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經濟戰略轉型:從"甌江時代"邁向"東海時代"
2008-9-25 2:5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溫州,這座中國民營經濟的先發城市,正從“甌江時代”大步邁向“東海時代”。
山多地少、人多地少。長期以來,溫州的產業發展和城市發展受到空間制約,如何突破發展“瓶頸”?溫州市委書記邵占維告訴記者,溫州人給出的答案是:建設沿海產業帶,再造一個新溫州。
溫州未來發展的走向已經明確——空間向沿海拓展,產業向沿海延伸,從伴依甌江發展向面向東海發展。
黃金海岸上鑲嵌12顆明珠,構筑起嶄新的現代產業體系
“如果說甌江是一條巨龍的話,狀元岙就是龍珠;狀元岙深水港的開港,就像畫龍點睛的一筆。”在已建成的狀元岙一期港區,溫州甌江口深水港指揮部指揮虞連生飽含深情,暢談溫州人的百年大港之夢。
虞連生從頭至尾參與了狀元岙深水港一期工程建設。9月17日,狀元岙深水港區一期多用途泊位陸域工程通過驗收,狀元岙港區一期工程可正式交付使用。
站在港區辦公大樓的頂層,記者對占地約1000畝的港區一期工程有了直觀的了解:候工樓、檢查橋、集裝箱堆場、冷藏箱堆場、龍門吊、監管倉庫等設施盡收眼底。這里有兩個5萬噸級(兼靠10萬噸級)集裝箱泊位,碼頭平臺長682米,寬50米,蔚為壯觀。
眼下,港區一期工程已移交業主單位溫州狀元岙新創建國際碼頭有限公司,該公司的161名工作人員已經到位。公司副總經理王志純介紹說,港區目前處于試運行期,國慶節后將迎來法國達菲公司一艘8萬噸集裝箱貨船,屆時溫州深水港將正式開港,海關、貨代、船代公司的工作人員都將進駐運作,餐飲、住宿、汽車修理等配套行業也會很快出現,“一期年設計吞吐能力為集裝箱20萬標箱,雜貨70萬噸。”
按照規劃,狀元岙深水港計劃明年開工的二期將建設十萬、二十萬、三十萬噸級的泊位,港區綜合服務區將發展港口物流產業,并建設商貿功能區和生活小區,兩個臨港工業區引入和發展出口加工型的臨港大產業,今后將創造條件,發展對臺經貿合作,創建保稅區。
狀元岙港的開港拉開了溫州港航經濟發展的新篇章。這顆溫州沿海產業帶中最為璀璨的明珠,點綴出溫州港從“地區性港”向“沿海主樞紐港”、從“河口港”向“近海深水港”的戰略轉變,溫州的主導產業因此也有了嶄新的變化。
在甌江口另一端的大小門島上,這里的石化產業基地已經集聚了一批化工企業。“石化基地起步區現在可以說是初具雛形,洞頭人民已經從它身上得到了實際的好處。”溫州石化基地指揮部指揮蘇文龍這幾年來一直奔波于海島和大陸之間,講起其中的變化,各項數據了然于胸。
目前,起步區內浙江中油華電能源公司已建有亞洲最大的常溫液化氣儲存站,今年新投產的二甲甲醚年產值近6億元。溫州中油燃料石化有限公司已建有年產80萬噸瀝青生產線,今年產值可望達到22億元。另外,中國神華集團也已與溫州市政府簽訂協議,擬在起步區建設“煤基多聯產IGCC”項目,一期總投資103億元,這是一個高效、環保、先進的煤發電與化工綜合開發項目。這些令人激動的信息,串成了另一顆未來以“石油化工、能源及倉儲”重點產業功能為主導產業的沿海“明珠”。
環視整個溫州沿海產業帶,這樣的“明珠”有十二顆之多:樂清灣臨港產業基地的電力能源、樂清經濟開發區的電工電器和電子信息、瑞安東工業區的汽摩配和整車制造、瑞安經濟開發區的機械電子和水產品加工、平陽的機械裝備、蒼南的精細化工和包裝印刷……
