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信息鏈整合上下游
2008-9-2 15:1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訊(記者 孟群舒)8月28日,深圳證交所迎來了國內市場份額最大的休閑服企業———上海美特斯邦威。從創建時起,美特斯邦威就不走尋常路,將上游利潤率較低的制造環節外包出去,專攻附加值高的品牌、設計環節,然后借力加盟商,迅速開展下游渠道建設,經過13年的長跑,從數千個服裝品牌中脫穎而出。
今年以來,作為一家典型的“啞鈴型”結構的企業,美特斯邦威通過提升品牌價值,消化了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上升的壓力。但公司真正的難題在于,如何管理“兩頭在外”的上游供應鏈和下游銷售渠道。
目前,美特斯邦威的上游對應著310家成衣廠、近200家面輔料供應商,而下游有284家直營店和1927家加盟店,就像一張復雜的大網。每件休閑服都有生命周期,一般不到20天。因此,加快服裝流轉率,讓每件衣服在黃金生命期中售出,就成為增加企業贏利的關鍵點。如何協調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提高整張大網的響應能力,美特斯邦威的對策是借助現代管理工具。
美特斯邦威開發了供應鏈資源整合系統(MBSRP),用一條電子信息鏈,將各個環節、各項任務串聯在一起。在產品設計周期,設計師可以調用門店銷售數據,發現熱門潮流;遇到奧運會等重大事件,公司策劃發布新款服飾,門店可以通過供應鏈資源整合系統直接訂貨;在生產環節,可以直接掌控供應商的生產計劃和進度;在公司發貨前,MBSRP系統必須確認加盟商已經全額支付貨款……有了這條看不見的信息鏈,各方、各個環節有效地分工合作。據測算,美特斯邦威貨品流轉率縮短到70天,而同行平均水平為180天。
雖說服裝產業是傳統產業,但美特斯邦威創始人周成建說:用8億件襯衫換一架飛機的故事,永遠成為歷史,中國品牌服裝的附加值必須大大提升。2002年,公司花1億元做管理咨詢,決定將總部遷入上海,并變革組織、人才和治理結構。在經歷了“員工大換血”等陣痛后,公司搭建起大企業的框架,借助上海的人才、信息、交通優勢,結合上海濃厚的時尚氣息,迅速發展。公司重新培訓所有店員,讓店員從賣衣服轉變為“時尚顧問”,真誠幫助消費者挑選適合的服飾。2007年,美特斯邦威利潤總額比2006年增長4.7倍,比2005年增長50倍。上市后,公司還計劃投入28億元,進一步改進信息系統和建設營銷網絡。
點評:國際頂尖休閑服品牌日趨走向“多品種、小批量、高品質、快交貨”的運營模式。這種運營模式需要借助信息化管理才能大展身手。服裝行業是傳統產業,但同樣也是一種現代產業,需要協調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加快流轉率,從而消化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上漲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