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桐廬鋪就四通八達農村致富路
2008-9-25 16:1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9月20日一大早,桐廬縣合村鄉嶺源村一位村民在家門口坐上中巴車,帶著媳婦和12歲的女兒進城走親戚。如今,對于嶺源村的村民來說,上趟縣城就跟到村里其他人家串門一樣方便。
然而在30年前,這是不可想象的。那時桐廬縣農村公路僅12條,通車里程只有157公里,行政村一級大多沒有通公路。那時的嶺源公社三合、岳山、茆源等大隊,離縣城70余公里,這里的老百姓出"山",要繞上一道道山路,翻越一座座嶺。"木頭爛在山上,毛竹用來燒炭,家里若有個生病傷痛的,非得用上八個人才能抬得出山",這是當年偏僻山村人們生產、生活的寫照。面對著羊腸小道,老百姓渴望走出大山,祈盼著有一條屬于他們自己的路,通向縣城、通向富裕……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后,為改變農村公路落后現狀,桐廬縣交通部門在加快推進農村公路建設的同時,及時將干線縣鄉公路的拓寬改造擺上了工作日程。在抓好縣道公路改造的同時,積極推出鄉村道路硬化優惠政策,縣道七常線、桐鄭線、徐七線、南大線、分老線等老公路干線,經拓寬改造,逐步向高級或次高級公路路面發展,極大地方便了群眾的生活和生產,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更令人高興的是,"鄉村康莊工程"還打通了農村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的通道,給長期閉塞的農村帶來了無限的商機,促進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鐘山鄉大市村新村自然村的公路剛建成,該村就被臺灣老板看中投資開發了;橫村鎮白云村峰塢自然村修通四級公路后,村里一些頭腦活絡的村民紛紛在山上搞起了種養業。道路瓶頸消除后,農村原生態的旅游資源也受到人們的青睞,鄉村"農家樂"得到了迅猛發展。海拔600多米的莪山畬族鄉新豐民族村戴家山自然村,已成為針織圍巾的半成品加工基地;橫村鎮鳳聯村過去由于道路不通,農民種植的糧食、蔬菜、水果不能及時運出,好品種卻賣不出好價錢,遇上雨雪天氣根本運不出去,甚至白白爛掉。公路修通并硬化后,葡萄種植面積一下由原來的十幾畝發展到980多畝,今年僅葡萄一項收入就超過800萬元,成為我縣高山葡萄基地。
如今,一條條承載著希望與幸福的通村公路,如彩練般在旖旎如畫的桐廬大地上延伸,一輛輛滿載著農副產品的大小車輛歡快地穿梭其間,人們記憶中阡陌縱橫、雜草叢生的鄉間小道,已經逐漸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煥然一新的寬闊、平整、明亮的通村"致富路"。它在我縣的青山白霧、峰巒塢谷中盤旋,它把老百姓的喜悅寫在了臉上,把幸福寫在了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