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生產資料論文

醫藥流通大講壇之二 醫藥商業這十年

2008-9-2 14:5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生意社9月2日訊 “如果說上世紀90年代是中國醫藥商業的快速發展期,那么最近10年則是戰略調整期。”中國醫藥商業協會顧問趙博文這樣為中國醫藥商業的10年發展史定位。 

    1998~2008年的10年間,中國醫藥商業從混沌走向規范,從封閉走向開放,既收獲了調整所帶來的飛躍發展,也經歷了改革所帶來的種種陣痛。GSP實行、招標開啟、醫藥商業跨省經營開禁、快批模式興起、民營經濟崛起、外資進入……10年的精彩片段造就了如今的醫藥商業。

    正如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朱長浩所描述的:“受市場經濟推動,應該說,醫藥流通改革近20年來的改革進程最快,力度最大,突破了體制束縛,突出三個轉變。一是改變了傳統一、二、三、四級站流通模式,全部放開經營,商業公司在市場上同臺競爭;二是改變了單一的國有醫藥商業局面,國有、民營、合資、股份企業共同發展,醫藥流通企業已經對外資、外企開放,并成立了不少合資醫藥流通企業;三是改變了傳統經營模式,走總代理、總經銷,區域代理、經銷,直銷、零售連鎖、現代物流配送、第三方物流、電子商務等現代醫藥流通模式。”雖然中國醫藥商業目前發展仍存在不少問題,但這10年可圈可點,發生了不少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值得銘記。

    關鍵詞1:招標采購

    1999年,中國開始正式實行藥品集中招標采購。規范藥品流通秩序、降低藥品費用,這是國家推動藥品招投標制度的初衷。當時有兩個目標——改變藥品采購腐敗和混亂現象,規范市場行為;通過競爭降低藥價。此后十余年間,各地招標的變革與創新也屢屢出現。而在此過程中,作為執行招標的重要環節,醫藥商業伴隨著招標制度的起伏經歷了巨大變化。

    上海市流通經濟研究所醫藥流通研究中心主任代航認為,招標促使醫藥商業轉型,從單一的批發型轉向代理制、傭金制等。尤其是強化了自身的物流配送功能,催生了一大批能夠承載政府公共職能的單一配送型醫藥物流商;同時促使商業公司降本增效,提高對上下游客戶的服務意識、營銷意識。

    盡管褒貶不一,但事實上各地對于招標模式的探索從未停止。在代航看來,藥品集中招標采購的未來走向將呈現更加多樣化的局勢,同時政府意圖將會體現得更加明確;網上招標、網上交易將成為主流,招標信息平臺主導權將成為各方博弈的焦點;供應鏈流程再造,特別是ERP、基于供應鏈管理的信息技術、電子商務等,將成為招標采購的支持力量。“能否解決藥品招標后的‘二次交易’、‘多次交易’,真正降低供應商與零售終端的交易成本,將決定招標采購配送到底能走多遠。”他表示。

    關鍵詞2:快批模式

    快批,無疑是醫藥商業這10年中所誕生的最有沖擊力的詞匯,它宣告了一股嶄新勢力與新模式的橫空出世,也在相當短的時間內將原有的醫藥流通體系摧毀。

    業內所說的快批,通常是指主要通過直接結算和現金交易,節省費用環節,依靠規模來賺錢。而民營商業九州通就是用低成本和低費用的快批模式,主抓零售市場和農村市場,一舉成為行業翹楚。

    “快批模式的出現與招標、降價、商業治賄以及監管風暴等政策,以及由此帶來的醫藥商業微利時代有密切關系。”趙博文認為,微利時代的來臨,加劇了批發、零售企業間的競爭,慘烈的競爭使得醫藥商業的生存和發展方式發生了根本變化,這種變化使得九州通這樣的民企迅速崛起。快批的資金利用效率高和物流配送能力強,這兩點恰恰是當時傳統商業所缺乏的。一位業內人士評價說:“特別是它的全國性低價采購,迄今為止,仍是許多區域性商業公司甚至是不能實現集中采購的全國性商業也無法望其項背的。”

