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OBA框架上實踐物流業SOA架構
2008-9-2 14:3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過去,IT系統幫助諸多企業在生產管理、供應鏈管理、客戶關系管理等方面實現了業務自動化,對企業運作效率的提高起到了有目共睹的作用。現在,隨著應用的深入,原來依照不同業務流程垂直構建的應用形同“孤島”,互通互聯成為IT系統建設的新目標。不僅如此,伴隨企業對業務創新的強烈要求,IT系統還要能夠隨需應變,根據業務任意組合。
微軟倡導的OBA(Office Business Applications)框架就是針對以上需求的響亮回應。它通過SharePoint Server將后端的業務應用和前端的Office生產工具連接起來,不僅統一了后臺各種服務的接口,而且直接調用Office應用程序的方式也省卻了創建輸入/輸出數據接口的麻煩。
OBA框架的作用,在中外運空運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信息系統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從物流信息化到信息化物流
中外運空運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10月,并于2000年12月28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是國內航空貨運代理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簡稱“外運發展”。外運發展由中國外運集團的優質空運業務資產重組而成,核心業務包括航空貨運代理、速遞及綜合物流,其中國際貨運代理業務穩居國內行業第一,速遞業務也已形成高速發展的自有品牌——中外運e速。
作為一家快速發展的航空物流企業,外運發展迄今已在全國擁有6大區域、85家分公司和300多個物流網點,運營網絡輻射全國。從2001年11月與惠普啟動IT戰略規劃以來,7年時間過去,外運發展已經構建起一系列的IT系統,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物流行業,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了業務敏捷性。
從2002年1月啟動國際貨運管理系統CMIS信息平臺建設,2003年6月實現國際貨運CMIS系統與集團Oracle財務系統對接;到2004年5月啟動e速快件貨運管理系統EMIS信息平臺建設,2005年實現國際貨運與國內e速快件CMIS/EMIS系統整合;再到2006年12月實施國家發改委第三方物流協同平臺SOA建設,2007年1月與麥肯錫啟動戰略CMIS/EMSI系統優化。外運發展的IT系統建設保持著每年上一個大項目的頻率,和業務的飛速發展緊緊結合在一起。現在,與微軟公司合作實施的OBA項目又將外運發展的信息化程度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中外運空運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部技術總監沈曄向51CTO.com記者介紹到:“物流信息化的一個重要成果就是基于物流企業自身環節物流過程的信息化,為我們的客戶提供及時、精確的物流狀態信息和過程追溯,為客戶提供生產決策的依據,從而降低客戶企業內部的生產成本,實現物流服務價值最大化。七年物流信息化的實踐表明,IT技術已經在我們的業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IT已經達到和我們企業中買車、買倉庫同等重要的位置,已經是最核心的東西了。將來,要談的不是物流信息化,而是信息化物流。”
OBA,成就架構變革的催化劑
沈曄將OBA(Office Business Applications)稱為至關重要的項目,是因為它決定了整個信息系統由BS架構到PS架構的順利過度。多年的信息化實踐當中,沈曄發現,傳統的BS架構存在著諸多的弊端,從而創新性地提出必須由“B”過度到“P”,P(Portal)即拼裝應用的平臺、門戶,而微軟的OBA解決方案則能很好的實現從“P”到業務前端的功能。沈曄形象地將IT架構劃分為三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即B(Browser)S(Server)時代、P(Portal)S(Server)時代和P(Portal)S(SOA)時代。
