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化工面臨又一個歷史機遇
2008-9-2 10:3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8月6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該《指導意見》的通過,意味著提了十多年的長三角一體化正式上升為國家意志。這對該地區發展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那么,作為長三角地區的重要產業之一,石油和化工產業應該怎樣抓住這一歷史機遇? 過去:長期居國內同行業前茅
改革開放以來,長三角是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也是我國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引擎之一。2007年,蘇、浙、滬2省1市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CDP)超過5.5萬億元,占到全國經濟總量的22.6%。
石油和化工產業是長三角地區的經濟支柱。江蘇、浙江和上海3地都是我國重要的石油和化工生產基地,在“九五”、“十五”期間,石油和化工產業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上世紀80年代,江蘇一直是我國石油化工產業第一大省,石油和化工總產值長期居全國第一,只是到了上世紀90年代初,才讓位給山東,但也長期位居前幾位。浙江也不甘落后。從2003年到2006年期間,浙江省石油和化工產業每年增加500億元左右的營業收入。2006年,浙江省2145家石油和化工企業主營收入達2680億元,利潤總額達130億元,出口交貨值達到313億元,在全國占了相當的比重。上海近年來的石油和化工產業已經沖到了全國前列,目前已經擁有了國內一流的石油化工園區。近年來上海石油和化工產業結構調整力度較大,銷售收入在全國的排名雖有所后退,但其石油和化工生產規模和技術水平在全國均居于領先地位。
長三角地區石油和化工產業具有獨到的魅力。
從產業鏈看,該地區非常巧妙地選取了適合本地發展的產業鏈中的下游環節。該地區原油儲量很少,卻成了我國重要的原油加工省份,并且原油加工量持續增長。特別是該地區十分注重把下游產業做大做強。如長三角地區的塑料產業十分發達,在塑料產業的帶動下,長三角地區成為我國塑料模具最重要的生產和進出口基地之一,年產值接近100億元。長三角地區也是石油和化工產品物流儲運的重要區域。環渤海、長三角、東南沿海、珠三角等大港口群中,長三角地區港口群貨物吞吐量最大,化學品物流也成為其主業。隨著上海化工區、南京化工園區和中波化工園區等的崛起,以及張家港、江陰、寧波大榭、鎮海等重要港口的發展,長三角地區的石油和化工物流需求和市場規模也獲得了快速的增長。
從企業結構看,長三角地區是中國民營企業的發祥地和聚集地。在全國民營經濟總量中,長三角地區民企數量占到近三分之一,產業規模占全國民營經濟總產值的比例超過40%,民營經濟成為長三角地區經濟繁榮的重要因素。以江蘇為例,2006年底該省民營企業數量達到50.7萬家,居全國首位。僅江蘇宜興和武進地區的化工企業就曾達上千家之多。民營企業為長三角地區帶來廠市場經濟的勃勃生機和活力。而長三角地區的小化工企業曾在該地區化工發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其“鄉鎮化工”模式后來在全國各地鋪開。
現在:一直被掩蓋的劣勢顯現
經濟越發達的地方,對外界的變化越敏銳,受影響也越大。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排頭兵,受近年來外部需求減弱、勞動力及原材料成本上升、貨幣政策從緊等一系列因素影響,長三角地區率先感受到陣痛,經濟增速明顯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