    但隨著第三方醫藥物流的出現和全國性零售連鎖企業的發展,快批模式正面臨一些挑戰和威脅。“在我看來,九州通的模式并不是醫藥商業流通的全部方向,僅是一個支流。比如醫院環節,快批就是進不去,農村如果搞定點配送,快批模式也會有問題。其實真正理想的模式還是現代物流模式。”趙博文如此看待快批模式的未來走向。

    不容忽視的是,快批的興起也同時催生了民營經濟的崛起。民營醫藥商業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有醫藥公司的改制,承包制里就包含了民營醫藥商業的主要經營要素。本世紀初,民營醫藥商業得以快速發展,主要得益于其靈活多樣的經營機制與創新的商業模式。九州通與快批就是其中的代表力量。“總體來說,民營醫藥商業的崛起,打破了國有醫藥商業的壟斷格局,增強了競爭性,提高了醫藥流通的效率,為整個中國醫藥市場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業內人士評價道。

    關鍵詞3:GSP認證

    2001年,GSP認證制度正式實行,對醫藥流通環節同樣產生了很深的影響。此后,醫藥商業的準入門檻、行業的質量意識和規范管理的水平均有所提高,低成本、高效率的流通格局得以建立。

    “藥品的質量問題,很關鍵的一條就是渠道問題,GSP實施后,進貨和出口渠道得以明確并可追溯,這對保證藥品質量有重要作用。”趙博文認為,在流通各個環節建立責任制,同樣也起到了確保藥品質量的游戲規則的作用。

    關鍵詞4:外資進入分銷

    “2005年,中國兌現入世承諾,向外資開放藥品分銷領域,從一定程度上說,對國內醫藥商業健康發展有利。”趙博文表示。

    統計顯示,截至2007年底,全國共有藥品批發企業1.3萬家,藥品零售企業和門店經營企業34.1萬家。分析人士認為,絕大部分都是成本高、管理差、效率低的企業。外商的進入將促使國內企業產生緊迫感和危機感,進而促進國內企業自身建設。

    一位業內專家指出,外資以各種形式進入我國醫藥分銷領域,總體來說將是一種趨勢。雖然國家對此仍有一些限制,但資本多元化才能促使競爭常態化,醫藥商業的業態競爭才會上升到新的高度。正如醫藥零售的業態競爭一樣,有外資背景的美信連鎖等將促使行業產生更大的變化。

    “國外具備資本優勢、管理優勢的企業進入中國醫藥商業領域,由此帶來的兼并和收購活動,對國內醫藥行業的重新改組是難得的契機。關鍵看我們能不能與狼共舞。”趙博文進一步指出。

    不過,記者注意到,目前外資真正進入中國醫藥分銷的不多。

    對此,業內認為主要是因為國內醫藥商業還不具備外商收購的條件。目前國內醫藥商業普遍規模小、管理滯后,而外商需要的是具備高成長性的優質醫藥商業,所以當下還不是他們大舉進入的最佳時機。

    “廣州醫藥之所以受到外資青睞,主要也在于它各方面條件已經比較成熟。在我看來,國內應該創造條件,讓優質外資醫藥商業進入中國市場,以提高國內醫藥流通業水平。”趙博文同時指出,適當調控還是有必要的,中國醫藥商業應防止被外資過度控制。

    關鍵詞5:商業跨省經營開禁

    隨著醫藥零售業的不斷發展,目前國內連鎖藥店已經占據了全國零售市場的半壁江山。不過受各地工商注冊及稅負差異等方面影響,跨省連鎖經營發展進度比較緩慢。對此趙博文評價說:“允許跨省經營,可以說是中國21世紀醫藥零售業的偉大變革。”

    記者注意到,目前國內已形成諸如海王星辰、湖南老百姓、國藥控股國大藥房等全國性連鎖企業,以及上海華氏大藥房、上海復星、湖南芝林、貴州一樹等一大批跨區域發展的準全國性連鎖企業,并催生了湖南老百姓大藥房這樣的平價藥房新業態。

    上述現象的出現表明,國內醫藥商業大市場、大流通、大商業概念已經形成,并得到了有效實踐。(康義瑤 馬建忠)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