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關便利化在廣西
2008-9-19 16:0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年來,廣西海關系統與其他管理部門加強合作,把握把關與服務的平衡點,堅持既管得住又通得快的有機統一,不斷提高通關效率,海關執法和管理向服務型、責任型、法治型推進,通關便利化工作取得進展,南寧海關進出口通關效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一、合作機制為推動通關便利化奠定基礎
2007年12月28日,南寧海關、廣西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員會、自治區經濟委員會、自治區商務廳、北部灣(廣西)經濟區規劃建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自治區外事辦公室、廣西國際博覽事務局、自治區西部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自治區口岸辦公室、商務部駐南寧特派員辦事處共同簽署了《行政互助合作備忘錄》,確定了聯席會議制度、聯絡員制度、工作情況通報會制度、專項業務研究制度、日常工作通報制度作為合作單位行政互助的合作形式。這一合作形式為區內相關單位加強合作,促進通關管理科學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2007年11月21日,南寧海關與烏魯木齊海關簽訂了《區域通關改革合作備忘錄》和《“屬地申報、口岸驗放”試點工作聯系配合辦法》。在跨關區層面,南寧已相繼與黃埔、廣州、福州、昆明、貴陽、成都、重慶、長沙、深圳、湛江等海關簽訂了《區域通關改革合作備忘錄》。
另外,廣西海關系統建立、完善與越南邊境海關的會晤和聯系機制,積極開展海關行政互助合作,促進國際貿易安全與便利。配合廣西向國家申報在憑祥口岸開展中越“一站式檢查”試點項目,提高廣西中越邊境陸路通關效率。
二、申請設立海關特殊監管區,促進北部灣經濟區發展
廣西對北部灣經濟區設立海關特殊監管區工作非常重視,確保海關特殊監管區的選型、選址和論證、申報工作順利推進。欽州保稅港區已獲國務院批準設立。相關部門研究提出對欽州保稅區、中國-東盟憑祥邊境綜合保稅區、南寧和防城港保稅物流中心在功能布局、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建議。廣西地區保稅功能的拓展將會便利物流,促進廣西的對外經貿合作。
三、完善服務會展工作的長效機制,服務中國-東盟博覽會
2007年南寧海關實施了《服務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十項長期便利措施》,開發使用了中國-東盟博覽會展品通關監管系統,在此基礎上,今年研究提出進一步完善展品通關管理制度,提高展品通關效率,推動會展監管長效機制建設,為第五屆博覽會的順利舉行提供良好通關監管服務的措施:
1. 對展覽品實施一次性行政許可審批制度。不分國別和批次,實行展前集中統一行政許可審批制;
2. 對展品實行口岸轉關、展出地集中驗放的快速通關模式。參展商可自行選擇最便捷的中國口岸運入展覽品,海關將展品直接轉至南寧國際會展中心,駐會海關在會展中心集中為參展商辦理進境展品通關手續;
3. 設置專用通道,24小時預約通關,實行全天候無假日值班制度;
4. 實行駐點監管,海關在南寧國際會展中心設置監管場所,展品免收保證金;
5.對進境展品實行清單式預申報監管模式。展后對博覽會中屬宣傳、消耗及退運等非出售進口展品,實行清單式核銷制度;對留購展品及轉至國內其他展會繼續展出的展品辦理海關手續,降低展商及其代理商成本;
6. 海關與檢驗檢疫駐會機構實行“聯合辦公、共同查驗、一站式服務”的通關作業模式,加快展品驗放速度;
7. 實行展品布展時查驗模式,避免因多次開拆包裝和運輸對展品造成的破損;
8. 對留購展品實行展前具保、展后結算制,保證了展品“通得快,管得住”;