“可以說,溫州沿海產業帶建設是一次把握海洋經濟發展戰略機遇,重點抓好傳統產業整合提升的重要‘突圍’。”溫州市市長趙一德表示,溫州的產業體系構建方向就是進行高新技術產業培育和臨港產業發展,協調發展現代服務業和現代漁農業。“通過產業發展和布局的優化,假以時日,將會形成一個支柱產業明晰、配套產業完善、企業集聚發展、市場競爭能力較強的現代產業體系。”
六大片區塊優化未來城市空間布局
沿著溫州的海岸線驅車前行,映入眼簾的是一幕幕火熱的建設場景:一片片沉睡的灘涂被平整、一輛輛工程車繁忙作業、一個個項目緊張推進……
溫州濱海園區是以新型材料和機械裝備為主導產業的功能區。濱海大道將園區串成了一個整體,區內一幢幢嶄新的廠房拔地而起,一座配套設施齊全、布局合理、環境優美的現代化新型工業園區已屹立在東海之濱。
緊鄰濱海園區的是溫州民營經濟科技產業基地。基地內的永興、丁山圍墾地帶,一些挖掘機械正在施工作業,已圍地段的吹泥管道已鋪設。民科基地去年啟動,今年年內可望做好基礎。
溫州市發改委副主任梁超是民科基地建設協調委員會的辦公室主任,記者見到他時,他剛剛參加完周邊鄉鎮三個涉及政策處理和工程進展的專門會議。“我們每天都這么忙,只有只爭朝夕才能順利推進各項工作。”他說,基地規劃面積約40平方公里,總投資將達550億元,建成后,年工業總產值在900億元以上。“作為整個沿海產業帶中率先啟動開發建設的重點區域之一,今后的民科基地將是溫州民營經濟的創新示范區、傳統產業提升區、高新產業集聚區以及統籌協調的先行區。”
民科基地的招商引資工作有望在年底啟動,其中優先“招募”的是科技含量高、帶動力強的較大項目。溫州國內招商中心的王曉東介紹,許多國內外的客商密切關注著民科基地的進展,有的甚至已明確表示一旦園區啟動招商選資工作,將盡快進行項目申請和落地。
除了承載產業,溫州沿海產業帶還將成為未來溫州城市發展的新空間。根據規劃,沿海產業帶核心區的總體開發格局是“一軸六片十二產業區”,區域總人口195萬,陸域面積約1645平方公里。
“一軸聯結”是指依托甬臺溫高速復線等沿海快速通道作為主要交通連接線形成的發展軸,這是一條帶動溫州南北區域發展的“大動脈”,溫州力爭早日全線貫通。而“六片聯動”是指將沿海產業帶分為“樂清、甌江口(洞頭)、龍灣、瑞安、平陽、蒼南”六個片區,每個片區根據產業發展、城市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需要,按若干個主導功能開發建設,以促進產業和城鎮的協調發展,人口、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如甌江口片是溫州今后中心城市建設的主拓展區和港航經濟發展的核心,濱海工業園和民科產業基地這兩個產業功能區歸屬的龍灣片區則承擔協調推進新型城市化與新型工業化進程的作用。
“沿海產業帶不僅是溫州產業發展的增長極,更是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增長極,溫州必須舉全市之力予以推進,這是對溫州的未來負責。”邵占維認為,將沿海產業帶建成現代產業新城、統籌和諧示范區和改革創新實驗區,既拓展了城市發展空間,還提升了產業,又促進了區域統籌協調發展,有助于溫州的可持續發展。
翻開剛剛出爐的沿海產業帶溫州市實施規劃文本,產業帶的核心區是一個月牙型的藍色區域,構成了溫州今后發展的一條黃金海岸線,它和腹地的現有經濟帶連接在一起,像是一張蓄勢待發的弓,以甌江為箭,準備飛向寬廣的東海,融入遼闊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