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企業受阻歐盟化學品法案
2008-9-23 11:27: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本報記者 王延
對于依賴歐盟市場的出口企業而言,2008年注定是忐忑不安的一年。根據歐盟REACH法案 (《關于化學品注冊、評估、許可和限制法案》)規定,從2008年6月1日起,輸歐化學品認證的預注冊正式開始,預注冊期限為6個月,也就是說如果企業不能在2008年12月1日前完成預注冊,明年將無法進入歐盟市場。
自從2006年歐盟以REACH法案取代了《危險物質分類、包裝和標簽指令》等40多項有關化學品的指令和法規以來,這項頗具爭議的法案就受到了各界的廣泛關注,但令人遺憾的是,該法案卻并沒有引起國內出口企業足夠的重視。
如今兩年過去了,隨著預注冊的開始,國內出口企業開始坐立不安。
精心打造的貿易壁壘
這項被稱為“REACH”的新法規是歐盟最近將要實施的化學品管理規范,根據其要求,一切在歐盟市場出現的化學品都要進行注冊、評估和許可,同時實施安全監控。
“REACH法案涉及的范圍非常廣,幾乎囊括了出口產業鏈上的所有企業。”天津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周磊博士告訴記者,由于REACH法案要求檢驗注冊的是產品原料中的化學物質,所以下游所有產品生產企業都在涉案范圍之內。
業內專家分析,根據REACH法案“無數據,無市場”原則的要求,所有輸往歐盟的化學物質或配制品中的物質總和達到一噸的產品都需要注冊,而實際上中國出口歐盟的商品中所含化學品的總量基本上都超過了一噸。
“REACH法案的操作流程非常繁瑣,而且標準極為嚴格。”一位業內人士在電話中向記者談到,REACH法案涉及基本化學物質約10萬種,其中列為有毒有害物質的約1500種。而此前的RoHS法規(《關于限制在電子電器設備中使用某些有害成分的指令》)所限制的有毒有害物質只有六種。
“設立REACH法案的初衷是為了環境保護,但從另一層面上講也是在精心建立一道全新的貿易壁壘。”周磊博士一語道出天機。
統計數字顯示,受美元貶值的影響,中國對歐盟的出口量逐年上升,中國不僅在紡織品、服裝、家用電器等傳統出口商品上保持優勢,就連中醫藥等原本不為歐盟國家所熱衷的商品的出口量也有顯著提高。面對中國高額的貿易順差,歐盟方面多次提出如果中方不控制出口,歐盟將采取更為嚴格的貿易保護措施。
“REACH法案全部落實要到2020年才結束,也就是說在今后十多年中,歐盟對化學品的監管將呈現一個逐步升級的態勢。”周磊博士表示,該法案對今后中國出口貿易的影響將越來越強。
出口企業茫然若失
“具體統計情況還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國內企業對預注冊的熱情并不高。”天津檢驗檢疫局的一位工作人員無奈地告訴記者,由于REACH法案的內容過于復雜,很多出口企業至今仍不了解其具體內容和操作流程。雖然預注冊的截止日期日益臨近,但不少企業仍然在猶豫觀望。 (下轉A2版)
(上接第1版)
“預注冊的有效期為3到11年,如果錯過了今年6月1日到12月1日的預注冊期,就必須等待正式注冊,而正式注冊的時間可能需要幾年。”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的人員表示,參與預注冊關系到企業今后幾年能否進入歐盟市場,如果錯過這一機會將會給出口企業造成很大損失。
周磊博士指出,“歐洲市場非常廣闊,企業放棄的可能性不大,但進行預注冊需要支付高昂的費用,這是中小企業必須慎重考慮的。”據初步估算,每種化學物質的基本檢測費約需8.5萬歐元,而每一種新化學物質的檢測費高達57萬歐元,也就是說,如果一種產品涉及幾種至上百種化學物質的話,所需費用將是天文數字。
中國電池工業協會的負責人表示,由于REACH法案要求檢測產品原料中的化學物質,不少產品生產廠家希望原料廠家能夠為其所提供的原材料進行注冊,但從目前情況看,原料廠商顯然不愿承擔這一成本。
業內專家表示,REACH法案將給出口企業帶來了空前的成本壓力,原本利潤微薄的中小企業很可能永遠離開歐盟市場,中國出口企業將面臨一場大洗牌。
緊要關頭全力應對
“要應對REACH法案,所有涉及到的部門都應該盡快行動起來。”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記者在對天津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采訪中得知,目前該局已經開始提供有關REACH法案的咨詢服務,并取得了良好的收效。
“已經有不少出口企業來咨詢,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了解REACH的相關情況。雖然離預注冊結束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但我們還會努力動員更多的企業參與進來。”周磊博士對情況頗有了解。
據了解,除了引導企業了解REACH法案以外,總局還在就檢測實驗室問題與歐盟接洽,如果談判成功,國內企業有望在國內實驗室進行檢測,從而使注冊成本大大縮減。
許多行業協會也在應對REACH法案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電池工業協會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協會一方面組織有關企業進行關于REACH法案的培訓,另一個方面通過協調各企業之間的關系,動員企業通過聯合注冊來分擔成本。
業內人士建議,除了政府和行業協會的組織協助外,出口企業必須擬定符合自身條件的應對措施。
毫無疑問,歐盟REACH法案給我國對外貿易造成的影響是難以估量的,但從另一方面來講,也為我國改善進出口結構提供了契機。正如許多業內專家所言,整合出口產業鏈,完善大型出口企業才是跨過REACH這道昂貴而精致的門檻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