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煤炭行業的前景及機遇
2008-9-25 3:2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煤炭工業是我國重要的基礎能源產業,在中國能源供給結構中處于重要戰略地位,在能源消費結構中也處于主導地位,2007年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分別占76%和69%,預計到2050年在一次能源生產中仍將占50%。隨著中國經濟快速增長,預期“十一五”期間國內煤炭需求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十一五"期間,我國國民生產總值增長速度約為7.5-8.5%,年均煤炭消費增長量約為4-4.5%。
煤炭產能將持續快速增加
隨著固定資產的投資加大,2001至2007年中國原煤產量復合增長率達到15%(如圖1)。同時隨著前幾年的項目陸續投產,今后幾年煤炭產量將集中釋放,行業新增產能快速增長,煤炭產量也會持續快速增加,煤礦庫存也大量增加。
在我國,電力、冶金、化工和建材4個行業是主要耗煤產業,這四大行業對煤炭消費需求旺盛,其需求量約占煤炭總消費量的70%左右。其中,電力行業煤炭消費量(動力煤)占總消費量的50%以上。
價格在更高點上尋求均衡
煤炭為政策性影響明顯的行業,“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指出幾年內國家出臺的指導性政策方向。 “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第12章第1節說明:加強煤炭資源勘探,統籌規劃,合理開發,提高回采率,減少煤炭開采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建設大型煤炭基地,鼓勵煤炭企業聯合重組,引導形成若干產能億噸級的企業。鼓勵有優勢的煤炭企業實行煤電聯營或煤電運一體化經營。調整改造重組中小煤礦,依法關閉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破壞資源和環境的煤礦。加強煤礦瓦斯綜合治理,加快煤層氣開發利用。加強煤炭清潔生產和利用,鼓勵發展煤炭洗選及低熱值煤、煤矸石發電等綜合利用,開發推廣高效潔凈燃燒、煙氣脫硫等技術。發展煤化工,開發煤基液體燃料,有序推進煤炭液化示范工程建設,促進煤炭深度加工轉化。
煤炭行業由于具備采掘類行業的屬性,價格是行業景氣與盈利能力的重要先行指標,也是盈利最直接及最敏感的驅動因素,行業性政策調整帶來的成本上升和供需重新緊張可能會促使價格不斷在更高點上尋求均衡。而且,隨著國際原油和天然氣價格居高不下,煤炭利用技術進步,新型煤化工和“煤制油”行業的發展,煤炭在未來中國乃至全球能源結構中的地位還將進一步快速上升。
面臨的問題之運力不足
我國對煤炭運輸投資低于煤炭生產速度,從整體趨勢上看,國內鐵路煤炭運輸增長率較平穩,沒有明顯增高的趨勢。在2007年以前運輸增長率始終低于原煤產量增長率。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原煤的運輸。
鐵路運量有限,公路運輸行業運輸能力也有所下降:在大力治理超載的情況下,我國公路運輸行業的運輸能力在不斷下降,隨著煤炭運輸需求不斷增長,其他途徑運輸煤炭的壓力越來越大。
2008年國家鐵路將新增運煤能力6000萬噸/年左右,神朔黃線有望增加1000萬噸/年左右。由于新增運力主要在北通道上,山西中南部、陜西、寧夏等省區煤炭生產受鐵路運輸制約的程度會有所加大,尤其是煉焦煤外運能力沒有增加,煉焦煤供應緊張狀況很難緩解。 2008年鐵路運力將向技術先進、有利于節能減排、符合循環經濟等國家政策鼓勵發展的企業傾斜;向大客戶以及水運無法到達的中部地區傾斜,全力確保電煤運輸。
面臨的問題之市場集中度不高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煤炭產業的市場集中度CR4一直低于10%,CR8一直低于15%,即使產業中所有特大型(年產超過1000萬噸)企業的集中度也僅在20%左右。作為國內煤炭行業的巨無霸——神華集團,2007年的煤炭產量為2.35億噸,僅占全國市場的9.3%。
近幾年來,雖然煤炭市場規模企業越來越多,企業規模也越來越大,但市場集中度依然不高(如表3).規模型企業數目不斷增加,但規模型企業的產量在總產量中的比例卻有下降趨勢。
國家近10年正在逐步進行行業整合,關停小煤窯。1997年,中國共有82000座礦山,2000年底減少到35000座,其中25000座屬于小規模的鄉鎮和個體煤礦。其中國有大型煤礦2000多座。2006年前十大煤炭集團生產的原煤產量合計為6.5億噸左右,占全國煤炭產量的27.38%。2006年,神華集團、中煤集團、大同集團等企業占全國煤炭生產量的比重分別為8.7%,3.9%,2.2%,目前所占比重不高,但對行業定價的影響力日益增強,對市場價格有較為明確的指引作用。
至2007年底,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達到7066家,其中原煤年產量超過千萬噸的企業34家,產量規模超過11億噸,所占比重達到45%;部分原國有重點煤炭企業非煤產值比重已達50%以上;大中小煤礦的產量比重調整至50:12:38。
從“十一五”發展規劃內容來看,“十一五”期間要關閉小煤窯10622個,產能合計3.05億噸,占目前煤炭產能的12.87%。到“十一五”末期將爭取建成6-8個億噸級和8-10個5000個萬噸級大型煤炭集團,產量達到全國的50%以上。按照上述目標測算,大型煤炭集團公司在“十一五”期間產量的復合增長率將達到31.9%。小煤窯的關停將給行業內大型企業留出空間,也將使得行業市場秩序大大規范。行業集中度的提高將促使行業定價能力提升,將使得行業公司在規模提升的同時,享受價格長期景氣。
發展機遇
若簡單將我國的煤分為煉焦煤和非煉焦煤。優質煉焦煤資源供給增長緩慢,但優質煉焦煤和肥煤資源稀缺,隨著鋼鐵行業的逐漸復蘇,新型煤化工發展將增長對該類資源的需求。
我國煤炭資源儲量看,由于我國不同煤炭資源種類的賦存差異,優質煉焦煤和無煙煤資源儲量相對有限。盡管煤炭行業總體資源供求基本均衡,但不同種類和品質的煤炭資源供求仍然存在差異,一些優質煤炭和稀缺煤種將仍然處于供不應求狀態。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焦炭生產國,2003年以來焦炭產量增長速度很快;同時,我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焦炭消耗國,每年消耗的焦炭占全球焦炭消耗量的40%以上,市場規模巨大。與此同時,隨著中國鋼鐵產能的持續釋放,市場對焦炭的需求也在增加。
我們以開采——洗選——煉焦——煤化工簡述煤炭行業的產業鏈,通過一系列的研究分析也可以看出,處于產業鏈后端的煤化工產業發展前景較好,其中煤氣化方向有較為成熟的商用基礎。煤炭氣化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已經被普遍用于合成氨、城市燃氣、甲醇生產等領域,而且市場規模較大。其中煤炭間接液化技術目前被南非SASOL公司壟斷,已經相當成熟,國內目前正在尋找與南非該公司的合作機會。而對于煤炭資源豐富的我國來說,煤炭氣化合成成品油生產成本相對較低,商業前景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