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理政資訊

廣東改善外貿通關 臺資企業獲“加速度”

2008-9-22 11:4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林黃松的順達電腦廠有限公司(下稱“順達”),剛剛以營業收入98.22億元、居綜合榜第484位的成績,入選了由中國企業聯合會和中國企業家協會評選的2008中國企業500強。   身為總經理的他卻一點也無法高興起來――代工利潤從10年前的30%跌至目前的5%,更新換代加速以及行業競爭更加激烈,成本不斷上漲以及客戶不斷壓低價格,今年以來,困難一下子都擺在了林黃松的面前。
  即便是饒有實力的順達,在今年出口額也出現下滑,1~8月下降17%,當地外經貿部門已立刻跟進了解情況。“在全球經濟放緩以及制造成本快速上漲、人民幣升值的情況下,出口額下滑既有受外部經營影響因素,也有企業自身調整的原因,很可能2009年第一季度出口更加艱難。”9月8日,林黃松不無憂慮地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而就在不久前,順達旁邊的另一家IT企業佛山順德倫教鑫耀科技公司,因無法適應經營環境變化于今年6月底關閉,這家關閉的大型電腦配件企業有11年的歷史、近2000名員工。
  “速度”是在這個寒冬突破重圍的最有效武器。在林黃松看來,“速度”是順達的重要戰略之一,這幾年來不斷通過加速新產品開發、引進先進設備、提高效率、精簡人員等各種方法來減輕成本壓力。高峰時期員工數量大約有9000人,現在將近減半至5000人左右。
  不過,要加速不僅單靠企業內部的努力,這與政府在通關便利等方面的公共服務也緊密聯系。從2001年底開始作為全國第一家海關總署標準模式聯網監管的試點企業以來,順達在這方面有深刻的體會。
  高效通關
  臺灣電腦巨頭神達電腦集團于1993年在廣東順德投資成立順達。隨著業務不斷擴大,當時海關對加工貿易所采取紙本手冊的監管模式,越來越束縛著這家企業。
  順達物流管理部經理梁文宗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回憶起當時情形:“不少加工企業只有幾個報關員,我們情況不一樣,報關隊伍曾一度達到80多人。多時企業手頭1000多份手冊、9000多份報關單。”
  在手冊監管模式下,一份“合同”必須申領一份手冊。異地通關或深加工結轉時,一本主手冊還需要增發二至三本分冊。作為料件繁多、產品復雜、系統龐大的生產型加工貿易IT企業,再加上層層結轉、異地通關,順達每年核發的手冊多達幾百本,為此公司還專門騰出兩間房存放這些手冊。貨物一到口岸,公司報關員就要在堆積如山的手冊中“刨”出相應的去報關。若遇到手冊在外地,周轉十分困難,也極大地影響了通關速度。
  “網上下單、即時生產、快速交貨”是大多數IT企業的運營管理模式,大訂單六至七天、小訂單一至兩天內交貨是普遍的企業要求。而紙本手冊監管模式下,僅備案審批就需要五個工作日,企業根本無法達到客戶的交貨時間要求,因此常常不得不放棄掉一些訂單。
  這一切在2001年底發生轉折性改變。聯網監管關區被海關總署選中為首個標準模式聯網監管試點,屬于廣州海關管轄的順達主動請纓成為首家企業試點。
  “經過這幾年與海關不斷磨合和完善,我們的電子系統在海關聯網監管系統中應屬于最高級版。我們的報關員現在減少到26人,原先存放紙本手冊的房間也已改為辦公室。加上我們是海關總署公布的紅名單企業,享受免檢等通關便利,貨物放行從原先一小時縮短到15分鐘。” 梁文宗說。
  順達在合同審批備案、合同變更、監管、臺賬保證金、辦理業務等10多個環節享受到各種便利,通常這些只需在企業內部的電子系統導入數據即可,達到節省時間、降低成本以及提高效率的目的。
  林黃松談到,高效對現在處于轉型期的順達來說至關重要。對于順達這種近乎100%出口的企業來說,人民幣升值和勞動力成本上漲對該企業沖擊很大,順達主動放棄掉一些勞動密集型訂單并精簡人員,并從生產消費型電子產品逐漸轉型到高附加值的商用電子產品以及AIO一體機,加工方式也由OEM(貼牌加工)逐漸轉變為ODM(自主設計加工)和JDM(客戶參與加工)。
  “一般臺式電腦出廠價大約是99美元,而近日和一個日本客戶合作設計的1250臺商用電子產品,則每臺高達12000美元。以往可能每天出口四五萬臺電腦,現在貨品出口量明顯減少,但價值高,同時對進出口通關效率要求也更高。希望在這轉型過程中有更好的通關體系配套,各地海關以及海關和進出口檢驗檢疫等部門之間有更好的銜接。” 林黃松說。
  今年起,廣州海關關區內全面停止紙本手冊核發,連小企業都可以進入電子手冊監管的通關快車道。紙本手冊創始人、廣州海關副關長謝漢通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談到,1978年底廣東引進第一批來料加工廠時,當時海關曾采取用尺子、磅秤以及算盤等工具來核算加工貿易企業是否符合“一進一出” 標準,效率非常低,紙本手冊監管雛形在1979年形成,在當時算是一大進步。
  加大扶持
  與國家鼓勵出口的電子行業相比,傳統勞動密集型出口企業和“兩高一資”以及相關聯企業的出口更加艱難。今年來,廣東服裝、玩具、鞋產品等傳統勞動密集型行業皆有數千家企業從出口市場退出,而佛山市南海地區200家左右鋁材廠中有將近一半倒閉。