9. 對經我國交通主管部門批準,通過廣西主要陸路口岸直達南寧國際會展中心的外籍客、貨車輛,實行邊境口岸至南寧國際會展中心直通車監管制度;
10. 實行跨部門、跨關區通關應急處置機制,及時處理通關疑難問題,確保參會人員和參展展品快速有序通關。
四、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帶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
南寧海關與商務廳等部門聯合構建政策服務平臺,推行派員駐點監管制度,積極落實國家加工貿易管理新政策和新措施,不斷促進廣西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南寧海關出臺《促進廣西大力發展加工貿易十項措施》,設立加工貿易通關專用通道,簡化加工貿易企業深加工結轉和外發加工手續,取消紙本手冊,縮短審批時間,推進加工貿易聯網監管,簡化通關手續,限時服務承諾,增加政策法規透明度,積極落實守法便利原則,積極參與和推動泛珠三角區域海關之間的相互合作,支持廣西發展保稅倉儲業務,促進廣西北海出口加工區的發展,大力促進廣西的加工貿易發展,推動東部加工貿易向廣西梯度轉移進程。
五、積極推進廣西電子口岸建設
廣西電子口岸首期建設項目已率先在憑祥友誼關投入使用,這是我國西南第一個電子口岸實體平臺,首次在全國地方電子口岸建設中實現了海關、檢驗檢疫、邊防在同一平臺上進行共同作業的功能,有效整合了口岸管理資源。2007年通過該系統共申報出口業務4.3萬單,通過車輛5.9萬輛,平均每票貨物在海關通關時間為30秒,極大地改善了通關環境,提高了貨物的通關速度。目前相關單位正在加強協調配合,優化廣西電子口岸信息平臺功能,開發應用執法、政務、商務信息共享與交換服務系統,健全廣西電子口岸營運機制,推進電子口岸第二期建設,即建設海運物流服務平臺,使廣西電子口岸平臺服務范圍涵蓋沿邊、沿海口岸,進一步改善廣西口岸的通關環境,提高通關效率。
六、擴大“屬地報關、口岸驗放”模式,提高通關效率
深入開展以擴大實施“屬地申報、口岸驗放”通關模式和推行進出口貨物“應轉盡轉”為主要內容的區域通關改革,通過弱化海關行政管理分割造成的物流障礙,充分發揮口岸海關與內陸海關兩種資源優勢,廣大企業在家門口就能和進出境口岸所在地企業一樣很方便地辦理完海關手續。目前,“屬地申報、口岸驗放”通關作業模式覆蓋到了關區各通關現場,使廣大企業享受到了進出口貨物一次申報、快速通關和無障礙流動的便利,實現了轉關進出口貨物“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便利。同時,根據廣西企業實際,將廣西區內享受“屬地申報、口岸驗放”的企業從A類擴大至B類,讓更多的企業能夠享受海關提供的通關便利。
七、其他多項便利通關措施,服務廣西對外經貿合作
1. 堅持在廣西所有口岸實行“預約通關”和節假日加值班制度。對出口貨物和生產急需的進口物資提供“全天候、無假日”通關服務;
2. 建立和完善信譽審單、涉稅商品信任通關模式,對業務量較大、守法經營、誠實守信的企業準予“便捷通關”;
3. 對鮮活、易腐等時效性較強的特殊貨物,實行快速通關;
4. 實行艙單法定提前申報制度,提高通關效率;
5.對特定企業及特定商品開通出口“電子數據報關單通道判別F通道”,出口報關單數據經電子審核后直接轉放行環節,提高出口貨物通關效率;
6. 推進客戶協調員制度建設,推進以企業為單元的誠信守法體系建設,對大型進出口企業實行重點扶持,提供個性化服務,幫助企業解決進出口環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7. 運用推廣業務風險預警監控系統,制定完善相關配套制度,實現系統自動甄別風險,輔助業務現場實施分類處置和差別管理,實現科學便利化管理;
8. 規范報關行業管理,加強報關業務培訓,促進廣西報關市場健康發展;
9. 強化海關統計分析,進一步拓寬海關統計社會服務渠道,深入分析廣西外貿進出口的特點和規律,加強對廣西進出口商品的監測預警,為地方政府科學決策和社會各界服務。
來源:國家商務部網站