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鼓勵中小企創新“風投”功不可沒

2008-9-22 18:2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大企業戰略失敗后韓國轉身力挺中小企業 
  任何一個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都不會忽視中小企業的生長。意大利、韓國、日本等國家中小企業發達,也具有豐厚的扶持中小企業的經驗和配套體系。從今天開始,本報開辟“海外觀察”專欄,通過一些正在忙于把海外先進中小企業發展理念和資源的人物的對話,與讀者分享中小企業生長之旅。
  韓國成功在于看清自身
  記者:有中國學者提到,韓國發展的經驗是;韓國的城市化進程、中小企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是“三位一體”、相互促進的。您怎么看,對現階段的中國有何借鑒意義?
  李泌周;總地來講可以那樣說,但是韓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特別是在二十世紀六七年代經濟快速發展時期,最重要的是韓國政府選擇了“外向型經濟成長模式”和相關措施。這是跟中國的國情不一樣的。現在中國政府也是高度重視“三農政策”,同時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我認為這是正確的。
  記者:有資料提到,韓國政府在上世紀70年代提出了一個中小企業振興計劃,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有哪些具體政策,對中國有哪些參考經驗?
  李泌周;韓國本身就是資源貧國,而且當時的韓國是缺乏資金和技術落后的國家。為了企業振興,政府除了支持政策以外什么都沒有了。這與中國搞特區的時候差不多了。當時韓國政府為了獎勵出口采用很多政策措施。比如說,對出口企業貸款(政府做擔保)、免出口稅和增值稅和其他的各種各樣的補貼等等。改革開放初期,中國也是采用過類似的措施。
  大膽支持“風險投資企業”
  記者:據了解,與中國相比,韓國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上有一定的優勢。韓國中小企業的創新優勢是如何形成的,貴國政府在鼓勵它們進行技術創新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李泌周:韓國曾經受過“金融危機”,當時金大中政府為了克服國家的危機,采取了很多措施。特別是鼓勵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大膽地采用了支持“風險投資企業”的政策。總地來講,這是正確的。執行這樣的政策使得,無論發生什么問題,結果都是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得到明顯地提高,尤其是IT產業方面的技術進步很大。
  中韓合作形式正在轉變
  記者:據了解,韓國國內的消費市場狹窄,所以貴國政府鼓勵企業走出去,我想知道貴國政府在鼓勵企業擴大產品出口方面有哪些政策安排,中韓兩國企業存在哪些互補性,中韓中小企業具有哪些合作空間?
  李泌周:大家都知道,韓國的人口、國土面積相當于中國的一個省。這樣的情況下,韓國不做外向型經濟發展模式,幾乎沒有發展的前途。所以韓國政府一直重視國外市場。20世紀90年代的時候,韓國中小企業利用自己的先進技術、資本和國際市場(包括韓國市場)的優勢,到中國大陸投資。這時候中國企業很需要那樣的技術、資金、國際市場和比較先進的管理經驗。這樣互補性就大了。但是今天的事情已經變了。胡錦濤主席8月份訪問韓國時明確表明;“我希望今后韓國企業對‘IT產業、金融、能源、環保和物流方面’和中國加強合作。”他已經明確指出了中國的立場,我也同意他的看法。
  融資難題突破口在銀行
  記者:韓國中小企業是否也曾經遭遇過融資困難,貴國政府是如何助其渡過困境的,面對中國廣大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您有些什么建議?
  李泌周:中小企業的資金不足問題,可能是每個國家都存在的。但是對貸款的問題來講,本身還得靠銀行等金融機構來解決,國家只能用宏觀調控的。最近在美國發生的金融問題也說明了這點。不過政府不得不干涉中小企業的資金貸款問題,但最后的決策也需要銀行自己選擇才對。
  他山之石
  韓國四大政策支持中小企業
  韓國中小企業共有240萬家,占企業總數的98.3%,2007年中小企業的總產值也高達350萬億韓元(約合2.8萬億人民幣),約為全國企業生產總值的1/2。韓國政府認為,扶持中小企業“是恢復國家競爭力的必由之路”,表示要對經營良好的中小企業“進行毫不吝嗇地支持”。
  韓國經濟起飛初期,中小企業成為實現其經濟高速增長的主要產業基礎。然而,這條路并不是那么平坦。上世紀60年代中期政府強調大企業的優越性,提出“淘汰中小企業”的觀點。然而,70年代以來幾次石油危機爆發的影響暴露了大企業在制造生產方面的弱點,亞洲金融危機更使韓國震驚地認識到,銀行資金片面供應大企業的信貸結構本身的不合理狀況和金融風險導致大企業的迅速崩潰。總結教訓后,韓國政府奉行保障所有企業實行自律經營的原則,使中小企業擁有同大企業進行公平競爭的機會。
  韓國政府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具體政策有:
  1.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強化金融支持。韓國政府在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中,提供大量的長期低息貸款,一般貸款周期為8年,利率一般在2%—8%,遠低于10%左右的商業貸款。同時,設計了多種以政府為背景的風險投資基金,以補充和引導民間風險投資。此外,還以技術作為擔保的依據,由政府基金向銀行提供擔保,銀行向風險企業提供貸款,主要支持資產規模小、資金不足,但創新能力很強、具有成功前景的風險企業。
  2.減輕中小企業負擔,改善中小企業稅收政策。對新創業中小企業從營業日起,減免3—5年的法人稅、所得稅和財產稅等;對設備投資者免征投資額10%部分的投資稅;金融危機以來,為了適應多變的經濟環境,多次改變稅收制度,在中小企業為償還金融機構負債為目的而轉讓不動產時,免征讓渡所得稅、特別附加稅,廢除購買國民住宅債券等措施。
  3.促進技術創新,提高中小企業競爭力。創新企業高風險、高回報,政府要做的就是降低他們的風險。為此,韓國政府提供技術開發資金和雇用優秀人才的支持。建立“中小企業技術交易所”等。
  4.幫助中小企業擴大產品銷路,鼓勵出口。第一,擴大政府采購。金融危機之后,整個社會經濟不景氣,中小企業面臨銷售問題。為此,韓國政府督促國家機關帶頭購買中小企業產品,并擴大購買規模。第二,拓寬中小企業產品銷售空間。政府為此成立了“中小企業綜臺流通中心”,使中小企業直接與消費者接觸,特別是為廣告及銷售力差的中小企業創造展示產品的空間,同時還可以為其提供國內外銷售信息等。第三,促進中小企業產品出口。廢除了貿易法規定的許可限制和資格限制,進出口企業的資本額由1億韓元(約12.5萬美元)以上降至500萬韓元(約6300美元),信用證收取額從20萬美元以上降到5萬美元以上。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