  廣東堅美鋁型材廠有限公司負責生產的廠長陳志剛告訴本報記者,因11%的出口退稅率全部取消、今年勞動力成本大幅上漲25%~30%以及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原因,今年該企業出口訂單下降30%,而周圍的同行情況也不樂觀,陸續有一些企業關閉。
  “不過,在當地外經貿局和海關等引導和幫助下,對國家宏觀政策調整有更清晰的了解并逐步通過提高生產技術轉型,例如深加工的鋁制品依然可以享受13%的出口退稅率,我們之前這部分深加工產品只占到10%,今年比例迅速擴大到30%~50%。還有,出口轉關貨物結關比較難,資金因此周轉慢,而且容易受匯率影響,今年來海關幫助我們這些中小企業加速辦理,因縮短資金回籠時間從而減弱受匯率影響節約上百萬元。” 陳志剛認為,有關政府部門提高行政服務效率以及加強引導,對處于困難時期的中小企業可以起到一定幫助作用。
  由于出口形勢嚴峻,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緊急出臺一系列政策幫助外貿企業過冬。
  為分析今年上半年外經貿形勢以及部署下半年工作,廣東省政府在8月14日召開全省外經貿工作座談會,廣東省副省長萬慶良在會上指出,今年以來廣東外貿形勢比較嚴峻,廣東出口每減少4%,將會拖累全省GDP減少1%。廣東今年外貿任務要力保進出口總值增長10%的底線并爭取超額完成任務。萬慶良強調,全省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對今年以來廣東外經貿面臨的嚴峻形勢繼續保持清醒的認識,目前要狠抓六大扶持措施的落實: 一是加大財政扶持力度,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三是加大通關模式改革力度,四是加大出口退稅扶持力度,五是加大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扶持力度,六是加大信貸、保險方面扶持力度。
  “加快”,是今年廣東省直各部門、中央駐粵有關單位以及各市政府出臺有關促進外經貿措施中著重強調的關鍵詞之一。
  海關總署廣東分署在今年啟動廣東區域審單中心第一階段試點運作,標志著廣東在全國率先打破省內各關區之間的界限建立“虛擬大關區”,并于下半年以此為突破口進一步提高通關效率。根據廣東的試點情況,海關總署還將適時在華東、華北、東北等其他幾個經濟區域實施這一審單模式。此外,廣東分署在下半年還將深化跨境快速通關改革、提高口岸海關快速分流效率以及促進泛珠三角區域進出口物流便捷快速流動。而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正在進一步加強與海關溝通,爭取實現轄區內符合條件的企業進出口產品全部實行直通放行。
  廣東省國家稅務局今年來不斷加快出口退稅進度支持廣東外貿。今年1~7月,全省共有35331戶出口企業申報退(免)稅,共同辦理出口退(免)稅833.16億元,同比增加120.42億元,增長16.9%,比2005年全年還多180.66億元,減少出口企業資金的占有,加速出口企業資金周轉。
  廣東省外經貿廳于8月與中央駐粵和省直共11個部門聯合出臺了《來料加工企業原地不停產轉型的操作指引》,加快促進來料加工企業轉型升級。
  廣東外貿重地廣州、深圳、東莞、佛山等各市政府今年來也迅速出臺有關措施來防止外經貿下滑。其中,廣州市今年來新出臺《關于加快國家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設的意見》、《關于加快廣州市服務外包發展的意見》、《廣州市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的若干意見》等。深圳市政府5月出臺《深圳市支持外經貿發展若干措施》,從鼓勵擴大出口等方面提出16條扶持措施,7月發布《關于優化政府服務促進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表示,在當前的形勢下促進企業轉型升級,政府提升公共服務效率比對企業資金扶持更行之有效,既沒有腐敗風險又防止企業因此存在惰性。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常務理事周世儉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談到,在今年到廣東、浙江等地考察后,國家于7月31日出臺紡織品、服裝退稅率上調的政策,這是政府高效的體現,雖然不能立刻改變紡織服裝出口不樂觀的局面,但能夠向企業及時傳遞政府加大對傳統產業扶持的信號。
  “不過,目前政府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不夠,此外在研發開支方面的投入也不足。政府除了提高辦事效率外,還要對中小企業進行資金方面支持,防止這些抗風險弱的企業倒閉。” 周世儉認為。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