微軟的Office業務應用(OBA)就是一個很好的實現Portal的平臺,也是實現PS架構的前提條件。OBA旨在將企業所需要的信息和應用系統功能完美地整合到用戶所熟悉的桌面應用平臺中,使用戶可以便捷地進行溝通、協作、獲取商業洞察力、制定決策、推動企業運營,進而全面提升企業核心業務應用系統的應用水平,提升IT系統價值。這一全新的商業軟件概念構建在人們所熟知的前端Office應用程序和來自后端Office系統的開放信息架構基礎之上。例如,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銷售人員在接收到包含了相關業務信息的郵件后,只需通過單擊操作即可將當前信息與運行在后端的客戶關系管理系統(CRM)進行自動同步——而在以前,用戶可能需要手動完成信息同步的工作,如停止當前操作,再開啟一個全新的程序,然后將信息復制過去——現在,這樣繁瑣的操作將會被徹底丟棄。OBA將封鎖在多個獨立業務系統中的數據信息徹底解凍,同時增強了信息的可訪問性和可操控性,進而幫助企業員工提升對企業信息資產的使用水平,制定更為明智的業務決策,并最終全面推動業務運營的成功進行。
P包括了前端的客戶端和中間的Portal,前端客戶端使用Rich Client的方式,微軟的Office當仁不讓的成為了首選,因為每個用戶要會安裝IE,會安裝Outlook,也會安裝Office辦公套件,我們只需要一個Portal將這些應用集中到一個統一的平臺上,而Sharepoint就很適合成為這個Portal。
采訪中沈曄將外運發展部署OBA的效果總結為:“分布在不同區域和部門的員工,可以方便地借助Office Excel 2007、Office InfoPath 2007、Office Outlook 2007、Web瀏覽器,甚至手持的移動設備通過在線或離線的方式提交數據。從而實現了信息的高度集成和共享,提高了反應速度,解決了以前部門之間協調困難的問題,提高了企業的整體運作效率,使管理上了一個新臺階。通過使用以上信息采集和流動的通道,外運發展可以輕松地與其產業鏈中的合作伙伴實現信息共享,對物流各環節進行實時跟蹤、有效控制與全程管理,實現物流信息暢通。”
SOA,在Portal平臺上拼裝應用
都是簡稱PS架構,但P(Portal)S(Server)和P(Portal)S(SOA)卻有劃時代的差別。
在當今社會,提供各類社會服務的企業,無論是電信、銀行還是各種公共事業,都需要依賴強大的信息管理系統的支撐,來完成提供服務的整個過程。SOA則是一種企業信息管理應用框架,它著眼于日常的業務應用,并將它們劃分為單獨的業務功能和流程,即所謂的“服務”。形象地說,這些“服務”就像大小不一的樂高玩具中的積木,它們間的靈活組合可適應不同的業務管理需要。
拼裝應用正是SOA帶來的巨大價值與啟示,而與傳統的開發應用的不同則是服務的重用,沈曄用“開發行為”的變化很好的詮釋了這場IT領域的巨大變革。外運發展將SOA進行了一個七層劃分,最底層為系統硬件層,涉及一些硬件和網絡的技術;第二層為基礎軟件層,運行著各種操作系統;第三層則是基礎應用框架層,運行著J2EE或者.Net的環境;第四層為核心業務服務層,Web服務就運行在這一層;第五層將是業務流程服務層,涉及到SCA/SDO等技術,第六層則是服務展現層,上文提到的Portal就運行在這一層;最頂端的將是業務應用層,運行著諸多的商業業務應用系統。可以看出,作為第六層的Portal很好的銜接了底下五層與業務應用層,除了對下面五層展現了一個平臺,同時也很好的支撐了業務應用層。而上述提到的OBA解決方案就起到了第六層Portal的作用,除了提供SharePoint Server這樣一個中間平臺,還提供了服務于業務應用層的統一操作工具,很好的銜接了企業的后端業務,同時在應用上更偏重于前端應用。
采用SOA架構后有一個明顯的好處,就是將曾經的代碼全部打包為服務,然后通過應用構建將這些服務拼裝起來,最終用戶看到的都將是一個個服務,而再不會涉及到代碼。沈曄對從事SOA七層架構的工作人員進行了劃分,“第一至四層為Service開發人員,他們的工作將全部是代碼編寫;第五層業務流程服務層為Process組裝人員,他的工作將是一部分為組裝配置,一部分為代碼編寫;往上是我們提到的Protal層,這層的角色主要是ProcessUi/ServiceUi組裝人員,他們的代碼編寫任務已經很少了,估計不足四分之一,其次都是組裝配置的工作量;最上層的業務員的工作幾乎全部是組裝配置的工作,而不再從事代碼的編寫。”
SOA七層架構是外運發展在信息化實踐道路得出的心得和經驗,也將是以后搭建新的信息系統的行為準則。
結語
企業發展對物流信息化的要求已由"從無到有"轉變為"對業務價值的再造",因此外運發展的IT建設目標也開始從“物流信息化”展望到“信息化物流”,微軟OBA為外運發展的IT創新開辟了新視角。因為在業務流程鏈上,傳統的應用系統往往按照“鏈”上的職能區域進行分割,業務流程的創新也被局限于這些區域內部。OBA是從整體上來復合與重組IT資產,成就系統和人員之間的協作與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