勞動力密集行業為然。根據新《勞動合同法》規定,工作6個月以上不滿1年的雇員,可獲得1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工作不滿6個月者則可獲得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換言之,雇用大量季節性短期合約員工的廠商,需支付額外成本。
  此外,新《勞動合同法》要求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投入更多資源,如保存詳細的人事檔案及進行人力資源調配規劃。逾七成受訪香港公司指出,人力資源管理開支平均增加約20%。
  雖然中國內地高昂的食品價格看起來并未對出口(加工食品除外)造成直接影響,但不應忽略的是,在內地特別是珠三角經營的香港廠商,大多須為外省勞工提供膳宿。國內食品價格上漲,的確普遍影響出口商的經營成本;而高通脹亦令工人更加期望獲得加薪。
  假設勞工成本占珠三角地區港商生產成本的15%~30%,而本地含量則占30%~50%,則工資上漲、人民幣升值及《勞動合同法》的影響,估計導致生產成本普遍較上年增升8%~15%,其中還未計入其他進料成本的增幅。
  能源價格驟升
  電費占總生產成本的比重相對較低,但電價不斷上漲不容忽視。以東莞為例,由2006年8月開始,在高峰時段的大工業用電電價較2004年飆升27%。2008年6月19日,內地政府突然宣布將全國電費調高0.025元/千瓦時(增幅約5%),于7月1日生效。
  內地政府還宣布凍結煤價,有效期至2008年底為止。雖然此舉或可防止煤電價格進一步上升,但凍結期屆滿后,電價可能重拾升軌。
  另外,由6月20日起,汽油和柴油的基本零售價分別上調16.7%及18.1%。對珠三角廠商來說,能源價格上升不單增加運輸成本,亦對其自設的發電機造成更大負擔,原因是區內電力短缺情況仍然普遍。
  金屬價格飆升103%
  過去一年,各類金屬價格均以不同的速度上升,而原材料平均價格亦呈現反復向上的趨勢。據《經濟學人》商品價格指數顯示,2008年7月,一般金屬價格較3年前攀升103%,亦較2007年底上升18.4%。
  油價急升已對塑料等相關產品價格產生直接影響。2008年7月中,布倫特油價較一年前升約80%;2008年7月的聚丙烯價格也較上年同期升約50%。
  每項生產工序均涉及多種多樣的原材料。盡管一般金屬價格上漲的程度有所不同,但對各行各業都有廣泛的影響。原材料價格波動亦為廠商帶來不明朗因素,尤其是當波動發生在報價與正式簽約之間。
  2007年,中國內地政府實施多項措施以收緊加工貿易,包括取消或降低數千項產品的出口退稅以及擴大加工貿易禁止類和限制類目錄。取消或降低出口退稅,已對出口企業的成本產生直接影響。屬于禁止類的進口料件,需全數繳納關稅及增值稅,因而導致成本上漲,最終亦推使下游產業的原材料成本上升。
  出口價格上漲壓力加劇
  對生產某類產品的廠商來說,收緊環保及產品安全規定亦令成本上漲問題火上加油,并令工序流程更加復雜。例如,由于海外市場對玩具安全問題甚為關注,因而對產品標準測試實施額外規定,令玩具廠商的測試開支增加。
  由于珠三角地區港商的邊際利潤不斷收縮,海外買家被迫分擔成本上漲壓力的趨勢似乎日益明顯,這從美國進口的中國內地產品價格上升可見一斑。據美國勞工部表示,2008年6月,美國進口的中國產品,平均價格上升4.8%,升幅較2007年12月的2.4%為高,但仍較其他主要供應地的產品價格升幅為低。
  成本上漲的壓力,難免要海外買家分擔。一些香港廠商表示,海外買家很多時都愿意接受貨價調升。因此之故,美國進口的中國內地產品價格自2007年中以來持續上升。
  隨著出口價格上升,中國產品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也許令出口商和進口商憂慮。但令人欣慰的是,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首5個月,中國產品在美國市場所占份額約為18.8%,與上年同期相若(并未計入礦物燃料進口,原因是近期油價飆升可能扭曲整體情況),反映來自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產品并未對中國產品的競爭力構成重大打擊。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