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區:三大口岸貿易大幅提升 物流業發展
2008-9-23 14:4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地域上,防城港市的防城區不如東興市,僅有幾個邊境村,而東興市與越南僅一河之隔,又與越南經濟開放地區的芒街相鄰,貿易優勢非常明顯。在港口方面,港口區的優勢明顯勝過防城區,防城區僅一個白龍邊地貿碼頭。
但就在這個夾餡位置里,防城區借助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進程的“早期收獲計劃”的實施,與東盟間的貿易近幾年以平均50%的速度遞增。
三大口岸貿易大幅提升
防城區三大口岸,即白龍邊地貿口岸、峒中口岸和里火邊貿互市點,被認為是防城區對東盟貿易的窗口,近幾年貿易量直線上升。
防城區邊貿局數據顯示,2004年前,防城區通過這三大口岸實現與東盟間的年貿易額6億左右,這一數字在防城區對外貿易史上徘徊了十多年。直到2005年才被打破,而這一突破是以翻一倍的速度打破的,達到12億,到2007年則增長到19多個億,今年上半年與東盟間的貿易達到13.86億,預計全年可超過30個億。
這一變化首先來自防城區白龍邊地貿碼頭,這個碼頭主要以進口越南煤為主,現在已經發展到廣西第一大煤碼頭,一年從這里進口的越南煤達到近千萬噸。
由于白龍邊地貿碼頭離越南煤基地鴻基縣只有70海里,地域優勢給防城區發展對外貿易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加快了防城區對東盟間的貿易發展步伐,尤其是2007年實行零關稅后,防城區白龍邊地貿口岸的越南煤交易量于2005年之前不足百萬噸,發展到現在近千萬噸。
防城區邊貿局局長陳波告訴記者,短短幾年時間從一個不足百萬噸的交易量發展到近千萬噸,除了零關稅和地域優勢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在白龍邊地貿口岸進口越南煤的船可以實行船過駁,也就是說在這個口岸進口過來的越南煤不用卸貨,從外省過來的貨船可以直接在碼頭船對船裝貨,節省了成本,這也是吸引各地客商來這里進口越南煤的主要原因之一,現在年吞吐量近千萬噸的越南煤,有90%都銷往粵、閩、浙和瓊等地。此外,通過該口岸還進口越南菅草和一些海產品,菅草年吞吐在3萬噸以上,海產品也達到1萬多噸。
峒中口岸,是國家二類口岸,也是防城區的第二大口岸,隨著這幾年一些產品關稅的下調,每個月從這里出口到越南的貨物由以前的七八十輛貨車發展到現在160多輛車,從一般的日用品發展到五金、家用電器、家具和小型機械等多種產品。而進口主要是以海產品、中草藥為主,月進口量為100多車。
里火口岸,主要是邊民互市貿易。每天早上6點多鐘開始,這里就聚集著大量的邊民,從事小買賣、運輸等,盡管這個口岸目前相對于峒中口岸和白龍邊地貿口岸規模小,但發展潛力卻非常大,隨著一些關稅的下調,每天的貨物成交量由以前的30多噸發展到現在近百噸。
貿易促進物流業發展
貿易量的增加,加快了口岸基礎設施的建設,像里火互市點聯檢大樓及貨場硬化和江山邊地貿口岸擴建等基礎設施,均隨著貿易的擴大而得到改善。更主要的是,貿易的提升促進了防城區物流業的發展。
2003年之前,如果有人說要在里火邊貿點建一個物流中心,肯定被認為癡人說夢話,因為這里是深山邊境村,除了邊民從事一些日用品貿易外,基本沒什么商業活動。事實上,正是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貿易,蘊藏著巨大的物流商機。
對此陳波說,這種貿易體現出來的商機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里火是去越南海河縣最便捷通道,而海河縣被越南規劃為北方最大港口,從里火口岸到海河縣的公路已經完全打通。二是這里每天有四五百邊民用小板車搞運輸,一天的交易量達到近百噸,現在已經擁有貨場、倉庫、飯店、旅社等設施,盡管這些設施規模很小,但實際上暗含潛在的物流商機,為建立物流中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另外,這里離東興市的萬通物流公司很近,而且到東興市的道路全是二級柏油路。三是這里搞互市貿易已經多年,這里的商機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客商所認識。
這些商機將隨著中國與東盟“早期收獲計劃”的實施而不斷地由潛在的優勢變為現實優勢,不斷地被外商所認識。據防城區招商局介紹,今年以來,來防城區洽談投資物流業的客商有90多批1200多人(次),其中打算到里火邊貿點建運輸站的有十幾家,現在邊貿局已經著手辦有關建立里火物流中心手續。
據防城區經貿局介紹,早在3年前防城區委、區政府就發現,原有的一些物流公司和基礎設施已經適應不了防城區對外貿易發展的需要了。蘊藏著的物流發展潛力需要大力挖掘,于是,建立物流中心的構想在3年前就寫進了區發展規劃,今年8月份,投資4.8億的沖侖物流加工中心在防城區城東開工建設,標志著防城區發展物流中心進入實質性階段。防城區發改局介紹,沖侖物流加工中心的建設將改善防城區的經濟布局和投資環境,特別是解決防城區與東盟間貿易發展一直存在的物流基礎設施不足問題。
不管是北部灣開放開發還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不但加快了防城區的對外貿易發展力度,而且還借助貿易的增加,加快了防城區經濟結構的轉變,促進了物流、加工、服務業等第二、三產業的發展,為防城區的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